西安掘出一塊墓碑,上面文字改寫歷史,專家感嘆:李淵被低估了!

一直以來,李淵起兵時,在《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等史籍中都有一個關鍵人物,這就是李世民的強大說服力。根據以往的史料記載,李淵對是否發動叛亂猶豫不決,最終決定是在李世民的敦促和勸說下起兵的。因此,李世民是第一個決定發動李淵起兵的大臣。

然而,西安出土的一塊墓碑,上面的文字很令人意外,非常具有顛覆性,與史料中記載的內容也非常不同,專家們研究後感嘆:李淵被嚴重低估了。

我們都知道,在歷代的開國皇帝中,李淵和趙匡胤都過著憋屈的生活。但與趙匡胤不同的是,李淵在史籍中是一個能力不足的人,書中說他完全依靠李世民和李建成打江山和坐天下。他似乎命得很好,稀裡糊塗地成了皇帝。

西安掘出一塊墓碑,上面文字改寫歷史,專家感嘆:李淵被低估了!

公元617年,隋朝末年,唐儉在決定是否參軍時,找到了李淵,並極力勸他起兵。他甚至為李淵奪取天下制定了戰略計劃圖(南破賊寇,北和突厥,再取關中)。然而,對於唐儉的計劃,李淵並沒有拒絕接受,而是說他會考慮。

據史料記載,李淵回答:“湯武之事,非所庶己,天下已亂,言私則圖存……”簡言之,李淵當時正在觀望。當然,在那之後,李世民又勸說又催促,甚至用了美人計。最後,李淵才答應為天下蒼生而起兵。顯然,在這個過程中,李世民是明智的,李淵猶豫了。

《兩唐書》的記載略有不同。主要原因是唐儉首先告訴李世民起兵的原因和戰略計劃,然後李世民說服李淵,仍然強調了李世民的作用。

那麼,這段歷史是真的嗎?李淵是什麼樣的人?1978年,在西安昭陵附近,出土了一座唐代古墓。墓主是上面提到的唐儉。因為唐儉親自參加了這一重大事件,墓誌銘中的描述是可信的。

西安掘出一塊墓碑,上面文字改寫歷史,專家感嘆:李淵被低估了!

唐儉墓誌顛覆了我們所知的歷史,因為在他墓誌銘的記載中,李淵並沒猶豫,而是果斷積極。墓誌有云:“太武皇帝(李淵)發號晉陽(太原),公之戾止,若何符契,以石投水,百中之策無遺;言聽計從,千里只勝斯決”。

據記載,李淵絲毫沒有猶豫,而是完全接受了唐儉的計劃。他甚至把唐儉視為張良(所謂“千里之勝”),並將其引為自己的心腹之士(所謂“斯決”)。

西安掘出一塊墓碑,上面文字改寫歷史,專家感嘆:李淵被低估了!

由此可見,在太原起兵時起主導作用的是李淵,而不是李世民。唐儉一勸說,李淵就起兵?當然不是那麼簡單。李淵應該早就有這類想法,甚至在默默的計劃中,唐儉適逢其會。

事實上,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多次修史,用來詆譭父親李淵和哥哥李建成。特別是李淵,原本是一代英雄,建立了享有盛譽的唐帝國,但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實在太低了。如今,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人們認為李淵的成功主要是靠李世民得來的。

然而,隨著地下不斷“挺身而出”的文獻和文物證據,李淵的形象也越來越高。雖然我們不能完全恢復真正的李淵,但我們可以管中窺豹,看到一個和史書不同的李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