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宗廟會供奉西漢皇帝的牌位嗎?

大侃歷史


歷史上,把劉邦建立的漢朝稱為西漢,把劉秀建立的漢朝稱為東漢。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但實際上,他們其實都是一家人,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之所以史學界要將他分為東西漢,是因為西漢末年的時候被“穿越者”王莽篡了位。

(光武帝劉秀)

事實上,古代人宗族觀念極強,又更何況皇室乎?且歷朝歷代都以“孝”治天下,東漢的皇帝想要表明自己的正統地位,又豈會不供奉西漢的皇帝?

東漢皇帝這一支和西漢皇帝這一支分家是在漢武帝這一代。劉秀的祖上長沙定王和漢武帝一樣都是漢景帝的兒子。現在大一點的家族,宗族祠堂裡都會把像這樣的兩支祖先供奉在一起,更何況當時的皇室?!

事實上,東漢皇帝都把劉邦奉為“開國之君”,而把劉秀奉為“中興之君”。東漢時西漢的延續,而不是另起爐灶,甚至連劉備都自認為是漢室後裔,建立的國家都國號為“漢”。

東漢皇帝不僅在洛陽宗廟中供奉西漢的十一位皇帝,還修繕了長安的宗廟,同樣供奉他們。《後漢書》中有記載:

“建武二年,起高廟,建社稷於洛陽,立郊兆於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納於高廟。”

這很明確的說明了劉秀在光復洛陽後,修建高廟,將西漢的十一個皇帝全部供奉了起來。

(漢高祖劉邦)

東西兩漢其實一直都自認為是一個朝代,不僅兩漢,兩晉和兩宋也都是一個朝代。之所以分開叫,不過是史學家們方便於區分罷了。


歷史小跟班


簡單來說,會,因為東漢名義上是繼承漢室江山的。

西漢和東漢的國號都是“漢”,東西之分是後人加上去的,類似的還是先後,比如諸葛亮《出師表》中提及先漢和後漢,只是後來漢的數量越來越多,後漢給別的政權了,這兩個才被稱作西漢和東漢。

東漢的建立者漢光武帝劉秀被稱作中興之主,他也是以漢室繼承者自居,據《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建武二年正月)壬子,起高廟,建社稷於洛陽,立郊兆於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是月,赤眉焚西京宮室,發掘園陵,寇掠關中。大司徒鄧禹入長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納於高廟。”

在劉秀稱帝的第二年正月,劉秀就在洛陽建立高廟,也正是在這一月,盤踞西漢舊都長安的赤眉軍焚燒宮室、挖掘皇陵而去,劉秀手下大將鄧禹率軍進入長安,將西漢十一位皇帝(高、惠、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的牌位護送至洛陽高廟。

另一方面,劉秀也尊奉了自己的生父及先祖,《後漢書·光武帝紀》載:“(建武三年正月)辛巳,立皇考南頓君已上四廟。”

《續漢書·祭祀志下》記載:“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廟於雒陽。四時祫祀,高帝為太祖,文帝為太宗,武帝為世宗,如舊。三年正月,立親廟雒陽,祀父南頓君以上至舂陵節侯。南頓君以上至節侯,皆就園廟。南頓君稱皇考廟,鉅鹿都尉稱皇祖考廟,鬱林太守稱皇曾祖考廟,節侯稱皇高祖考廟,在所郡縣侍祠。”

南頓君劉欽、鉅鹿都尉劉回、鬱林太守劉外和舂陵節侯劉買分別是劉秀的父、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也就是劉秀直系的四輩祖宗,即四親。

劉秀這種舉動,在今人看來是合乎情理的,畢竟自己當了皇帝,祖先總不能還是平民百姓吧,建個廟逢年過節祭拜一下、放點冷豬肉肯定要的,但在那個宗族意識極其強化的時代,劉秀此舉,無異於自己向自己的稱帝理由挑戰。

劉秀稱帝的理由說來簡單,就是興復漢室,儘管他為此付出了建國的努力,但名義上就是中興。既是中興,怎麼能夠尊崇自己從未當過皇帝的先祖而將與他們同輩的西漢皇帝丟到一邊?小宗逆襲大宗,這不是亂了宗法?

天下大亂時沒空搭理宗廟這事,等到建武十一年(公元36年)東漢統一後,朝臣們有空搭理這事了,大臣張純和朱浮等人向劉秀提出建議。

據《後漢書·張鄭曹列傳》載:“純以宗廟未定,昭穆失序,(建武)十九年,乃與太僕朱浮共奏言:“陛下興於匹庶,盪滌天下,誅鋤暴亂,興繼祖宗。竊以經義所紀,人事眾心,雖實同創革,而名為中興,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元帝以來,宗廟奉祠高皇帝為受命祖,孝文皇帝為太宗,孝武皇帝為世宗,皆如舊制。又立親廟四世,推南頓君以上盡於舂陵節侯。禮,為人後者則為之子,既事大宗,則降其私親。今禘祫高廟,陳序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並列,以卑廁尊,不合禮意,設不遭王莽,而國嗣無寄,推求宗室,以陛下繼統者,安得復顧私親,違禮制乎?昔高帝以自受命,不由太上,宣帝以孫後祖,不敢私親,故為父立廟,獨群臣侍祠。臣愚謂宜除今親廟,以則二帝舊典,願下有司博採其議。”詔下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竇融議:“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親廟,宣、元皇帝尊為祖、父,可親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別為南頓君立皇考廟。其祭上至舂陵節侯,群臣奉祠,以明尊尊之敬,親親之恩。”帝從之。是時宗廟未備,自元帝以上,祭於洛陽高廟,成帝以下,祠於長安高廟,其南頓四世,隨所在而祭焉。”

經過群臣討論,劉秀最終認宣、元二帝為祖、父來奉法統,他的宗法父親漢元帝及以上的漢朝皇帝神位供奉於洛陽高廟,與漢光武帝宗法同輩乃至低輩的漢成帝等神位則供奉於長安高廟,四親廟隨所在之處祭祀。

按照張純這個理論,漢光武帝相當於成為了漢元帝的嗣子,自然是要供奉西漢皇帝的。

當然,漢明帝繼位後,覺得老爹太委屈,費了老大勁再立漢朝搞成了繼承,給漢光武帝上世祖廟號,另立一個世祖廟,跟高廟並立,這是不合禮制的,可漢明帝就這麼幹了,群臣也攔不住。


平沙趣說歷史


這個問題的回答毫無疑問是:會的。

在那個時候,其實是沒有西漢和東漢的劃分的。東漢和西漢只是後人為了方便研究這兩段時期的歷史並且避免混亂而人為劃分的。西漢和東漢的國號都是漢,只不過西漢是由劉邦建立的,而東漢是由劉秀建立的。王莽篡漢可以算是西漢、東漢的劃分界限,王莽篡漢之前為西漢,而之後則為東漢。西漢、東漢的名稱則是按照當時都城的地理位置確定的,西漢和東漢一個建都長安,一個建都洛陽,一西一東,所以一個西漢,一個東漢。但是在當時他們都認為自己是漢,沒有東、西之分。

那麼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是誰呢?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由於受到推恩令的影響,到了他的父親劉欽這一代,就只是個小縣令這樣的官員了。王莽篡漢後,正式登基稱帝,建立了新朝。但到了新莽末年,由於推行的改革政策不切實際,觸犯了各個階層的實際利益,許多農民揭竿而起,開始起義。剎那間,天下大亂。而劉秀經過深思熟慮,終於在地皇三年(22)十一月,從宛城來到舂陵,和他的大哥劉演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在舂陵正式起兵反莽。

更始三年(25)六月,已經是“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劉秀在眾將擁戴下,於河北鄗城的千秋亭登基,建元建武。為了表達光復漢室的意思,劉秀建國仍然使用了“漢”的國號,史稱後漢,後來也稱之為西漢,劉秀是為漢世祖光武皇帝。

那麼東漢的宗廟究竟有沒有供奉西漢皇帝的牌位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范曄的《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道:“建武二年(26),起高廟,建社稷於洛陽,立郊兆於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另有記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納於高廟。”意思是漢光武帝劉秀登基後在洛陽建立高廟進行祭祀,他不僅將西漢十一位皇帝的靈位供奉在高廟之中,而且還多次主持祭祀典禮。此外,劉秀還下令修繕了長安的高廟。

除了《光武帝紀》外,《漢禮制度》中也說“光武都洛陽,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為一廟,藏十一帝主於其中。”光武帝不僅供奉祭祀了西漢十一位皇帝的牌位,他還將黃帝和劉邦的牌位並設,讓他們一同享用後人的祭祀。 還有記載:“隴、蜀平後,乃增廣郊祀,高帝配食,位在中壇上,西面北上。天、地、高帝、黃帝各用犢一頭,青帝、赤帝共用犢一頭,白帝、黑帝共用犢一頭,凡用犢六頭。”

而後來漢獻帝退位時,也有記載:

帝聞奏大驚,半晌無言,覷百官而哭曰:“朕想吾高祖提三尺劍,斬蛇起義,平秦滅楚,創造基業,世統相傳,四百年矣。朕雖不才,初無過惡,安忍將祖宗大業,等閒棄了?汝百官再從公計議。”由此可見東漢還將西漢開國皇帝劉邦視作自己的祖先。這些史料都證明了東漢的宗廟供奉了西漢時皇帝的牌位。

<strong>

況且光武帝劉秀本就是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起兵反莽的,他又怎麼可能在登基後給後人留下把柄?劉秀認為自己是漢朝的繼承者,復興了漢室,既然都是漢朝,東漢的宗廟自然是要供奉先祖即西漢皇帝們的牌位的。並且當時的漢朝是一個以孝治天下的朝代,儒家思想盛行,當時的人們擁有強烈的宗族意識和觀念,所以不論是從政治上還是從宗族上考慮,東漢的宗廟中都會供奉西漢皇帝們的牌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