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远征军攻克腾冲时,为何会牺牲重大?

杨旻威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之后,日军占领了云南的龙陵和腾冲,中国军队炸毁了惠通桥,中日军队以怒江为界形成了对峙。经过修整和补充,1944年中国远征军第十一、第二十两个集团军发动了滇西大反攻。

1944年7月,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下辖第53、54军及预备第二师)翻越了高黎贡山,并攻占了南、北斋公房,形成了对腾冲的四路包围。腾冲原名腾越,周围四座山和一条江,腾冲城南的来凤山比腾冲城高150米,可居高临下俯瞰腾冲城,因此,为了收复腾冲城就必须先攻占来凤山。

1942年,日军占领腾冲之后,在来凤山上修筑了坚固的地堡工事。为了扫清视界,日军砍光了来凤山上的树木,并将这些树木用来构筑工事。日军凭借机枪的火力,居高临下,进攻来凤山的中国远征军伤亡很大。中国远征军一个连的士兵,不到几个小时就全部倒下。在炮火和飞机的支援下,中国远征军花费半个多月的时间占领了腾冲城的四座山峰,为进攻腾冲城扫清了外围。

防守腾冲的日军为148联队,联队长藏重康美。战前日军将腾冲城内的老百姓全部赶了出去,腾冲成为了一座没有居民的城市。1944年8月,中国远征军开始对腾冲城发动总攻。中国远征军在进攻城墙的时候就出现了较大的伤亡,原因在于腾冲城的城墙高三丈、墙厚约一尺,城墙是明朝时候修建的,所用材料为腾冲独有的火山石。这种火山石比较坚固和光滑,美军飞机投下的重磅炸弹如果投放的角度不对的话,根本不能将其炸毁。因此,两年前腾冲城没有成为阻挡日军的铜墙铁壁,今天却成为了阻挡远征军收复腾冲的重盾。后来,美军在炸弹上加装了一些“刺”,最终这些带“刺”的炸弹将腾冲城炸开了缺口,中国远征军如潮水般进入城内。

中国远征军进入腾冲内后与日军进行了一屋一瓦的战斗,据53军的副师长王理寰回忆“敌利用街道墙垣及群众房屋顽强抵抗,进行巷战,我伤亡很重,每取一墙或一院落,非先用炸药爆破,将房屋墙垣炸倒,则不能前进。”而从城西进攻的一路中国远征军被日军死死地阻挡在了英国领事馆前,此时的英国领事馆成为了日军的野战仓库。8月15日,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接到第36师师长李志鹏的电报:“目前一个团的战斗兵减少到四百人,已无战力”。英国领事馆的战斗持续了好几天,中国远征军在付出巨大的伤亡的代价之后,拔除了这颗钉子。

进攻腾冲城的中国远征军一共有5个师的兵力,兵力是日军的30倍,面对如此大的伤亡,霍揆章接通了重庆的电话,要求蒋介石能再派一个师的兵力增援腾冲城。蒋介石害怕两年期的大溃败重演,为了做不必要的牺牲,没有同意霍揆章的要求,只给他发了一封电报“本会现无控制部队可资增援”。霍揆章知道增援已不可能,只能命令部队冒死强攻。至1944年9月14日,经过殊死搏斗,中国远征军攻克腾冲城,除了小部分守城日军乘雨逃跑之外,其余日军被中国远征军全歼,中国远征军收复了被日军占领了长达两年之久的腾冲城。


历史军魂


腾冲之战,是抗战末期中国远征军发动的滇西作战中第一次攻坚战,中国远征军人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全歼守敌,为肃清滇西日军,配合驻印军反攻缅北,打通中印战略运输公路,奠定了胜利基础。

1944年4月底,远征军正式出击,攻克腾冲的任务交给了霍揆章第20集团军(下辖54,53军和预备第二师)。下面就援引一些参加过腾冲作战的军人回忆,为大家展现此次战斗的真实情况与中国军人的英勇表现:

新六军预备第二师第六团团长方诚:

预备第二师下辖步兵第4,5,6三个团,每团两千人,加上师直属部队,共有8000人,团级干部在此前前往印度驻印军位于兰姆伽的营地接受过系统训练,并换发先进美械,所以士气高昂。

要攻克腾冲首先必须在敌前强渡怒江天险,谷深水急,波涛汹涌,流入缅甸境内后改称萨尔温江。我们把渡江地点选在漕涧附近,距离泸水县50公里,日军在渡口西岸和高黎贡山隘口,布置了一个大队的兵力,我渡江先遣队由渡江工兵团,山炮营和电台组成,任务为渡过怒江后,占领渡口阵地,再翻越高黎贡山,占领腾冲北部的界头。

战斗在凌晨开始,集团军炮兵和所有重武器一起开火,我军先头营乘坐橡皮艇向怒江西岸进发,日军被我猛烈炮火压得抬不起头来,无法阻挡我军强度,先头营在付出了两人受伤的轻微代价后,顺利渡江成功,敌人弃尸三十余具,向高黎贡山隘口撤退,负隅顽抗。

渡江后,各路指挥官商定对策,决定声东击西,以少部兵力追击敌人,佯攻隘口,主力则根据指北针确定方位,翻越高黎贡山丛林,绕过隘口,包抄其后路。我军遂仿效三国时代邓艾攻蜀的办法,拆散重武器,分别由士兵背负,在悬崖峭壁上攀附葛藤而前进,不得前进时则由工兵在悬崖上打入铁桩,连上粗绳,作为攀援辅助。在抵达界头附近后,我军迅速构筑工事,使得腾冲之北隘口附近敌人无路可退,腾冲之敌也无法援救。随后我军步兵第六团迅速对界头发动攻击,但敌人经营此地多时,明碉暗堡无数,我军损失很大,团部乃下令暂停进攻,等后续部队重武器火炮齐全后再战,最终,敌人堡垒全被摧毁,守敌一个大队全部“玉碎”,至此,我军完成了对腾冲的包围。

腾冲城墙高大坚固,又有来凤山做屏障,易守难攻。来凤山为高黎贡山山脉延续之一部,光秃无林,鞍部有道路直通腾冲城,顶峰比城墙高出150米左右,所以要攻入腾冲,必须首先拿下来凤山。

盘踞来凤山之日军,抵抗强烈,利用地势,用各种火器形成交叉火力,射击我进攻部队,并不断发动短促突击。我军第四,第五步兵团虽然多次接近两侧B,C 两峰,但都被阻击。我于是决心发动突击,首先呼叫空军与炮兵压制敌人火力,然后亲率特务排,匍匐前进至敌人堡垒火力死角,用爆破筒,集束手榴弹塞入其射击孔,敌人堡垒哑火后,第六团战士蜂拥而上,顺利占据了敌人阵地。

拿下来凤山后,集团军重新部署,以一个军攻城,一个军挺近龙陵,预备二师作为总预备队。

54军198师594团团长董觉民:

围困腾冲后,有三名敌人从北部城墙缒下,向我军投诚,声称守军还有4000多人,医疗补给匮乏,只能凌晨悄悄空投,我们听后,立刻向上级汇报。第二天凌晨,中美空军战机就在高空盘旋等候,6时左右,敌机果然前来,4架战斗机护航,四架运输机在后,我空军健儿立刻由高空俯冲,发动奇袭,四架日军战斗机瞬间被我击中,坠毁于来凤山周围,浓烟四起,运输机胆战心惊,胡乱将物资投下后,落荒而逃,但最终被我战机追上击落。

然而,腾冲城墙高大坚固,接近四米,大青石条砌垒而成,我师试图从西面利用山体接近城墙试图突破,但敌人在我军爬城时,轻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与手榴弹齐发,我军伤亡惨重,于是我建议,夜间用敢死队与工兵接近南门附近,埋设炸药,将城墙爆破出缺口,然后进攻。

次日上午,中美空军首先出动B24轰炸机轰炸腾冲,效果宏大,根据事后俘虏说,当日,腾冲日军最高司令官藏仲康美本来召集中队长以上军官在城门洞附近开会,不料炸弹直接命中,藏仲以下全部军官都被炸死。

当天下午,我团首先在南门外街道上,构成机枪掩体安放重机枪,然后工兵营派出100人,分十组,携带工具炸药等。次日凌晨,我军重机枪一起开火,压得城楼日军无法抬头,工兵趁机接近城墙开始工作,工兵一按电钮,十组美制TNT炸药一起爆炸,城墙崩塌了一大段,我军趁机呐喊冲锋,敌军慌不择路,纷纷后撤。

腾冲城内,由于我军炮轰轰炸,几乎没有完好建筑,敌人依托残垣断壁,负隅顽抗。次日,我军调集战防炮,平射炮入城,对敌军据点进行直瞄射击,敌人多葬身炮火与瓦砾下。经过一昼夜巷战,9月14日,残敌被包围在城南一处两百米方圆地区内,我军战士高呼“放下武器,缴枪不杀”,于是穷途末路的几十个日军终于放下枪支,跪在地上投降了。另有一股敌人弃城而走,但被预备二师第六团追上,击毙200余人,生擒60余人,腾冲一战我军伤亡也大,营长鲁砥中,副营长宋承虎,连长岳正鹏等众多军官和几百名士兵光荣牺牲,


晴天有时下猪


1945年1月28日,滇缅公路重新通车仪式在中缅边境的小镇芒友举行,一位中国记者极富艺术性的报道标题是:“X+Y=V”!其中X部队指的是自缅北进行反攻的远征军“驻印军”,即我们熟知的新一军和新六军。而Y部队则是由云南出动收复我滇西国土的远征军,官兵们用鲜血和生命,击溃日寇尽复怒江以西领土,与驻印军胜利会师。

八年抗战期间,日军在中国战场仅焚毁了两面天皇御赐的“联队旗”,一面在松山,另一面就在腾冲。



(转正的第54军军长阙汉骞)

滇西沦陷于1942年,随着首期中国远征军的大败,日军趁势追杀进入云南,一直推进到怒江西岸才被宋希濂所部遏阻。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日军集中加固了松山、龙陵和腾冲三个战术要点,互成倚角之势,以防备中国军队反攻。

第二期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的反攻计划是,以宋希濂第11集团军渡江后围攻龙陵,霍揆彰第20集团军负责收复腾冲,而以总部直辖的第8军攻克松山。第20集团军下辖周福成第53军(东北军)和第54军(土木系精锐),以及配属给第54军的第36师和预备第2师(期间54军两个师空运缅北)。

(第53军军长周福成)

腾冲战役从1944年5月开始至9月14日结束,历时127天,该集团军以伤亡18000余人(其中牺牲9000)的代价,全歼腾冲守敌近7000人,据称这是国民党军队收复的第一座日军据守的县城。

凭心而论,在日军据险死守的情况下,这样的伤亡比例是比较正常的,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塞班岛、硫磺岛等战役中,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军伤亡也非常惨重,日本鬼子坑道战极为疯狂。



腾冲战役远非一次简单的攻城战斗

腾冲旧称腾越,位于群山环抱之中,若想攻克城池首先必须清除外围制高点,因此腾冲战役的战场范围是相对广大的,它包括高黎贡山战斗、腾冲城外来凤山诸高地战斗、城垣作战和城内巷战四个部分。尤其是高黎贡山海拔甚高,远征军仰攻日军据点颇为困难,被称为“云端上的战斗”;而来凤山俯瞰腾冲城区,也是必取之地。

为了扫清这些外围支撑点,远征军耗用了相当时间和伤亡,至7月底才推进到腾冲城下,8月20日才进入真正的巷战。在此期间,第20集团军先后消灭了前来增援的日军第113联队、第114联队、第146联队、炮兵第56联队、搜索第56联队各一部,共计歼敌近3000人。

(卫立煌和霍揆彰指挥作战)

日军困兽犹斗构筑了完善的防御体系

腾冲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古城,城基完全由天然的巨石砌成,上面则是坚硬的青砖,城墙高达7米环绕4公里。而经过两年多的盘踞,日军在腾冲城内修建了完备的工事体系,房屋之间全部被打通,暗道四通八达,街巷布满隐藏的交叉火力点,进攻的远征军处于“敌暗我明”的不利态势,只能逐屋攻击,伤亡自然激增。

日军以第56师团148联队为基干组成“腾越守备队”,兵力约3000余人,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为指挥官。在中国军队击破外围各点围城之际,藏重康美曾致电师团部要求撤退但遭到拒绝,于是这帮鬼子只能顽抗到底。8月13日,美国轰炸机的一颗重磅炸弹击中了日军会议现场,包括藏重康美大佐在内的32名军官全部毙命。

日军竟是以一名中队长太田大尉指挥,又负隅顽抗了一个月时间,最后分散突围时仅存百余人,日军垂死挣扎时的疯狂和战斗力确实不容小觑。

(一个远征军士兵缴获军旗)

中国远征军作战经验不足的新兵太多

第53和第54两军在云南整训时补充了大批新兵,虽然装备较好但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因此在战斗中缺乏必要的协同,尤其在最后的巷战阶段,身边的战友被日军击中后,他们几乎找不到敌人的藏身之所,每推进十几米就要倒下一批,伤亡比例高达1:5,虽然巷战开始时日军兵力虽然只剩下640人,却给远征军带来数千人的伤亡。

在我军绝对优势的空炮火力支援下,鬼子兵全部隐入暗道和地堡中狙杀远征军士兵,此时最有利的武器是火焰喷射器,可惜滇西部队不如驻印军,装备的数量不足。

(远征兵战士索屋攻击)

霍揆彰在巷战阶段为完成任务操之过急

巷战是最忌急功进利的,然而第20集团军从5月打到8月仍未克敌,重庆军事委员会和远征军司令员长官部叠电催促,霍揆彰只能严令督促各部加快攻击节奏,盲目的突击只会更加造成无谓的伤亡,预2师仅少尉以上军官就伤亡200多名,基层军官几乎打光了。至8月25日,五个师番号的部队全部攻入城中,而日军仅存300余人,我们知道,小小的腾冲城涌进这么多部队,并不是明智的战法,该集团军战报写的倒是气壮山河:

“攻城之役,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炫,声动山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垣”。

得不到增援的鬼子当然杀一个少一个,至1944年9月12日,日军指挥官太田眼见死到临头,烧毁联队旗后命令残余鬼子突围,当天太田被198师战士击毙,两天后远征军肃清全城残敌,生俘64名日军,腾冲光复。

度度狼军史原创,欢迎指正,搬运必究!


度度狼gg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盟军失去了至关最重要的滇缅公路及怒江西岸,还包括腾冲及松山、龙陵等战略要地。为了一雪前耻,已逃至印度的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开始着手制定了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并说服了美国政府大力帮助蒋介石训练和装备部队。

蒋介石虽然同意了史迪威制定的作战计划,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一是美国不能派人担任远征军指挥官;二是反攻缅甸应同时出动中英美三国军队,采取南北水陆两路夹击策略;三是为避免重蹈覆辙,反攻的关键点在于英国能否取得孟加拉湾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同时进行仰光登陆。

但是,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韦维尔(英国人)对史迪威提出的作战计划和蒋介石提出的条件并不感兴趣,主要是英国人根本不愿蒋介石过多的插手印度和缅甸方面事务。无奈之下,史迪威只好向马歇尔求援,马歇尔经过与英军进行多次交谈后,韦维尔才勉强答应了史迪威的反攻计划和蒋介石提出的条件。最终盟军将反攻缅甸的时间定在了1943年7月份以前,并计划1944年1月攻克缅甸首府仰光,同时制定了滇西远征军的作战,即强渡怒江,分别取腾冲、龙陵后,夺取腊戍、八莫及密支那,与驻印军会师。

1944年春,为了策应驻印军发起的缅北攻势,远征军司令卫立煌下令霍揆彰第20集团军率先强渡过怒江,剑指腾冲。1942年5月,远征军败退后,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腾冲,也滇西的战略重镇,日军占领后进可越过怒江窜扰昆明,退可直达缅北中心密支那,而日军也把密支那作为了后方基地,并把滇缅战区总司令部设于腾冲,此时驻守在腾冲的就是日军缅甸方面第15军第56师团部。

远征军第20集团辖下的71军在陈明仁的率领下,作为先锋队强渡了怒江,顺利攻占了日军渡口阵地,下一步作战目标就是日军重兵把守的通往腾冲的唯一道路——高黎隘口,为了减少伤亡,陈明仁决定以少量部队牵制正面的日军,主力部队翻越深山老林,绕过隘口切断敌守军的退路,并且在这两地之间构筑工事切断隘口与腾冲间的联系。

而此时的第20集团军第53、54军及71军36师等部在各个渡口成功渡江与陈明仁部会合后,遭到了五千余人日军的疯狂反补,但最终一一被击退,而败退下来的日军与腾冲守军合编为了一个三千余人混的合编队,由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统一指挥,死守来凤山及腾冲城。至此,远征军已经扫清了腾冲城下的障碍,于1944年5月底霍揆彰第20集团军已经对腾冲城形成了包围之势。

与此同时,驻印远征军已经在密支那发起了攻势,蒋介石判断日军缅甸方面军第15已经无力支援滇西,为迅速打通中印公里,命令卫立煌立即进攻腾冲和龙陵,以扩大滇西战果。为此,卫立煌命令宋希濂第11集团军为左翼进攻龙陵及芒市,霍揆彰第20集团为右翼,率领第53、54军和第2师及第36师进攻腾冲,惨烈的腾冲战役正式爆发了。


日军第56师团自1942年5月占领腾冲后,经过两年的经营已经构建了完整的永久性工事,腾冲城是明朝修建的一座石头城,城墙高约八米,相当于现在的两层多的楼,最厚的高达六米,四周长约四公里,都是用当地的火山石修建的,不但表明光滑,而且坚固异常,这也是作为进攻一方牺牲重大的原因之一。而困兽之斗的日军把其当成了续命的当盾牌,而且有来凤山作为天然屏障,第20集团军要攻入腾冲,必先拿下来凤山。

因此,霍揆彰下令陈明仁率领第二师务必拿下来凤山,为攻城创造条件,在美军空军的火力之下陈明仁一举拿下了来凤山,整个腾冲城完全暴露在了第20集团军面前。霍揆彰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即以第54军和周福成的第53军(东北军)116师担任主攻任务,由腾冲城东门至西门连成一线,线上属于第53军部,同时以53军第130师部担任阻援防逃任务,陈明仁的第2师作为了总预备队。

腾冲攻坚战打响后,由于守城的日军的居高临下,并筑有地上和地下相配合的堡垒工事,虽然远征军无论在兵力还是火力都有绝对的优势,但处于仰攻之势的远征军作战非常的艰苦,火力很难发挥出优势。昆仑关战役时,国军机械化部队第五军仰攻日军第21旅团五千余人时,战损接近五比一,打得相当惨烈,远征军这次围攻坚不可摧地腾冲城,难免会付出惨痛的代价。53军攻城时甚至还使用了最古老的攻城战术,即搭云梯、搭人梯等,这也是远征军牺牲重大的原因之一,116师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军长周福成调来了担任警备任务第130师增援,但也无济于事,最后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

正当战争正进入胶着之际,于1944年8月4日,腾冲城墙突然被美军空军撕开了一个个缺口,城东的远征军第53军两个是蜂拥涌进了腾冲城。而为了堵住缺口,日军开始全力猛扑,双方开展了惨烈的肉搏战,第116师一工兵副营长范莆红就倒下了缺口处。随着城北的第54军和预备队第二师攻入腾冲城后,日军已经守不住开始四处溃散、各自为战,双方开始进行残酷的巷战,不幸的是第二师第五团团长李颐进城后中了日军的冷枪阵亡了。

由于远征军对腾冲城内情况的不熟悉,而且日军经营两年后已经构建了错综复杂的房屋工事,远征军第20集团军只能进行地毯式清除,进展难度不亚于美军的硫磺岛战役,与日军进行一房一屋的争夺战,可谓寸土寸血,这也是远征军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过四十天的残酷巷战后,在日军已经完全断了补给线的情况下,远征军第20集团军全歼腾冲守城日军三千余人,但也付出了九千余人的沉重代价。


赛门之略


首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打腾冲,还有松山,就是因为当时。日本拿下缅甸以后拿下了滇缅公路,这样的话,所有的物资只能够通过驼峰航线才能够运抵西南大后方,也就是说国民政府在外围能够接受到的援助物资少的可怜,而且这个驼峰航线太过于危险,在运输的那一段期间损失了几百架飞机,每一次运输都是飞行员沿着自己曾经对有的遗骸在那里飞行。

在这种情况之下,蒋介石痛定思痛,打算打通滇缅公路,让国民政府能够有喘息之机,打通滇缅公路谈何容易!

此时国民政府西南大后方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连蒋介石一向不愿意拿出来作为宝贵资源的大学生,都只能够派去印度参加了美国和英国人举办的培训,组成中国远征军。

对于西南大后方来讲,军队有,但是很多军人都是临时组建起来的壮丁,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是有的,甚至都还不知道该怎么放枪,这种情况之下,而且不同于在印度作战的中国远征军,有美国人权力的资源,此时中国远征军从大西南出发了,这一部分很少,有的部队甚至都没有美国人援助的装备,只能可够靠士兵自己的生命去换回战争的胜利。

嗯,这个时候从中国大西南出发的中国远征军第二次远征开始了,强度怒江以后,中国远征军面对两个目标,一个松山,一个腾冲,我们今天主要就讲讲这个腾冲。

腾冲集结了多少日本军队呢?根据战争结束以后的统计,日本人在这里集结了大概3000人左右的部队,3000人面对中国远征军数万人的进攻确实有些显得单薄,但是由于日本人提前做了功课,将整个城市转化成为堡垒,利用城墙地道坑道等等不同的土工作业的方式困住了中国军队。

土工作业听起来很土是不是?但是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一向特别可靠的作战方式,日本人在硫磺岛上面,正是凭借着这种作战模式,拖住了美国人,让美国人第一次尝到了所谓坑道作战的危险性,在这之后,美国人再一次上当,在上甘岭又面临我志愿军部队的强悍的土工作业,拥有世界上最先进装备的美国人竟然毫无办法!

此时面对日本人的土工作业,这个时候中国军人只能够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回应该有的胜利。

当然这一回日本人派出来的,也是精锐中的精锐,在日本指挥部被美国空军给轰炸,夷平了以后,日本高层彻底消失了以后,日本下级指挥官竟然独挑大梁,指挥军队和中国军队作战,日本这1p作战部队的顽强的作战意志,确实让人感到惊叹,(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在山穷水尽的地步,日本人爆发出来,强烈的求生欲望,中国军队每一步前进,都得付出血的代价。

这一次作战行动,仅仅只能够用壮烈来形容,但是相比较于中华大地上面那一场场大型战役,它们是组成中国抗日战场胜利的版图之一,也正是千千万万不计牺牲,不计姓名投入到战争之中的抗日烈士,才赢下了这一场看似不可能影响的战争。

烈士千古!


漩涡鸣人yy


在1944年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的战役中,腾冲,松山,龙陵都是通过攻坚战的战斗方式从日军的手中收复的,其中龙陵会战的规模最大。而腾冲是全歼了日军的148联队。

腾冲古称腾越,城区是狭长而曲折的盆地,四面均为高山,城墙高5米,宽2米,呈正方形,边长2米。日军在1942年5月占领腾冲以后在城里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并且各个工事中都用坑道沟通。

这些是日军在北方构筑的工事,在腾冲的也应该类似,如果是在云南再覆盖上了植被,发现这些坚固的碉堡十分困难。

日军在1942年占领腾冲以后,当地组织了游击战,日军也在组织讨伐,不过没有消灭当地的抵抗力量。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开始反攻滇西,20集团军53,54军进攻高黎贡山,在攻破了日军在高黎贡山的防线后,日军148联队全部退向腾冲,7月2日20集团军开始清扫腾冲外围据点,经过一个月的战斗,扫清了日军的外围据点,8月2日开始攻击腾冲城区,战至9月14日彻底攻克腾冲,全歼日军148联队,俘虏日军55人,歼敌约7000人,中国方面伤亡约2.1万人。


日军用2年的时间构筑了大量工事。

日军当时在滇西的是56师团,代号龙兵团,在滇西日军的三大据点中,松山,腾冲是两个龙头,龙陵是龙身,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就是拧掉了两个龙头,砸烂了龙身,最后把龙兵团埋葬在了龙陵。

在53军预备2师中,预6团的团长方诚在战后写过一本八年抗战小史,在这本书中,方诚团长总结了一下双方的对比,在总结中,在国军的反攻中,伤亡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1日军的素质远远高于国军。主要是各种训练方面,国军刚刚换装了部分美械,但是士兵只是学会了如何使用,但是对于攻坚战的训练几乎没有。

2日军在情报方面远远超过国军,日军清楚的掌握国军方面的战斗序列等情况,而国军对于对面的日军情况大部分是推测。包括地图兵要地志,地图方面。

3日军对于工事特别讲究,工作能力也强,日军都会构筑适合要求的工事。

4日军善于在防御中进行反突击,而且十分善于把握反突击的时机。

日军当时已经是成立新式陆军80多年,已经是成为了一只近代化军队,国军虽然已经通过改善装备缩短了和日军的差距,但是整体实力还是不及日军,尤其是在士兵的训练和素质上,差距太大。而国军中各级军官对于战术问题,很多时候研究的并不透彻,很多时候就是凭着一时的勇气而行事,按照方团长的话说就是,敌军在战场的一切行动,多依据典范令之原则而实施,较之我军官兵多凭勇敢而行事,又要稳健多多也。


有痰


腾冲我国西南一个安宁祥和的边陲小城,但在七十多年前这里却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国远征军曾在这里与日军展开殊死较量,拉开了抗日战场中国全面战略反攻的序幕。1942年,应缅英政府请求,同时也为了保护中缅公路这条交通线,中国第一次组织远征军入缅作战,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此次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中国军队一路溃败,最终凭借怒江天险,才得以稳住战线。此后,中国守军与日军隔江对峙,怒江也成了中国西南最后一道防线,然而怒江以西的3万多平方公里国土被日军侵占,腾冲也处在日军铁蹄的蹂躏之下。



1944年,中国组织兵力再次发起反攻滇西,远征缅甸的军事行动,于是腾冲成为了中国远征军的第一个战场。同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渡过怒江,正式发起反攻。经过四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战斗,在付出了19000余人伤亡的代价后,才终于在9月14日收复腾冲城。腾冲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为什么远征军还会遭受如此大的牺牲呢?

原来当时公路无法通到腾冲,这导致远征军的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无法运抵前线。在攻坚作战时,远征军只能依靠轻武器,而这就增加了军队的伤亡。此外,日军侵占腾冲两年有余,日军在腾冲外围精心构筑了大量碉堡、坑道等防御工事,而且这些工事又足以抵抗飞机的轰炸。远征军只能依靠人力一个碉堡一个碉堡的争夺,这也加剧了伤亡。



尽管此时的日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是中日两国军队的单兵素质依然存在着差距,再加上中国远征军又都是新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军队的伤亡。腾冲城的城墙采用花岗岩构筑,高大而坚固,而我远征军由于缺乏重武器,这也给攻城作战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最后一方面,我军攻入城内后,日军由于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利用民房构建起“家家设防,巷巷筑堡”的防御网,以巷战阻击我军的进攻。为了肃清残敌,远征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远征军的战斗打得非常艰难,所以才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



如今,为纪念在腾冲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腾冲西南的小团坡建有一座远征军烈士陵园——国殇墓园,园内安葬了腾冲战役中牺牲的3000多名烈士。望所有人都能够记住这段惨烈的历史!


了解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

战情解码


不仅是腾冲,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队的损失通常会大于日军。即使是兵员素质高、装备精良、后勤有保障的驻印军,在缅北战场,虽然取得胜利,但损失同样不乐观,尤其是密支那之战。

作为后人,我阅读战史时,时不时地总会为前辈着急——他们的英勇毋庸置疑,我所谓的着急,指的是在战场上,理应根据情况变化,随时调整策略,如果能做到灵活多变,多好呀。

但是,我军在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是思维单一、战术呆板。就拿1944年的滇西反攻来说,经常是寄希望于集团冲锋,一鼓作气拿下,就完事了。这种思维,恐怕至今仍然广泛存在——不愿意斟酌每个细节,不愿意稳扎稳打,喜欢一气呵成,渴望一挥而就。

然而,日军并没有如咱们的愿,他们即使在白天丢失了阵地,晚上一个夜袭,往往就会失而复得。此外,他们的责任感似乎太强,没有命令,单兵也会主动作战,甚至在没有后勤供应的情况下,单兵抵抗十几天、几十天,直到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出。

如果咱们能够做到灵活多变,打赢一场战斗也不是什么难事。比如甲午战争时期,聂士成与依克唐阿联手,率军在凤城西北山区里,与日军展开运动战,神出鬼没,把日军一个旅团弄得晕头转向,最终只能畏缩在凤城。


星爷说车


抗战后期,滇西反攻中的腾冲巷战,惨烈程度超乎想象。1944年8月18日,在美军的空中支援扫清城墙等障碍之后,中国远征军打通腾冲城的东门和西门,突入腾冲市区。等待中国士兵的,是日军经营了两年、布满杀机的迷宫。腾冲城内大街小巷交错,高房巨宅毗连,日军将每条街巷的房屋都改建成了可以顽抗的据点。为了收复腾冲,中国军队做好了付出重大牺牲的准备。

(惨烈的腾冲巷战)

腾冲城内的战斗是一房一屋的争夺,一寸一寸的挪动,战事非常艰难。有中国远征军的老兵回忆,在一处名叫小龙井的地方,日军将机枪架在一棵很粗的大柳树上。中国远征军第198师的一个连全部牺牲在大柳树前的沟里。远征军炮兵架上迫击炮,才将这棵大柳树炸断,继续前进。

从城西进攻的中国远征军第35师第108团被死死钉在驻腾冲英国领事馆的一处建筑物前。这座领事馆是英国人从1921年开始在腾冲历时十年打造,墙壁全部用火山岩砌成,墙体厚达1.5米。日军将这里作为也占仓库,粮食弹药都存放在这里。这里成为了中日两军争夺的焦点。美军飞机的空中支援也没能削弱领事馆的顽抗,400多名日军据守在这里用轻重武器死命阻止中国军队的进攻。

(中国远征军战士查看击毙的日军尸体)

领事馆门前的战斗打了几天仍没有结果。直到三天之后,三架美军飞机急速俯冲,将18枚火箭弹准确地从屋顶和门窗射进,才拔除了这颗钉子。战后的腾冲英国领事馆只剩下些烧不掉炸不烂的火山岩。进入腾冲五天以来,巷战的推进速度极为缓慢。据说城西的部队向前推进了15米,城东的部队只推进了10米,而且伤亡极大。

(惨烈的腾冲巷战)

8月30日,中国远征军第53军第116师从城东攻入腾冲,攻到文昌宫附近时,部队在一座大钟前再也无法前进。这座大钟是明朝景泰年间,为了记载腾冲建城的历史而筑造的。向文昌宫进攻时,许多战士被子弹打死,却不知道子弹是从什么地方射过来的。后来才发现,这口大钟上有个洞眼,日军士兵将大钟作为掩体,躲在里面向中国士兵射击。远征军战士的步枪、机枪一齐向这口大钟射击,但是子弹无法准确地打进去。后来一个战士想了个办法:摸到大钟背面,用一根木棍,用力敲打这口大钟。敲了一段时间,大钟里面没有动静了。抬起大钟来一看,一个日本兵死在里面。这个日本兵耳鼻流血,死状奇惨,原来是被敲钟的巨大声响给活活震死了。

(据说这就是那座大钟)

日军失败在即,准备做最后的突围。虽然上面命令死守到10月,但谁也不愿死在守不住的地方。9月13日,日军腾冲守备队向上级师团部发去了最后的电报,电文说,在中国军队炮火的绝对控制之下,我们已经忍受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请理解全体官兵的心情。在最后的疯狂之前,日军腾冲守备队还杀死了重伤员和部分慰安妇。

日军战俘、第56师团卫生兵吉野孝公的《腾越玉碎记》里,对腾冲日本守军的结局做了夸张煽情的回忆:昭和十九年(1944年)9月14日早上,腾冲守备队3000余人的生命在玉碎的美名之下犹如风中的灯烛,摇晃着熄灭了。其实,日军并没有发动所谓玉碎的自杀冲锋。日军残余兵力集结在腾冲城南方圆200米的区域之内。中国远征军喊话:放下武器,投降不杀。穷途末路的日军举起白旗投降了。

(腾冲战役中,中国远征军共俘获日军53名)

1944年9月14日上午10时,松山被攻克一周之后,腾冲城的日军也被彻底消灭,腾冲战役终于结束。至此,腾冲被日军占领两年四个月又四天的屈辱日子终于结束。腾中之战是八年抗战正面战场上少有的主动向日军进攻而取得的胜利。中国远征军为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人将永远铭记。参考资料:《二战纪实——中国远征军》


战争史


原因有二:

1、腾冲城坚固易守。腾冲古城,始建于明朝,是标准的中国式城墙,内分为东西南北四区,呈“田”字型,高达8米,后达6米。城墙基础是巨石,上为砖砌,城上有城垛,外面还有护城沟壕。经过日军近两年的经营,构筑工事极为坚固。最为重要的是地形的优势,腾冲除城南是一座小山,东、西、北三面都是开阔地带,且河流纵横,防御者射界极为开阔,进攻部队毫无可掩蔽之处,实为易守难攻之地。



2、日军报必死之心防守。防守腾冲的为日军第56师团148联队和第18师团的114联队等总计一万余人。这一万日军除了突围出去数十人和俘虏10人外,全部战死或者自杀,完全是抱着同阵地共存亡的必死之心。古语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日军此时全军上下全部抱着必死之心,疯狂抵抗。每每我军攻占日军一坚固要塞,都会遭到日军十几次的疯狂反攻,战斗之激烈从所未有!


当时参战的一位国军营长形容战后的腾冲城:“没有一片树叶没有两个以上的弹孔,没有一幢房子可供人临时避雨之用。”城内屋宇尽成粉碎,夷为平地,一片瓦砾,已经分不出哪里是街道,哪里是房屋。足见作战之激烈,远征军伤亡惨重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