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傳世名醫,為何扁鵲和華佗的結局,差別如此之大?

同樣是傳世名醫,為何扁鵲和華佗的結局,差別如此之大?

有的人分不清扁鵲和華佗。之前對於扁鵲和華佗就有點傻傻分不清楚的小夥伴現在可以做個分辨。兩個人都是很有名的醫者,被時人當作神醫,且生活的時代都是戰亂四起的年代。扁鵲在前,華佗在後,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神醫,揚名於“起死回生”的看診經歷,華佗是三國時期的名醫,絕技是麻沸散、手術以及五禽戲,五禽戲是他離世以後通過其弟子傳給後世的。

同樣是傳世名醫,為何扁鵲和華佗的結局,差別如此之大?


今天來說的就是相傳能夠起死回生的神醫,扁鵲。要說把死人救活,這恐怕就連現代醫學都無法做到,扁鵲真的有什麼失傳江湖的絕技嗎?其實,也並沒有那麼神奇,否則後來扁鵲就不會因為治不好別人的病而出逃了,他自己心裡清楚,除了通過望聞問切就可以斷症下藥這一點高於當時的大夫整體水平以外,他還積累了許多奇症之方,因為知道假死之狀而有了將一國太子死而救活的機會。

同樣是傳世名醫,為何扁鵲和華佗的結局,差別如此之大?


據說長桑君給扁鵲服藥以讓他能夠看穿人體內的五臟六腑,這不就是現代B超和CT嗎?機器能夠透視為什麼人不能?可是現代透視儀器都是帶有輻射的,而輻射對人體有很大危害,且不說當時談不上科技二字,即使真是同宗原理讓扁鵲服藥後有此功能,這種能力怎麼可能長期發揮作用呢?特異功能說應該是虛言,更有可能是大家看扁鵲不用聽診問脈就能給人治病而且藥到病除,所以才把他傳神了,扁鵲自己卻很有自知之明。

同樣是傳世名醫,為何扁鵲和華佗的結局,差別如此之大?


扁鵲的名聲傳開後遊歷到蔡國,蔡桓公聽說扁鵲的奇才,對他非常看重,親自接見了他,扁鵲見了蔡桓公,發現他有病在皮膚裡,需要醫治,蔡桓公自我感覺沒什麼不適,覺得這是扁鵲在賣弄,或是職業病,看什麼人都像有病,就沒有把扁鵲的話放在心上。扁鵲作為一名醫者還是覺得自己有必要去提醒蔡桓公,可是提醒了多次蔡桓公都不以為然,沒有聽進去。扁鵲眼看蔡桓公體內的病毒一點點侵入他的內臟,知道蔡桓公固執不醫,如今已成不治之症,病發之時一定會來找自己,而自己卻已經無能為力了,於是只好嘆息著打包走人。果然,蔡桓公病發讓人去找扁鵲,可是哪裡尋找得到,最後只能不治亡故。

同樣是傳世名醫,為何扁鵲和華佗的結局,差別如此之大?


由此看來,扁鵲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進退得宜,是一個做人處事方面也比較聰明的人。早年是用勤懇忠誠的態度感動了長桑君,讓他有了一身本事,後來行走諸國,能救的人絕不放過,不能救的人也不去沾染,既保全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維護了自身藥到病除,百治百靈的金字招牌。

同樣是傳世名醫,為何扁鵲和華佗的結局,差別如此之大?


三國時期,華佗也是一代醫仙一般的人物,在醫術方面,華佗之能不輸給扁鵲,可是在個人處世進退方面,華佗就較扁鵲差遠了。當時與扁鵲系在一起的政治人物是曹操,曹操有頭痛的毛病,病情已經比較嚴重,找來華佗為他診治。時人大多不喜歡曹操,依照歷史材料推斷,華佗其人不問世事,性子比較孤直,對於曹操應該也沒有什麼好感,但是作為醫生,他還是盡心給他醫治。曹操把華佗留在自己身邊,可是華佗卻並不喜歡這樣的拘束,想方設法留在家中,曹操命人傳召,他也會使性子找藉口,這讓曹操更頭疼了,覺得華佗對自己沒有誠意,頭痛得越厲害,就越恨華佗,認為他明明可以將自己醫好卻不盡力。最後,華佗終於給了曹操一個一勞永逸的解決頭痛病的辦法,做開顱手術,當聽說華佗要把自己的腦袋破開醫治的時候,曹操憤怒了。當時還沒有盛行手術的醫病方法,想來所有人對此都聞所未聞,只知道掉腦袋、腦袋開花、腦袋破洞都是一件要命的事情。所以在曹操看來,華佗是仗著自己有怪癖的醫術和那些謀自己姓名的人一樣,想要藉此機會對其下手,於是,華佗被打入大牢,最終被曹操殺害。

同樣是傳世名醫,為何扁鵲和華佗的結局,差別如此之大?


華佗考慮事情不夠周到,不懂得未雨綢繆也沒有聯繫時局環境來說話,引得多疑的曹操恩將仇報,他若是在進退方面和扁鵲對弈,應該會慘敗吧!

同樣是傳世名醫,為何扁鵲和華佗的結局,差別如此之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