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和茶

散文:我和茶

喜欢喝茶,是成年以后。

小时候喝茶,就是喝白开水,在外面玩口渴了,回家向母亲要水喝。开水烫,母亲就用两个大碗来回倒腾,让开水凉的快点。

小伙伴在外面喊,心里急的要命,自己又渴的要命,觉得等凉开水真麻烦。

再后来,口渴了也不找母亲,自己把凉的自来水兑到开水里,冷暖适度后,喝个痛快!

从此,很为自己的发明得意!

那时也知道有茶,我的老家在山区,在每个春天里,家乡会寄来老家产的绿茶,父亲很神秘地用铁罐子把它密封起来,不让小孩子接触。

有时邀请邻居共同品茶,议论着茶的味道;看着茶叶在杯子里沉浮,大人们露出满意而愉悦地微笑。

那时我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慢慢地去喝茶,怎么不着急!

自己曾偷偷喝一口父亲的茶,不但烫,还苦!心想:又不是糖水,搞得那么神秘!

散文:我和茶

对茶有所了解,是随父母回到老家居住。

我家的西边是生产队的茶坊,东边是生产队的油坊。

家乡是产茶区,每到茶季,生产队里的社员不分男女,都忙的不分昼夜,在茶季人们的兴奋度,超过过年!

白天摘茶,晚上炒茶,为了赶走困意,人们唱着茶歌,整夜整夜不睡觉,因为茶叶老的很快,必须连续工作,才能有好的收获,而茶叶是生产队里能赚到现钱的主要副业,有钱赚,没人觉得辛苦。

那时没有机械,制茶全是手工操作,女人用手揉茶,男人用大铁锅炒茶,最后茶快老了,女人们的手不够用,男人们就干脆过来帮忙,用脚揉茶:那个忙乱而快活的劳作场面,真是令人难忘,小孩子也在人堆里疯着,闹着。

所以,生产队里的茶,我们都不喝:里面肯定有男人脚丫巴的味道,可能还有女人的头发、孩子尿的尿。

当地人喝的,是用自家茶树上产的茶叶精心制作的家茶。

不问你何时到任何人家做客,即使是陌生人讨口水喝,他们都会打开炉灶,现烧一点开水为你泡茶。

喝茶的讲究,那时我才有了一点认识:水要现烧,茶叶揉成末,给客人敬茶,只能斟半盏。

为什么好好的茶叶不喝,要把茶叶揉成末才喝,当时不了解,后来读书才知道,原来在唐、宋时喝茶,就是把茶叶捣成末。善哉!原来我的老家还保留着古时的传统!

只能斟半盏茶敬客,是因为茶倒七分满,才不会水溢烫手,当地谚语:“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贴心淳朴的风俗让人心生暖意!

散文:我和茶

真正喜欢喝茶,是人到中年以后,开始主要是喝本省产的绿茶,如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当然也喝家乡的绿茶!细品之下它们各有特点,但其共性就是清香,是春天的和风带来的新绿的芬芳!

后来接触到铁观音,其味甘绵,其香袭人,和绿茶的轻盈相比,又见一片悠深的天地。尤其是秋茶!所谓春水秋韵,秋天采摘的铁观音,秋韵浓浓,山高水长.

记得在福建泉州、漳州一带游走,当地茶风之盛,比起我的老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地人人爱茶,生活中处处有茶!当时去参加漳州电视台一个会议,晚上的文艺晚会台里作电视直播,作直播的哥几个,在直播车旁摆上功夫茶具,边直播,边喝茶,还邀请路过的我喝茶,其对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让我叹为观止!

在当地不问是大街小巷,还是乡间小店,哪都有好茶; 有时你路过一个荒郊野店,不在乎吃啥,就图那一壶好茶!

要说茶,还有不得不说的就是普洱茶,接触普洱茶也有十几年了,和铁观音相比,它又多了几分沧桑感,有了岁月厚重的沉淀。

开始我只喝熟普,近几年多喝生普,好的有些年头的生普,没有仓味和生硬的涩味,有的是历史沉淀般的锁喉感;是岁月绵长的回甘。

喝的是年月,打通的是经脉!岁月让人沉醉,经脉畅通让人身轻体健。

散文:我和茶

普洱茶的知识很多,其年份、山头、品种等因素决定其价格。一般而言,普洱茶的年份越久价格越高,此外,普洱茶的山头,也是影响其价格的主要因素。

古树茶数量少,其茶叶价格就高。因此,选购普洱时一定要看清它的产地,年份和树龄等,不要花冤枉钱。有的古树茶如“老班章”近年炒到毛茶就要一万多元一斤,喝不起,也没必要。我感觉四、五百元一饼的就可以了。

由于普洱茶的年份越久,味道越好,价格也越高。为了省钱,而又能喝到年份久远,味香醇厚的普洱,我一般买了茶都存上几年再喝,现在最久的茶买来存放已有十多年了。

小时候父亲告诉我,有人喝茶喝家败了,当时我怎么也不相信,满山都是茶树,喝茶怎么会把家喝败呢?现在相信了:要是收入不高,天天还非要喝“老班章”,败家那是必须的。

散文:我和茶

其实喝茶,关键喝的是心情,一味追求外物,反而违背了饮茶之根本;如心为物役,那就本末倒置了!现在学弘一法师:咸也好,淡也好,咸淡两由之!不问喝什么?念念欢喜,念念自在!

经云: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心被物转:佛即凡夫。

低头喝茶,抬头见佛: 参!

散文:我和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