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里为啥”无螺蛳”?

螺蛳粉是广西柳州市的小吃,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

山西太原的学府街,有家卖螺蛳粉的小店。一次路过时心想,这螺蛳粉是什么?为了满足好奇心,便进去吃了一碗,但我发现螺蛳粉里竟然没有“螺蛳”。

为啥?就掏出手机百度了一阵,才知晓了螺蛳粉是怎么一回事。

螺蛳粉里为啥”无螺蛳”?

先说螺蛳。它是一种贝类,与田螺的亲缘关系较近,只是它不像田螺那样在世界各地都有,它是我国的特产,只产在我国西南高原的湖泊里。其外形呈圆锥形或塔圆锥形,壳面有棘状或乳头状突起,或仅有光滑螺棱。螺蛳的肉,味道鲜美,螺黄(雄性生殖腺)更是人们喜食的佳品。在云南、贵州、广西的新生代地层中,曾发现螺蛳属的化石种类。

再说螺蛳粉。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粉”所用的汤,用螺蛳肉、猪骨、药材、天然香料等熬制而成,汤里并看不到螺蛳肉,只是取其鲜香之味,所以,螺蛳粉的正确叫法应是“螺蛳汤粉”。而之所以叫“螺蛳粉”,估计是简化了。

回家后,我又查了些资料,才得知,螺蛳粉数广西柳州最正宗,是当地有名的的小吃。

螺蛳粉里为啥”无螺蛳”?

柳州“嗦”螺蛳粉的年代并不长,大约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但是,柳州“嗦”螺蛳和吃米粉的年代却非常久远。据柳州市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馆长蒋金远说:“40多年前,中国考古学者在白莲洞、大龙潭鲤鱼嘴等遗址发现了大量的螺蛳壳堆积物。距今约2万年前,居住在白莲洞的‘柳江人’就开始捕捞螺类食用,并学会用火,现在白莲洞遗址内还留下当时原始人‘火烧石螺’的遗迹。”而米粉的历史据说是从秦始皇时期就已经有了。

螺蛳粉里为啥”无螺蛳”?

而柳州人对于螺蛳的热爱,从20世纪80年代满大街的螺蛳摊档中就可见一斑。对于吃螺蛳,柳州人更喜欢专用一个方言字“嗦”,“走!嗦螺蛳去!”然而,几盘螺蛳“嗦”完,却只能满足嘴巴上的快感,肚子内还是空空如也。所以20世纪80年代,有的螺蛳摊主就会找来细长而有韧劲的柳州米粉烫软,加入新鲜生菜、空心菜或者油麦菜等食用。

后来,摊主又经过改良,进而在碗里添加了柳州人最喜爱的腌制好的酸笋,以及酸豆角、腐竹、木耳、炒花生、黄花菜等各种配料,再浇上用螺蛳和猪骨头熬制的高汤,一碗有粉、有菜、有汤的螺蛳粉就横空出世了。

螺蛳粉里为啥”无螺蛳”?

到柳州吃过正宗螺蛳粉的人,都会感慨:“螺蛳粉好辣!”的确如此,在无辣不欢的柳州人看来,不辣就不是螺蛳粉了。只不过每家配料不同,“辣”感也各有不同。

除此之外,地道的柳州螺蛳粉还有另外一大特色,是自带一股浓浓的“臭”味。来源是螺蛳粉里必不可少的酸笋

酸笋是新鲜笋经工艺发酵后酸化而成的,其味道让许多人“退避三舍”,但喜欢的人却对其爱不释口,它那香而不腐的味道,使人闻之开胃,想之流涎,吃之打滚。

螺蛳粉里为啥”无螺蛳”?

别以为螺蛳粉史是一道小吃,2008年,它的手工制作技艺已经入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目前,它正在逐步申请国家乃至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