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任職英特爾11年,2次讓企業轉危為安,卻被稱全美最粗暴上司!

曾有一組數據,統計了中國近20年來被記住的十支廣告,其中,英特爾公司憑藉最簡短的廣告詞——“噔噔噔噔噔”,榜上有名。英特爾公司自1968年誕生以來,早已憑藉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成為全球領先的計算機硬件製造商。2017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發佈,英特爾公司排名第47位。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佈,英特爾公司位列146位。

這樣一家優秀的老牌500強企業,在5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也經歷過幾次巨大的挑戰,發展緩慢、業績虧損,甚至朝不保夕,而兩次帶領英特爾走出戰略轉型期,順利實現逆境生存的人,正是被稱為硅谷最偉大管理者、英特爾靈魂人物的安迪·格魯夫。

安迪·格魯夫1979年出任英特爾公司總裁,可以說,他參與了英特爾公司的創建並主導了公司在1980年—2000年間的成功發展,他在經營英特爾公司期間,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加上他對於寫作的熱愛,一生共出版了6本書籍,其中《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成為當代領導藝術的經典之作。

他任職英特爾11年,2次讓企業轉危為安,卻被稱全美最粗暴上司!

英特爾公司50多年的發展歷史上,也經歷過幾次危機動盪。

01 從危機中重新認識戰略轉折點,及時調轉航向

在這本書中,格魯夫倡導這一觀點:一個企業在發展歷程中,早晚都會經歷戰略轉折點,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懂得在轉折點到來時立即採取行動,而不是放任自流。而對於戰略轉折點的概念,他這樣理解:戰略轉折點就是企業的根基即將發生變化的那一刻,這個變化有可能意味著企業有機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但它也同樣有可能標誌著企業沒落的開始。

格魯夫在擔任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的11年間,共經歷過2次兇險時刻,一次是二十世紀80年代,當時日本迅速崛起,美國經濟形勢惡化,很多大企業都相繼裁員,英特爾在大環境下也難逃發展緩慢的問題,為了應對日本人對半導體芯片市場的侵略,格魯夫推出了“125%的解決方案”。他要求僱員必須發揮更高的效率,每天讓員工多2小時工作時間,還不給任何報酬。

無論是英特爾內部,還是外部媒體,都將格魯夫描繪成一個粗暴的管理者,甚至很多英特爾老員工都憤然離職,表示不應該在那樣的環境裡工作。1984年,格魯夫意外獲得了一項令人反感的榮譽:他被《財富》雜誌評為全美最堅強、粗暴的上司。甚至有人這樣評論格魯夫:“如果他母親在英特爾礙著他了,他也會把她辭退。”

他任職英特爾11年,2次讓企業轉危為安,卻被稱全美最粗暴上司!

格魯夫(後排右側)和他的員工

儘管如此,英特爾還是在1985年遭遇了對日戰爭的滑鐵盧。早在1980年,日本公司的半導體內存只佔全球不到30%的銷售量,而美國公司佔60%以上的銷售量,其中大部分銷量都是英特爾公司貢獻的。可是,到了1985年,日本在半導體內存的製造和銷售上超過了美國。英特爾公司遭遇了格魯夫口中第一次戰略轉折點,如果公司再不作為,很可能會在轉折點之後難以生存。

還有一次兇險時刻是1994年,當時,英特爾公司最新一代奔騰微處理器據傳言出現了故障,就連IBM公司都拒絕接受英特爾的貨源。雖然處理器故障處於技術可控範圍,可媒體對這起事件的炒作甚囂塵上,這就使得英特爾公司遭遇了公眾輿論危機事件,嚴重到已經危及了英特爾的品牌形象。

這次,格魯夫又做出一個重大決策,即為所有要求更換部件的用戶更換部件,哪怕英特爾的CPU並沒有外界宣揚的那麼嚴重的問題。最終,英特爾公司耗費4.75億美元,相當於研發部門半年的預算,或者奔騰處理器5年的廣告費,平息了這次危機。

這次事件之後,英特爾開始走上全新的發展之路。

格魯夫曾坦言,即使回顧往事,這兩次英特爾危及時刻仍然讓自己感到後怕,但當時自己身在其中,除了不安,唯有努力向前,才能知道自己處於戰略轉折點時,應該做些什麼。

他任職英特爾11年,2次讓企業轉危為安,卻被稱全美最粗暴上司!

格魯夫描繪的戰略轉折點曲線

英特爾的兩次危及,讓格魯夫比其他人對於戰略轉折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下面這兩點,對於我們普通管理者來說,可能更有參考意義:

戰略轉折點的出現,管理者通常會經歷下面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有些不安,感覺到情形與以往有些不同。例如,客戶態度發生變化、開發組拿不出像樣的產品、競爭對手竊取生意、行業展覽都是聽不懂的東西。

第二階段,管理者對公司業務的看法和實際情況大相徑庭。例如,公司聲明與實際操作存在偏差。

第三階段,出現新立場,新看法和新舉措,一套新的公司聲明出現了,領導班子也改組了。

02 用技術力量解決難題打擊對手,打造計算機文化

格魯夫信奉:“不是所有問題都能用技術來解決的,但是能用技術來解決時,它一定是最好的、最持久的解決方案。”在實際的管理中,他也是這樣做的。

1985年,當格魯夫感覺到日本半導體制造商的狼子野心時,他與時任英特爾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戈登·摩爾談論了他們的困境,在那一次交談中,格魯夫獲知戈登想要放棄存儲器市場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立即投入到技術升級的戰鬥中。

從管理層到研發,再到市場銷售,整個英特爾斷臂求生,放棄了兩個傳統教條:

一是把存儲器看作是生產和銷售的頂樑柱,將存儲器看作“技術先驅”,總是首先開發與革新存儲器產品技術,只有存儲器上淘汰下來的技術才能用在微處理器產品上。

二是銷售人員只有完整產品線才能順利工作。

他任職英特爾11年,2次讓企業轉危為安,卻被稱全美最粗暴上司!

英特爾公司不戀戰,勇於斷臂的勇氣多半來自於格魯夫。

進行了徹底的、改頭換面的技術革命,1989年,英特爾推出了80486,它在80386上加一個浮點處理器80387以及緩存。 靠80486的銷售,英特爾超過了所有的日本半導體公司。80486的問世標誌著英特爾結束了過渡期,沉底放棄存儲器,成了微處理器製造商,這一產品的問世,也使英特爾雄居全球半導體產商之首,將日本半導體廠商狠狠甩在身後。

正是英特爾公司敢於放棄既有成就,敢於自我革命,使得英特爾公司一次次順利度過危機,而格魯夫也憑藉自己的“偏執”,一手打造了計算機文化。

計算機文化與傳統工業文化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憑藉終端產品主導市場、技術,而是計算機軟硬件生產商們,橫向計算機工業流程上的各個企業,都可以憑藉技術先驅,將自己的產品做到極致,計算機工業不會像傳統工業那樣最後被少數幾家公司壟斷,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更新速度極快,最終的受惠者卻是終端消費者。

他任職英特爾11年,2次讓企業轉危為安,卻被稱全美最粗暴上司!

格魯夫與喬布斯在計算機展觀摩新設備

03 重視互聯網這一“10倍速變化”,擁抱千億企業的希望

1996年,格魯夫在寫作《只有偏執才能生存》這本書時,英特爾的年終戰略討論會開幕,會上,格魯夫提醒英特爾人,注意互聯網這一重大變化,他認為,互聯網即是下一個影響英特爾的10倍速因素。

這裡,我們有必要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格魯夫口中的10倍速因素。

哈佛大學的邁克爾·波特教授提出過傳統競爭力因素,該理論在不斷昇華後,共形成了六個影響企業競爭力因素,如下圖所示:

他任職英特爾11年,2次讓企業轉危為安,卻被稱全美最粗暴上司!

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因素並不是靜態的,而是在不斷變化。

格魯夫認為,這六個因素中其中一個發生的劇變,就是“10倍速變化”,也就是這個因素在短時期內勢力增至原來的10倍,下圖即可表示:

他任職英特爾11年,2次讓企業轉危為安,卻被稱全美最粗暴上司!

企業經營項目採用其他方式經營的可行性,就是“10倍速變化”。

在經過大量的數據對比與戰略分析後,格魯夫認為,互聯網對於英特爾公司的利大於弊,希望對於威脅。在遵循英特爾公司的三個集團戰略方向之外,格魯夫把互聯網相關工作的必要驅動力當做了第四個方向。為此,格魯夫在英特爾公司市場潛力最大的時候,走出了出奇的一步,組織一批涉及製造以英特爾芯片為中心組建的,質量最好的廉價互聯網設備。

時至今日,我們可以看到,格魯夫的這一策略仍然在正確的軌道上行使,而英特爾公司近年來開發的MID移動互聯網設備,也成為了戰略的希望。

他任職英特爾11年,2次讓企業轉危為安,卻被稱全美最粗暴上司!

格魯夫曾將互聯網對英特爾公司的積極消極作用做了詳細的對比

格魯夫曾言:只要涉及企業管理,我就相信偏執萬歲。企業繁榮之中孕育著自我毀滅的種子,你越是成功,對你垂涎三尺的人就越多。事實上,格魯夫的偏執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盲目執拗,而是一種富有戰鬥力的智慧,時刻保持清醒的警惕。他身上的這些特質,值得每一位管理者深入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