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Q:你的孩子聰明嗎?

在心理學的巴納姆效應而言,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聰明,被認為是一個籠統的褒義形容詞,幾乎每一個深愛自己孩子的家長都認為或者期望自己的孩子是聰明的。

這樣一說,家長們可能會認為,這是一片“聰明孩子勸退文”,恰恰相反,寫下本文的目的,是想告訴家長們:聰明的孩子,是可以培養的!聰明的孩子,是需要培養的!

本文最最最核心的內容:聰明的孩子,是有成長規律的,是有跡可循、具有可複製性。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01 正確理解聰明:聰明的兩個特質

聰明,是一個概括性的褒義形容詞,在百科辭典上,是這樣解釋這個詞語的:

“聰明”一詞,是用來表達對待某事某物有著好的想法和正確的邏輯,一般是用來讚美的詞語。也可以形容某物有著某種與人類智慧共通之處,有著某種靈性,某種生命力。

通常,我們會用聰明來讚美某一個階段有超出年齡該有表現的孩子,例如,孩子考了100分,又例如,在某件事情上只教了孩子一次甚至沒教過孩子,孩子就掌握了。

當我們這樣去理解聰明的時候,我們就把這種特質變成了對孩子某個狀態的“終結評語”,這終將陷入巴納姆效應中,對孩子是無益的。

事實上,聰明是一種成長規律,具備兩個特質:

  • 斷續性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在某個領域展示得很聰明的孩子,在另一些領域,則顯得比較笨拙;又或者,在同一個領域的不同時期,孩子可能表現出與過去的聰明不相符的學習緩慢。

如果我們不理解聰明的斷續性,那麼我們可能會用“笨”和“對比”來形容孩子,一方面,讓孩子無所適從“到底我是笨還是聰明?媽媽怎麼一時一樣?”,另一個方面“別人家的孩子”也在打擊著孩子的積極性。

美國的思想家愛默生說過:聰明人並不是無論何時都聰明。

在這點上,喬布斯的事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展示:由於忽視顧客反饋、忽視市場,從而導致其在Lisa電腦和Mac電腦等產品的市場決策上犯過數次嚴重錯誤。

這些錯誤曾經讓蘋果公司一蹶不振,並導致喬布斯被迫離開蘋果公司。在這個階段,喬布斯從神壇跌落,商業奇才變成了商業蠢材。

但事實證明他是真的聰明,是真的天才--後面的MAC電腦,手機,平板,iPod...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 綜合性

聰明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在下文我們將通過詳細的數據來表明這一點),但我們通常會有一個認知偏差:聰明就是智商高。

張炘煬,一個天才兒童,在當時相信沒有人敢說他不聰明:

  • 兩歲認了1000多個漢字,僅用了100天;
  • 兩年讀完了小學知識,跳級上初中;
  • 初三再次跳級,直接跳到了高三;
  • 10歲參加高考,成為全國最小年齡大學生;
  • 13歲的時候,直接通過北工大的研究生複試;
  • 16歲那年,他又成為北航的博士生;

但現在,相信鮮少有人認為他聰明,或者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如斯”:

13歲時由於沉迷電腦遊戲,與父親發生激烈衝突,父親一氣之下深夜步行了50多公里回到廊坊,希望以此讓他迷途知返;

但張炘煬顯然沒能明白父親的苦心,他仍然將所有時間都浪費在了網絡遊戲上,面臨著掛科和碩士無法畢業的情況。(直到現在,23歲的他仍然沒能博士畢業。)

在臨近碩士畢業時,張炘煬向父母提出,要求他們在北京為自己全款購買住房,否則他就不會參加碩士論文答辯,也不會參加博士的考試。

張炘煬的這一舉動,隨即引發輿論關注。要知道,父親只是一個靠薪水吃飯的普通公務員,這點收入要在北京購房,無異於痴人說夢。

被逼無奈的父親,只好在離兒子文論答辯的最後一天,在北京租下了一套住房,哄騙張炘煬是買來的。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聰明,並不等於單一方面的優勢,聰明具備了綜合性,包括了智商、情商以及其他影響因素。

那麼,在正確理解聰明之後,我們來看看,聰明的孩子其成長規律是怎麼樣的。

02 聰明的孩子的成長規律--推孟

早在1921年,劉易斯·推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天才研究專家,斯坦福大學教授)用長達30年的跟蹤調查實驗證明:聰明的孩子,是有成長規律的。

這次實驗,挑選了早慧兒童共1528人,其中男孩857人,女孩671人,平均年齡是11歲,平均IQ值是142.6(普通兒童的智商值為90~129,超過130則為高智商),幅度從135~169。

另外選擇了約500名普通兒童,以進行對照。

這份研究的目標是:

  1. 天才兒童(或者說高智商兒童)的特徵是什麼?
  2. 這些兒童可能成長為什麼樣的成年人?
  3. 影響他們後來成就的因素是什麼?
  4. 怎麼樣更好地培養他們?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 天才兒童的典型特徵:

相比於普通組兒童,研究表明天才兒童在生理與社會特徵方面與普通兒童沒有顯著區別,但在各種測試以及各個方面都有明顯地優越於對照組(普通兒童組)。

文化背景優越和遺傳背景優越:天才兒童的父母大多數具有優異智力,他們的兄弟姐妹平均智商也高;

學習超前:在成績測驗中,大多數天才兒童的成績超過該年齡的40%;

興趣廣泛:天才兒童的興趣成熟等級水平超出平均年齡2~3年,人格測試和25種特性評價上優於普通兒童;

教師評定:天才兒童的智力和意志品質明顯優於一般兒童。

概括地說可以分為三點:

天才兒童比之一般兒童,幾乎所有特徵上都是偏向其上,全面發展的(綜合性);天才兒童在所有特徵上的偏離度不是一樣的;才能的不規則性,天才不比一般兒童年齡大,但在方向上不同,天才更擅長思考性學科,一般兒童擅長操作性、少概念建構的學科。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 天才兒童的成長情況

在1921年後,推孟對這一批觀察對象進行了三次現場追蹤研究,以及1995時的通信追蹤:上述的初始綜合素描的結論,沒有一個被推翻,天才組仍然比對照組優秀。

身體和智力發展方面:

天才兒童的死亡率、健康不良、精神病、酒精中毒發生率都低於同齡的一般情況,並且,90%的人智力有增高;

在教育方面:

近90%的人進了大學,70%的人大學畢業(其中30%以優等成績畢業,約2/3繼續進研究院),而當時處於經濟蕭條時期。

在婚姻和家庭方面:

780名男性中,單身10.5%,已婚未離的73.7%,離過一次婚或以上的19.3%,離婚率20.7%;

610名女性中,單身10.5%,已婚未離的69.7%,離過一次婚或以上的19.8%,離婚率22.1%;

沒有孩子的佔19.3%,1個孩子的佔18.2%,2個孩子的佔32.5%,3個孩子的佔18.7%,4個孩子的佔8.3%,5個以上孩子的佔3.0%;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職業方面:

795名男性天才中,專業人才345人(45.6%),管理、辦公、半專業人員308人(40.7%),零售、辦事員、技能型工作等83人(10.9%),農業及相關職業12人(1.6%),無業或兼職人員20人(2.5%),不清楚的18人(2.3%);

629名女性天才中,家庭主婦303人(49.7%),全日工作的女性中,從事專業工作的佔67.2%,從事商業的佔32.1%。

對職業的滿意度上,非常滿意的男性佔49.2%,女性佔55.4%;比較滿意的男性佔37.2%,女性佔35.2%;認為一般的男性佔7.6%,女性佔5.9%;不滿意的男性佔5%,女性佔2.6%;非常不滿意的:男性佔1%,女性佔0.9%;

由此可見,天才兒童對於他們的工作類型總體而言是專業性強的,職業滿意度是高的。

個人愛好方面:

天才男性主要偏向於:運動(57.4%)、音樂(33.1%)、園藝(30.8%);

天才女性主要偏向於:音樂(44.9%)、園藝(41.9%)、運動(29.2%)、民族藝術和手工(28.5%)、藝術(26.3%);

這些天才們參加最多的團體依次是:專業性團體、社會性團體、娛樂與愛好性團體。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成就方面:

到中年時,他們的成績可由800個男子的個案說明:1950年,這些男子評價年齡40歲,共出版著作67中,發表專業論文1400多篇,200多篇文學作品,獲得專利150多項;

78人得到哲學博士或同等學位,48人得到醫學學位,85人得到法律學位,74人正在或曾在四年制大學任教,51人從事理工科基礎理論研究,104人任工程師搞應用研究。

其中有47人列入1949年版《美國科學家年鑑》。

這些數字與同齡人相比,幾乎大10~30倍!

  • 影響天才兒童後來發展的因素

推孟通過以上的跟蹤調查數據總結出影響天才兒童後來發展的因素,主要有:

-早期興趣和特殊才能決定或預示後來成就的方向:

特殊才能離不開一般智力的支持,但一般智力測試不能預見他們的成就方向,只有特殊才能才能預見。(基於科克斯的300名歷史上的天才人物中的童年資料分析)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非智力因素對成就影響很大:

推孟在1947年對成就評級最高的150人(甲組)和評級最低的150人(丙組)進行對比,發現小學時,二組成績差不多相等,在中學畢業時,丙組落後明顯。

大學的情況:甲組升大學97%,大學畢業90%,以優異成績畢業52%;丙組三項比為68%、37%、14%。

家庭環境有差異,父親系大學畢業的,甲50%,丙15%。

估計藏書量甲組比丙組多50%,1928年被試平均16歲,丙組父母離婚是甲組的2倍多。

在社會順應方面也有差異。最大差異來自1940年對12個人格特徵的評定,其中4項差異最大,即“達到目的的堅持性”、“與目標一致,不偏離”、“自信”、“沒有自卑感”。

考慮所有結果,“甲組和丙組在成就動機、整個的情緒和社會適應方面差別最大。”(《中年期的天才》,1959年)。這個發現和科克斯對歷史上的天才的研究結論一致。

科克斯對100人的個性作的評定,發現他們有三個顯著特徵,即動機和努力的堅持性、對他們能力的信心和性格的力量。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社會需要與時代精神:

推孟說:“只有當時的時代精神才能通過是否給與獎勵而決定什麼樣的才能得以茁壯成長和開花結果。”

“中世紀的西歐,受到優待的人才是為教會服務的人才,……幾個世紀以後,就是這些國家出現了包括科學、文學和藝術在內的文藝復興。”

“雖然現在可能有和過去一樣多的潛在的偉大作曲家,也可能有和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時代一樣多的潛在的偉大藝術家,但是,我確切知道在今天的美國,一個嚴肅的音樂作曲家除了教學以外幾乎不能謀生,藝術家雖然處境不那麼危及,情況也是如此。現在的時代精神是對在科學技術上有所貢獻的人才最為優待。”

這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當下,在中國教育體系中,學業成績為什麼會被視為聰明的衡量標準之一。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 重視天才教育,主張對其加速教育

推孟通過對部分個案的研究,對加速教育和不加速教育進行比較,發現兩組童年智商很少差別,健康記錄良好,有同樣良好的社會適應。

但加速教育的一組,大學畢業人數比較多,在大學的平均成績也比較高,有較多的人進人研究院,離婚率稍低,婚姻幸福測驗的分數稍高。

推孟主張,對於智力超常兒童,應該較快地升級,使之最遲在17歲進大學。

注意:加速教育不等於提前教育,家長們萬不能斷章取義。

03 如何培養非天才兒童,使其成為聰明的孩子?

在推孟的試驗中,我們看到了天才兒童的成長規律及影響他們成長的必要因素,這一切為我們培養聰明的孩子提供了實質性的依據。

怎麼培養非天才兒童,使其成為聰明的孩子呢?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 智商是必要硬件,但不是關鍵

細心的家長會留意到,推孟挑選的天才兒童是以智力測試為標準,但他的試驗結果卻表明,影響天才兒童後期成就的發展因素,智力卻是影響最小的一個。

智商只是必要硬件,但不是最終決定因素。讓我們這樣來理解:

一部電腦需要運行,需要各個硬件和操作系統的支撐,包括CPU、內存條、主板、電源、硬盤,操作系統;

打開一個瀏覽器,硬件和操作系統影響的是其打開速度(即效率),但並不影響其是否能打開瀏覽器這個結果。

對於咱們普通人家智商一般的孩子,他們需要的不是提高智商,而是時間。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 挖掘並尊重、發展孩子的特長,而不是家長想要的特長

提及特長,家長第一時間會想到:興趣班。很多家長會培養孩子的一門興趣,但那並不基於孩子自身的特質,而是根據家長的喜好。

舉個例子,小明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他總能自己坐著搭積木,但是媽媽卻嫌棄他的內向,媽媽始終認為孩子就必須是活潑開朗的,外向的。

於是媽媽把小明送去了小小主持人的訓練班,希望藉此改變小明的性格。然而結果卻是事與願違,內向的小明在臺上完全說不出話來,被老師評定為“不適合當主持人”,媽媽卻更認為小明是個笨孩子。

在朋友的建議下,媽媽把小明送去了學樂高,內向的優勢就是坐得住,沉得住氣,最終小明在樂高班上受到了高度的評價。

所以,請挖掘並尊重孩子的特長,而不是發揮他們的劣勢。同樣的,或許孩子在成績上表現平平,但在社交上卻是一把好手,這樣的情況同樣需要家長的理解和尊重。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 注重孩子的品德培養,而不是一味追求某個方面的成就

如上文的試驗結論所描述,非智力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極其重要:“達到目的的堅持性”、“與目標一致,不偏離”、“自信”、“沒有自卑感”

孩子的自信,源自於家長的他信以及給予的安全感,這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在培養,而在孩子到達6個月,能自由使用部分身體功能探索世界的時候,進入一個正式發展階段。

在探索過程中,孩子會遭遇挫折,好的父母會和孩子共享他們探索的喜與憂,並給他們足夠的支持和鼓勵,讓孩子們再次嘗試攻關。

基於父母對他的信任,也基於他對父母的信任,這種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探索情緒,伴隨著孩子一次次探索成果得來的成就感,一點點在讓孩子的自信得以增長,自卑感得以消除,同時也在實踐過程中,學會了堅持。

育兒心理學:聰明的孩子,有成長規律嗎?天才研究專家告訴你答案

  • 注重時代發展趨勢

自古有云:時勢造英雄,培養聰明的孩子,需要配合時代的節奏。

在和平年代,戰爭不復存在,常規武將已經沒有動盪年代那麼大的認同感;在豐衣足食的現在,人們更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所以袁隆平教授的知名度和待遇甚至沒有流量明星的高;

無論如何,人最終需要走出社會,在社會體系中展現自己的存在價值,所以緊跟時代發展,培養出有利於社會、國家發展需要的人才,最終孩子的聰明才能得以體現。

淅爸有話說:聰明並非虛無縹緲,培養聰明的孩子,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素,推孟的試驗給我們指出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