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独面筋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菜,属于天津菜。独面筋,正确的叫法其实是应该写做笃面筋的。“笃”字本为“煨炖”之意,意为炖煮食物时小火咕嘟咕嘟的状态,非常生动形象,所以天津人喜欢把这种煨炖称作咕嘟,而且在天津方言中咕嘟音读似独,久而久之咕嘟面筋就被叫成“独面筋”。“独”字从此精致的做法而得名。后来此菜名在民间流传已久,最后饭店餐厅都写成了独面筋,倒是真正的菜名已经没人记得了。在天津莱烹饪中,“笃”属于独特技法。本来自身无味无色的主料,烹入调料、高汤后,经小火长时间咕嘟,使菜肴达到味道醇厚,质地软烂、鲜嫩的程度。其代表莱有笃面筋、笃羊脑、笃羊三样、鲶鱼白,笃鱼腐等。仅笃面筋,就有素心面筋、肉片笃面筋、虾仁笃面筋、虾籽笃面筋等诸多品类。面筋,又名“麸”,其来历有多种民间传说。第一种说法:元末红巾军起义,张士诚属下粮船在兴化得胜的湖中遇风浪沉没。张士诚下令把粮食打捞上来。面粉经湖水浸泡已成浆饼,难以食用。一位厨师发现浆饼并无异味,而且比面团更黏更韧,就试着洗去浮浆,用开水二一煮,竟变成肉块似的东西,放在油锅里一炸,再加调料烹制,别有滋味。厨师认为“此物乃面之筋骨,于是以面筋称之。

另一种说法:南方某寺庵,原先约定来庵堂念佛坐夜的几十位居士,不知何故集体爽约,负责烧饭师太,望着为他们准备的素斋生麸犯愁。生麸易馊,过夜就不能吃了。于是,师太先在生麸缸内放盐,然后将生麸揪成小块,放油锅里煎炸。只见锅里一块块的生麸膨胀成金黄澄亮的空心圆球,在滚油里乱窜。师太忙用笊篱捞起,众人一尝松脆喷香,都交口赞好。师太们于是起名:油面筋。

主料及配料:天津油面筋5个,黄瓜一根,大料2瓣,葱花适量,蒜末适量,姜米适量。

调料:盐,味精,糖,甜面酱,白酒适量,酱油,生抽。

操作步骤:

1.把油面筋撕成小块备用。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2.葱切末,蒜切末,姜切末用白酒泡成姜米酒,黄瓜少量切片。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3.起锅烧水,水开后放入油面筋焯水,水量多一点,焯水3分钟,这样可以有效去掉面筋多余的油份。焯水的时候把姜米酒的酒倒入锅中和面筋一起焯水,姜米留下备用。加姜米酒也是为了充分去除面筋的多余油份。改善口感。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4.焯水后,用漏勺捞出面筋,用手勺按压面筋,排除多余水份和油份。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5.起锅烧热,下冷油,下入大料瓣,煸炒出香味。一定要小火,不要炒过火了。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6.大料炒香后, 下入姜米,蒜米,葱花炒香。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7.炒香小料后,加入适量甜面酱炒香。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8.略微翻炒甜面酱后加入适量清水。加入适量的酱油,生抽。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9.烧开后下入面筋,小火炖,加入适量白糖,一点点盐。炖的时间可以适当的长一些,更容易入味。大约五六分钟,甚至可以炖十分钟。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10.炖到汤汁变少的时候可以把大料瓣捡出,然后放入少许味精,水淀粉勾芡。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11.汤汁浓稠可以下入瓜片,略微翻炒,最后淋入花椒油即可。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这样一道地道的天津特产素笃面筋就做好了,有喜欢海鲜的可以加入虾仁。天津本地一定会有更丰富多彩的油面筋的做法。第一次尝试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希望天津朋友多指正。感谢。

天津特产,笃面筋。滑嫩筋道。咸香味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