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论坛:教师的“倦怠”是行政自己宠出来的

班主任工作突击检查反馈:

XX班级、XX班级“班级三表”没上墙;XX班级学生专栏没作品;XX班级学生乱扔垃圾;……

老师说:都没布置啊!我还以为不要做呢?

是不是很熟悉的场景,教师和行政都同样感到委屈,各执一词。

我们总将这些工作失误归结于处室或副校长没布置。由此宠出老师的“倦怠”,本职工作变成行政布置任务。

校长论坛:教师的“倦怠”是行政自己宠出来的

任务的感觉很累

这些工作真的需要时时布置吗?

不!不需要,这是常态化工作,如班主任工作:做好班级学生管理;选择班委;抓卫生、习惯;班级文化建设等,这是常态化工作,期初理清,日后便是落实。

无需重复布置,承担班主任工作,就意味着要主动完成这些工作的。

处室主任及副校长落实这些工作,如抽查、巡查等,根据问题,反馈整改,提供探讨交流思路。

除非,大型检查例外,有很多工作分工时才一一布置的。

由于这种思路,造成了学校每周例会,全在浪费时间布置这些常态化工作。实际的落实、整改、反馈,反而流于形式了。

校长论坛:教师的“倦怠”是行政自己宠出来的

主动工作笑容常开

常态化工作总是釆用布置的方式,老师理解是“这不是我的工作,是学校行政强加于我的工作”,久而久之,教师倦怠被“宠”出来。

别让会议流于形式,更别让会议成为教师“倦怠”的沃土,像牛耕地,催一鞭走一步。不催不走。

最后责任反而是因为没催鞭!

优秀的教师如同“机器人”,随着布置完成任务,再无主动工作想法。其余教师更不必说了。

这是学校工作中很可怕的循环,会议多却没有任何效果,行政及教师都忙于“任务”,而精疲力尽。

校长论坛:教师的“倦怠”是行政自己宠出来的

工作缘于态度,态度决定高度

学校应设各项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形成稳定制度。不是任务,是本职工作。

如班主任工作:期初就明确卫生、习惯养成、班级文化、班委、学生名册、安全教育等一系列工作。

明确期初、期中、期末工作,甚至是详细到每周应该做什么工作。

例会只布置临时性工作,其余更多时间用于落实反馈常态化工作。

让教师根据常态化工作框架,发挥才能自主完成工作,形成主观能动性。

“千篇一律”源于“倦怠”,“倦怠”源于“布置依赖”。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能力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留言区可讨论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