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高考狀元家庭調查顯示: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有人對這幾年各地60多位高考狀元的家庭做了一個調查,發現這些優秀的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都有3個共同的特點:


60位高考狀元家庭調查顯示: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一是父母高度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小陪伴孩子養成閱讀、思考、興趣探索的良好習慣。 二是這些孩子能夠及時收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或督促,深知自己的長處和不足。 三是這些孩子身邊都有優秀的同齡人,一起交流學習,督促成長。


60位高考狀元家庭調查顯示: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由此可見,考試不僅僅是一場卷面上的知識競技,更是一場教育投入的比拼。然而這種比拼,不僅僅關乎金錢和物質,更重要的是給孩子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言傳身教,培養孩子內在的安全感和外在的行為習慣; 良師的陪伴,是最有力的依靠,督促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不貪捷徑、也不走彎路; 益友的陪伴,是最溫暖的同行,讓孩子時刻擁有一面“鏡子”,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智慧的父母已經意識到: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60位高考狀元家庭調查顯示: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然而,很多父母並不懂得“陪伴”的真正意義,他們覺得時刻呆在孩子身邊,督促孩子的一言一行就是陪伴。

曾經看過一個笑話:

深夜,樓下傳來了一個女人憤怒的喊叫:“什麼關係?到底什麼關係?” 本以為是一段狗血的家庭劇,沒想到最後聽孩子弱弱說了一句:“互補關係。”

這副情景,可能是很多陪讀父母的崩潰:花了大把的時間陪孩子學習,卻忍不住發火,最後孩子的成績沒有提高,還影響了家庭和諧。

最後:孩子被迫晚睡,課上學的不會,還要被指責——都是你教得不對!

60位高考狀元家庭調查顯示: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這就是一種低效的陪伴:

沒有為孩子解決真正的問題——應付一時的作業,卻沒有養成長期的學習能力;

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大罵吼叫,傷了孩子,也傷了自己;

沒有做好時間的管理——不知不覺,總是和孩子一起熬夜。

然而,為人父母都有這種感受:生活壓力大、節奏快的情況下,給孩子高質量的深度陪伴談何容易呢?很多時候,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所以,用心良苦不如方法靠譜,尤其是面對快節奏的生活和高壓的工作,給予孩子的陪伴更需要方法和技巧。

60位高考狀元家庭調查顯示: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前段時間,一個男孩給爸爸寫的幾百張紙條感動了整個朋友圈。

成都男孩浩宇的爸爸張君是一名高中班主任,每天工作繁重,早出晚歸,很少有時間可以陪伴兒子。

兒子總是見不到父親,卻又有太多的心裡話要跟父親講,而作為老師的父親,也深知自己在兒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於是,父子二人默契地開始寫起了紙條。

浩宇經常把自己想說的話或者想問的問題寫在小紙條上,貼在門口或茶几上,張君回家看到後,就在小紙條上寫下給兒子的回覆。

60位高考狀元家庭調查顯示: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小小的紙條,承載了父子二人的肺腑之言,也記錄了浩宇的成長曆程。

雖然張君不能時刻陪伴在兒子的身邊,但是兒子的學習、生活、煩惱、快樂,他都參與其中,感受著孩子的情緒的變遷和成長的歷程。

高效地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時間,用有效、溫暖的方法去溝通,參與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為孩子實打實地解決成長的煩惱,這就是一種高效、高質量的陪伴。

60位高考狀元家庭調查顯示: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陪寫作業也有好方法。

坂本七郎以猶太人的學習方法為基礎,歸納總結出了一套專門面向中小學生及家長傳授高效的家庭作業輔導法——“猶太式輔導法”。

所謂“猶太式輔導法”,就是家長傾聽孩子講述學校的授課內容。目前,日本有大量家庭在用,每週只需要3到4次,每次20分鐘,就能讓孩子學習成績暴增。

“猶太式輔導法”實施的關鍵在於:要引發孩子的興趣。不動聲色地加以引導,孩子自然而然會產生“嘗試一下”的願望。當孩子決定開始使用猶太式學習法後,家長要對孩子說明具體的操作方法。您可以這樣跟孩子解釋——

家長:“這種猶太式輔導法其實就是你和媽媽一起來學習而已。你呢,就把學校裡學來的東西教給媽媽,讓媽媽來扮演學生,你來給媽媽講課。”孩子:“我給媽媽講課?有意思!”


平時孩子在學校只能聽講,而猶太式輔導法為他們提供了講課這種不同尋常的機會。並且,“給家長講課”這種方式能夠極大地激發他的自信心,很多孩子都因此躍躍欲試。

可是,也有一些孩子會做出消極反應,說“太麻煩啦!”或者“我可做不來。”

這時就需要您把門檻再降低一些:“沒事,媽媽會幫你的,說不定你用過就會覺得挺容易的呢?無論如何,讓我們先試試看吧。”

只要不急不緩鼓勵他,孩子一般都能接受。

學會這些陪伴技巧,親子關係想不親近都難,孩子成績也會更優秀。請記住,孩子的轉變來自家長的學習。家長前進一小步,孩子就能跨出一大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