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祕密:清朝皇帝怎樣起名?

名字的秘密:清朝皇帝怎樣起名?

年號,一個王朝的品牌代碼。

滿清王朝從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至1912年辛亥革命結束,共計296年,歷經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13個年號,所以後世又稱“滿清13皇朝”。

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被尊為“英明漢”,定國號後金。

熟讀《三國演義》、《水滸傳》,崇尚漢族文化的努爾哈赤,定年號為“天命”取“奉天承命”之意。

這也是後來瀋陽被皇太極改稱“奉天”的原因。

關於“天命”這個年號的由來,至少有兩種說法是可信的:

一是“奉天承命”。滿清最早的官方歷史文獻《滿文老檔》,記載了多次努爾哈赤及其兒子在大戰前因為看到奇異的天光出現而取得勝利的記載,而且努爾哈赤總是下馬朝拜,乍現的日月光,炫彩的北極光,一次次激勵了“梟雄”努爾哈赤的壯志雄心,他認為“光”是天與他交流的使者。因此年號

“天命”其實就是為了向世人昭示自己是天選之子;

二是“天命玄鳥”。建州女真族一直有“鳥雀”崇拜的習俗,因此《史記》、《詩經》“天命玄鳥”的神話,被努爾哈赤借用。這在以前說過,不再贅述。

努爾哈赤,把薩滿教天穹觀念和漢族古老的天人感應學說相融合,欲塑造一種全新的意識形態體系,他甚至堅信,他的成功是因為吉人天相,天命難違……

這在科技不發達的封建社會,是統治階級慣用的伎倆。

努爾哈赤年號“天命”,皇太極年號“天聰”、“崇德”,福臨年號“順治”,玄燁年號“康熙”,胤禛年號“雍正”,弘曆年號“乾隆”……

從福臨(順治帝)開始,清王朝皇帝的名字和年號的關聯越發講究。喜愛漢文化的滿清皇朝,借用漢字的美好寓意,注重《易經》、《尚書》、《大學》、《論語》等儒家經典,皇家宗室起名,年號命名無一不查詢漢典。

比如福臨,有“天官賜福,福氣降臨”的意思,對應的年號順治是“順天而治”的意思,年號與名字一脈相承;

名字的秘密:清朝皇帝怎樣起名?

又如玄燁,這是典型的《易經》起名法

“玄”是因為順治特別喜歡參禪悟道,取自《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燁”是光華,光輝燦爛的意思。

“玄”屬陰,屬水,“燁”屬陽,屬火,“玄燁”有水火既濟,安定繁榮之意。

相應的,年號“康熙”,有“萬民康寧,天下昌盛”之意,所以“康熙”這個年號也是承接了“玄燁”這個名字。

再看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胤”是子孫相承的意思,“禛”是至誠至正,以真受福的意思。相應的年號“雍正”,“雍”有“和睦親族”之意,是“胤”的延伸;“正”與“禛”相承。

再看弘曆,乾隆皇帝,“弘”為輩分,取自《易經》坤卦“含弘廣大”,登基以後,年號“乾隆”,坤卦與乾卦構成“地天泰”卦

,這在《易經》中是極好的卦,而“隆”也有高大的意思,這也是典型的名字與年號相生相承的案例。

從福臨順治開始,清政府更加重視漢人治國,參照漢文化命名王朝的年號和皇室宗支的名字體系開始建立。順治十三年(1656年)題準滿清皇室宗譜——《清玉牒》編修,至1921年,編修了28次,共計1070冊,成為中國唯一完整系統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譜,也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家譜,家譜和姓名學發展到了一個高峰。

從康熙開始,不僅子弟起名漢化運用輩分,而且對宗室成員取名用字的偏旁也有了統一標準規定。

如:雍正皇帝胤禛,是“胤”字輩,其兄弟名有胤禎、胤祥等,都使用了“示”字旁,寓意“國家將興,必有禎祥”;

乾隆皇帝弘曆,其諸子“永”字輩,第二字都用玉字旁,如永琪、永瑆等。

另一方面,遠支宗室取名均不得采用與近支宗室相同的偏旁字樣,以免混淆親疏。

雍正登基後,因其名為胤禛,為了避諱,其兄弟名字中的“胤”全部改為“允”字。

乾隆皇帝弘曆登基後,沒有要求兄弟避諱。到他兒子永琰時(嘉慶皇帝),甚至為免兄弟避諱改名,反將永琰改名為顒琰。

道光皇帝亦如,他原名綿寧,即位後改名為旻寧,道光還為後代添加了“溥、毓、恆、啟”四個字輩。

滿清皇室的輩分彙總為一句話:

“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恆啟燾闓增祺”。

從康熙到道光六代,他們的名字與年號,陰陽兼備,五行俱全,循環相生,非常符合《易經》的原理,民間常常用帶年號的銅錢製成的“五帝錢”、“六帝錢”,賦予美好的寓意,在很長一段時間為民間百姓所喜愛和應用。

名字的秘密:清朝皇帝怎樣起名?

名字伴隨我們一生,每一次起念,每一次發聲,都會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和周邊磁場的震動,所以,名字是有能量的,名字對人的影響力是潛移默化的。

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就說,“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帛書《老子》)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名自命也,物自定也。”(《史記·晉世家》)

一個人出生,要先起名,才會被別人所辨別和認知;

一個產品上市,也要有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品牌,才會形成爆款。

名字是萬物生成的起點,是品牌,是文化,是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