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野草根似人蔘,具有滋補作用,野生的已很少,現靠人工種植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介紹了農村很多的野生植物,這些野生植物大多數具有藥用價值,有的還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對於一些不認識的野生植物,相信大家從中已經瞭解了不少,增長了知識。

今天繼續為大家介紹一種比較奇特的植物,它現在能賣到30元1斤的高價 ,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農村一野草根似人參,具有滋補作用,野生的已很少,現靠人工種植

這種植物的名字叫做北沙參,別名珊瑚菜、萊陽沙參、遼沙參等。說到北沙參,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還聽說過南沙參吧,這是不是同一植物呢?

南沙參與北沙參是不同科屬的兩種植物,在外形上有什麼差別,藥用功能也很相似,如果細分起來它們的不同,主要在於南沙參偏於清肺祛痰,而北沙參偏於養胃生津。

農村一野草根似人參,具有滋補作用,野生的已很少,現靠人工種植

北沙參的形狀真的長得很像人參,而且喜歡生長在砂質的土壤中,特別喜歡長在沿海的沙灘裡。它在我國有五參之一的美稱,這種植物主要生長在我國的遼寧、山東、河北、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廣東、臺灣等地。也比較喜歡長在沿海的沙灘裡面。

北沙參從古代開始就被記載在醫書上面了,它的葉子可以摘下來當成野菜炒著吃,它的根部長得很像人參的樣子,也有像人參一樣的滋補功效。如果你平時的身體比較虛弱,經常會咳嗽和上火時,吃了這種植物就能養陰清肺和止咳止痰。不過它身上有這麼高的藥用價值,也使得它現在在野外生長得越來越少了。

農村一野草根似人參,具有滋補作用,野生的已很少,現靠人工種植

形態特性

北沙參株高26-37釐米,主根較為細長,呈圓柱形,直立莖,分枝較少。種子必須經過浸泡潤透後低溫儲藏才能發芽,北沙參的抗旱力是較強的,它喜愛溫暖並且溼潤的氣候,能夠忍受寒冷但是怕熱,另外北沙參是不能連作的,在黏性的土壤或者低窪地區都不適合栽培。

農村一野草根似人參,具有滋補作用,野生的已很少,現靠人工種植

土壤選擇

北沙參喜生長在沙土或沙質壤土地,純黃、紅巖土質則不適宜。所以應選擇在土質疏鬆、土層深厚以及排水功能好的地塊進行種植,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每公頃施廄肥60000千克、餅肥750~1500千克作基肥,敵百蟲7.5千克,翻入土中40-50釐米深,整細把平,做平畦或高畔,畦寬3-6釐米。

農村一野草根似人參,具有滋補作用,野生的已很少,現靠人工種植

播種栽種

北沙參播種期,一般在立冬後至小雪前,土地尚未解凍的時候播種,但也有春節播種的,因冬播比春播出苗齊、生長旺、抗旱力強,但是冬季播種不宜過早,以避免出苗早易受凍害。春播應在驚蟄前後,最好不過清明。按行距 7~9釐米,沿畦橫開4釐米深的溝,將種子均勻撒於溝內,一般每畝用種6~7.5千克。

農村一野草根似人參,具有滋補作用,野生的已很少,現靠人工種植

管理除草

當北沙參出苗後及時中耕除草。因北沙參莖葉嫩、易斷,不宜用鋤頭中耕,可使用鐵耙鬆土或者進行除草。當苗長到4釐米左右的時候,按照株距5.5釐米進行間苗,缺苗要補足。苗高8-12cm時追施有機肥或複合肥,7月初以施磷、鉀肥為主,促進根的生長,施肥後澆1-2次水。

農村一野草根似人參,具有滋補作用,野生的已很少,現靠人工種植

適時採收

北沙參的種植週期可分為1年、2年和3年,採收的具體時間對保證藥材質量非常重要,過早、過遲均不宜。一般分夏、秋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稍晾,置沸水中燙後,除去外皮,乾燥,或洗淨直接乾燥。

農村一野草根似人參,具有滋補作用,野生的已很少,現靠人工種植

雖然說北沙參價值很高,但是小編還是建議大家要慎重,畢竟種植行業還是有一定風險的,要考慮好了再決定要不要種植。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用過北沙參呢?你對它瞭解多少?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