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位皇帝,近代第一位皇帝——道光皇帝的功與過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是清王朝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

道光皇帝不英武、也不昏庸、是一位勤政圖治卻沒有顯著治績的皇帝。

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位皇帝,近代第一位皇帝——道光皇帝的功與過

道光皇帝畫像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道光皇帝就是一幅勤勞“節儉”(這裡是貶義,摳門的意思)的形象。為了節約宮廷費用,除了代表皇帝威儀的龍袍之外,所有衣服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穿法,不僅如此,他平時吃飯連肉都捨不得吃。連皇后過生日,他宴請眾大臣們,也只是特批御膳房殺兩頭豬來款待大臣們。在道光皇帝那減衣縮食到極點的“節約”下,清王朝宮廷費用達到清王朝歷史最低,一年只花費了20萬兩銀子,要知道這宮廷費用有很大一部分是無償進入內務府腰包的,真實花在皇帝與後宮的費用之少可想而知。

其實,道光皇帝的執政能力在中國封建時代還是可圈可點的。他在位30年間,為清王朝做出了不少的政績。

一、整頓吏治、大力反腐、經濟改革

道光皇帝登基沒過多久,就開始著手整頓吏治。

  • 1)罷免年老多病而又貪戀權位的人。道光皇帝勒令66歲的領班軍機大臣託津,75歲的戴均元,70多歲的雲貴總督伯麟退休。與此同時,道光皇帝鼓勵大臣們振作精神,為國家出力,詔令群臣們:“當今弊端,病玩二字,實在憤恨,若不大加振作,焉有起色!”
  • 2)大力整治官場腐敗。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就是改革漕糧。漕糧就是各地運至京城的稅糧,主要通過京杭大運河運輸。但是黃河經常決堤,加上京杭大運河維護費用居高不下,同時,漕運官員吃拿卡要,腐敗盛行,導致京杭大運河的運輸成本越來越高。

1824年,道光皇帝命令禁止官員、貢生、監生染指河工費用,並嚴厲處罰了一批貪汙河工費用的官員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南河總督張文浩的問斬,威懾了一大批手腳不乾淨的官僚。最後在戶部尚書英和等人倡議下,道光皇帝力排眾議,改由海上運輸漕糧。與傳統漕運相比,海運的速度更快、運輸量更大、安全性更高。一經採用,便成為漕糧的主要運輸方式。

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位皇帝,近代第一位皇帝——道光皇帝的功與過

道光皇帝劇照

  • 3)大力清理陋規陋習。道光皇帝還指出“各省的陋規,如舟車行戶、火耗平餘、雜稅存剩、鹽當規禮,其名不一。有此地有而彼地無者,有彼處可以裁革而此處斷不能裁者。雖然明令禁止,照樣巧取豪奪,上司藉此恐嚇屬員,小民為此控告官吏。”道光皇帝對各地的陋規陋俗進行全面的清理,但是到最後阻力太大,不了了之。
  • 4)整治非法私鹽,大力起用能臣(比如陶澍),為財政創收。經過陶澍等人的大力整頓,降低了食鹽價格,百姓吃得起鹽,而原來的兩淮鹽政虧損700萬兩到道光十七年不僅虧空補足,還存銀300萬餘兩。道光皇帝在私鹽利益集團異常強大的背景下,破格提拔陶澍,可見道光皇帝的眼光的確不錯,還有一個事例可以證明道光皇帝的眼光,那就是後來的中興名臣曾國藩,曾國藩在道光時代十年連升七級,不到40歲,即為國家二品中央大臣。
  • 5)允許民眾開礦,刺激民間經濟。乾隆時期,乾隆皇帝擔心民眾開礦會導致刁民鬧事,所以他為了省事,乾脆不允許民間開礦。這個政策一直延續到道光時期。因此,當西方列強大力推動採礦業的發展、礦藏的金、銀、鐵、煤等原材料不僅提高國家收入、改善人民生活,還能強大自己的武裝力量,為西方侵略其他國家做好準備,而此時的清朝卻在禁止開礦,不僅禁止,就連官方的開礦都出於停滯狀態,何況民間。道光皇帝即位之初,依然沿襲禁礦政策。但是到了後期,道光皇帝受到刺激,加上財政實在緊迫,決定廢除禁礦政策,提出了任由人民自由開採礦產的政策。這個政策對開發礦業資源、刺激技術更新、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發揮了良好作用。
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位皇帝,近代第一位皇帝——道光皇帝的功與過

名臣陶澍

二、平定回部、穩定邊疆、維護統一

1826年,新疆回部張格爾(伊斯蘭教白山派後裔)率眾叛變,連續攻陷了南疆的喀什噶爾等四座城池,清王朝參贊大臣自殺。

道光皇帝知悉後,立即以揚威將軍長齡、陝甘總督楊遇春、山東巡撫武阿隆、甘肅提督楊芳等人為主帥,並開始進行全國調兵,調集吉林、黑龍江、陝西、甘肅、四川各地清軍共計3萬餘人,前往新疆平叛,不僅如此,還在極其緊張的財政收入中湊齊近千萬兩白銀作為戰爭經費。

道光皇帝還細心地告誡將領們購買糧食不要太擾民:“隨時體察情形,可買則買,應少買則少買,倘不應該買則竟不必買,總須按照時價公平採買,斷不可苟派擾累回戶,別滋事端。”

加上從康熙時代就開始征戰的上百年威名,新疆民眾對清王朝有了一定的忠誠度。清軍得到新疆人民的大力支持,僅僅幾年的征戰,收復了實地,抓獲了張格爾,又一次平定了天山腳下的叛亂。還特詔有功大臣圖像掛紫光閣。

平定張格爾叛亂,有效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這是道光皇帝的主要功績之一。

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位皇帝,近代第一位皇帝——道光皇帝的功與過

清軍

三、道光皇帝除了吝嗇摳門之外,個人品德修養極好

道光皇帝的個人品德可以說在古代幾百位皇帝裡面可以排中上等,不貪錢財、不好聲色、不荒淫、不殘暴、儉樸、節約、勤於政事,孝順父母(68歲的道光為自己的母親親自操勞喪事),敬重妻子,可以說,從個人品德來看,道光皇帝是個居家好男人。

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位皇帝,近代第一位皇帝——道光皇帝的功與過

道光皇帝與孝穆成皇后

但是道光皇帝是一個處在歷史轉折、歷史旋渦中的皇帝。

1839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位皇帝,近代第一位皇帝——道光皇帝的功與過

鴉片戰爭

當英國軍艦襲擊東南沿海城鎮,道光皇帝詔諭任事將領大臣們“上不可以失國體,下不可以開邊釁”,他唯恐傷害了天朝上國的威儀與氣度,這裡面雖有保境安民的想法,也有天朝皇帝盲目自大的惰性。

也就是這種心態,當定海陷落、海言迭起時,道光便不顧海上今昔形勢的變化,竟以受到他信任而堅決抵抗英國的林則徐開了邊釁,將其革職充軍,代之以昏庸無能的琦善,等到琦善在廣州私自割地賠款給英國的事蹟敗露後,道光大怒而將其革職拿問。

深居皇宮的道光皇帝,不知道英國來自何方,不明白殖民主義為何物,不熟悉海戰陸戰的局勢,根據天朝的體面觀念和皇帝盲目的是非標準,憑藉著滯後、緩慢和瞎吹的一些奏報,對數千裡外、變化無常的戰場中進行微操,別說英國是一個超級強國,英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就是一般的軍隊,也只能在戰爭中進退失據。同一個道光,卻在西北戰場和東南戰場,判若兩人的做法,這充分說明了道光皇帝驕傲的自大的心理,也說明了他是一位典型的封建時代傳統皇帝。

如果說鴉片戰爭是第一次碰上了工業社會的新型敵人,道光皇帝突然面對這種情況,缺乏實際認識,沒有思想準備,沒有任何有參考價值的經驗,清王朝只能以傳統的武器和戰術抵抗新型敵人,失敗了,那很正常。這是清王朝一貫的自尊自大和封閉愚昧的鎖關政策造成的,對西方世界、對西方歷史茫然無知也不應該苛求於道光皇帝。

但是鴉片戰爭的最終結局——《南京條約》的簽訂,按常理來推論,這對道光皇帝應該是是痛入骨髓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此時的道光皇帝應該幡然醒悟,有所更張,進行變革。然而從戰爭結束到道光皇帝逝世(1842-1850)的八年之間,道光皇帝雖然也一再下詔練兵設防,整頓吏治財政,圖謀挽救。但是這些都逃脫不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皇帝以身作則、政府整頓吏治”的範圍,也就是說道光皇帝從這場失敗的戰爭中沒有得到一條新啟示,新措施。

不僅林則徐前此探詢西事、翻譯西書沒有引起道光皇帝的一丁點注意,連影響巨大的學者魏源花畢生精力編寫的《海國圖志》也被束之高閣;道光皇帝不僅沒有從失敗的戰爭中吸取半點教訓,而且就連五口開放的動向他也視而不見、掩耳盜鈴。這固然是封閉固化的所謂天朝上國體制使然,但是作為一國領袖,道光皇帝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位皇帝,近代第一位皇帝——道光皇帝的功與過

海國圖志

整整八年,道光皇帝就連洋務運動那樣的“面子”措施都沒有過,更別說對清王朝真正的改革了。

真正的全國上下受到強烈震撼的戰爭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而此時中國已經失去近二十年。

近代中國失落了很多寶貴的機會,如果說乾隆皇帝只是初露苗頭,那麼道光皇帝就是刻意的視而不見。

戰敗了還是慘敗,這還不去吸取教訓,就憑這一點,道光皇帝就只能算一位雖勤政儉樸但思想匱乏、能力平庸的皇帝。

所以,當中國被英國的“堅船利炮”轟出封建時代,被迫走向近代工業社會的時候,道光皇帝的腳也一起步入了近代,但是他的腦袋卻一直留在了封建時代,道光皇帝到死都依然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封建時代皇帝,在道光皇帝身上找不到一點近代社會的氣息。

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位皇帝,近代第一位皇帝——道光皇帝的功與過

南京條約全部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