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罗人是什么时候从西域历史中消失的?

慕容一汐


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传统上认为的月氏=吐火罗,是错误的。

吐火罗人是中亚和新疆最初的定居民族,属印欧人种,像小河公主这种既是:

根据比较语言学的分析,吐火罗人的语言更接近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也就是说。虽然长期被古人视为塞种的分支,和塞种一样都是高加索人种,但是吐火罗人明显区别于属于古代伊朗民族集团的塞种,而更接近西欧人。

网上流传很广的一个分子人类学的基因图,里面维吾尔人(吐火罗人绝大多数最荣融入了维吾尔)有较高成分的西欧基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为什么阿富汗(也就是古代巴克特里亚、或者吐火罗斯坦)、敦煌(敦煌地名词源亦是吐火罗)在地名上留下了吐火罗的印记,却在文献上大大地缺失。反而在南疆,却出土了仅存的吐火罗文献呢?

这都跟月氏有关。

月氏不是吐火罗人,而更像是古代中亚吐火罗民族的短暂征服者。

基本可以断定的是,吐火罗人早于塞种来到新疆,大约是在夏朝中后期进入新疆,路线是从俄罗斯草原南下进入。此时的吐火罗人还是游牧民族。

文献记载的有:

大约在商周之交,一支游牧的吐火罗人来到了新疆东部和甘肃西北部,此地就被中国音译为“敦薨”也就是后来的敦煌。他们中的一支继续东征,最终抵达山西,然后又被音译为“大夏”。在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年代,这一批跑的最东方的吐火罗人,被齐桓公攘夷战争赶走了。

至于为什么叫“大夏”这个暧昧的名字,而且居然还和汉族的核心起源夏人字眼重合。这一点没有史料所解释。但很确切的是,这是个音译的名字。而且汉族的雏形夏人同样也是从西边(甘肃、青海)来的,而古代汉人也没有近现代人这样偏激的民族情绪,对外族称呼的字眼也不会避讳自己的族名。因为直到汉朝,我们还把罗马暧昧地叫“大秦”。

在希腊东征之后,希腊最东方的殖民地巴克特里亚就被吐火罗四个部落入侵,最终这些吐火罗人在巴克特里亚确立了统治,也就是中国史书上说汉朝时期的第二个“大夏”。

没有被文献记载迁入时间,仅仅是在张骞通西域后忽然发现的。就是南疆绿洲上,居然有不少定居农耕的小城邦,这些城邦的居民使用吐火罗语的两种方言,一种是焉耆语,一种是龟兹语。他们的文献,也是仅存的吐火罗文献。可以说,他们算是最靠谱的吐火罗人。

然后,吐火罗民族的终结者,月氏出现了。

月氏起源于哪里,不知道,但他们是属于西戎集团的,语言和羌人相同,属于古代羌族集团。他们本来游牧于河西走廊,和塞种部落乌孙是邻居。在战国时期,由于中原诸侯大肆扩展,大量西戎部落和小国灭亡,大批西戎难民涌入月氏,导致月氏国力膨胀。最终在中国北部边缘,形成了月氏、匈奴、东胡三个游牧汗国。

然后匈奴征服了月氏,匈奴的冒顿单于拿月氏王的脑袋当了酒碗。月氏人的主体部分被迫西迁,一路逃到了新疆的伊犁地区,他们被称为大月氏。剩余的月氏人臣服于匈奴,被称为小月氏。

大月氏在逃往伊犁的路上,可能顺便征服了留居在敦煌的吐火罗人,并将其裹挟带走。导致敦煌最终只有一个地名留存,而其他的都跟吐火罗无关了。而这次征服掠夺人口,也为后来大月氏被吐火罗人同化开了一个头。

因为毕竟大月氏人是文明程度低下的游牧民族,而吐火罗人是文明程度较高的定居民族。

大月氏迁居伊犁地区后,紧接着又被臣服匈奴的老邻居乌孙赶走。可怜的大月氏只好再次迁居,最终翻过帕米尔高原,遇到了被希腊人、吐火罗人、塞种人统治的巴克特里亚。然后大月氏迅速征服了巴克特里亚,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这时候中国史书就记载了,巴克特里亚的大月氏国,国民有两个种族。一个是月氏种,一个是塞种。月氏种大略是长相还有羌人痕迹的一部分,塞种就是包含了希腊人、吐火罗人、塞种人的白种人。为什么都叫塞种,因为在黄种人眼里,他们长得还真都差不多,哪里分得清。

有一些学者猜测说,因为月氏就是吐火罗人,所以月氏种是吐火罗种族,塞种是塞种种族。因为吐火罗人和塞种人在种族上有不同,具体特点就是颅骨不一样云云……

但问题是,张骞又不是人种学家,哪里有这么细致的观察?难道非要让张骞杀一堆大月氏国的居民,洗干净人家的颅骨来分辨吗?

而且也没见中国的史书上,把南疆焉耆、龟兹、鄯善这些吐火罗人叫“月氏种”。反而被混同称呼为“塞种”。因为在古代中国人眼里,塞种就是白种人的统称。

大月氏在统治巴克特里亚后,又迅速征服了北印度,最终建立了贵霜帝国。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吐火罗人的帝国。

没错,贵霜帝国的统治阶层的确是吐火罗人,因为月氏人在迁移和定居巴克特里亚的时候,和吐火罗人、塞种人融合通婚,月氏人已经完全被高加索人种通婚混血成了高加索人。在贵霜帝国的钱币上,贵霜的皇帝头像,也都是蜷曲大胡子深眼眶高鼻子的高加索人种。

但要明白,贵霜帝国的建立者丘就却,究竟是不是月氏人还都是个问题。

因为史料明确记载了,丘就却不是大月氏的首领,而是大月氏的臣属国或者说外藩五个翕侯之一。这五个翕侯是否都是大月氏人,不得而知。但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极有可能就是吐火罗人,也有很小的可能是塞种人,当然也有极小的可能还是月氏人。

据后汉书记载,丘就却是贵霜的翕侯,也就是贵霜的领主,所以在建立帝国后,国号就贵霜。而不是什么大月氏。

但为了能与当时的亚洲霸主汉朝外交上的方便,贵霜帝国一直以大月氏自称,因为毕竟而言。没有大月氏的征服统一,就没有现在的贵霜帝国。他们的法统自然来源于大月氏人。

然而贵霜帝国的统治阶层虽然是吐火罗人,但他们很快就被文明程度更高的三哥同化了,贵霜帝国皈依了佛教,使用三哥的佉卢文,也就是孔雀王朝的官方文字。证明这些吐火罗人已经不“吐火罗”了,他们已经完全被三哥同化了。

由于山西的吐火罗人,还没站稳脚跟,就被齐桓公赶走了。

敦煌的吐火罗人,还没有发展出昌盛的文明就神秘失踪,大概是被月氏人裹挟走了。

中亚的吐火罗人,由于被月氏人征服统一,最终催生出贵霜帝国征服了三哥,被三哥同化了,使用了三哥的文字。

所以只有在南疆的绿洲上,那些小城邦在中原王朝的庇护下一直存在到了突厥崛起时,留下了吐火罗的文字,也让现代人知道了古代还有这么一个族群。


一拳撂倒丈母娘


十九世纪末,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大量婆罗末字母书写的吐火罗语文献,确定其就是已经消亡的吐火罗部族使用过的语种。吐火罗是原始欧洲人的一个部落,发源于乌拉尔山和南西伯利亚。早期吐火罗部族有两大分支,其中一支向东部和西南迁徙至印度北方和中国的华北周边,进入塔里木盆地后继续东进,入驻中国青海及西南多部,与当地羌族通婚,我国最早的史料魏书《西域传》中有所记载。公元八世纪,吐火罗人逐渐被当地维吾尔,突厥等其它部族同化,最终渐渐消失。


乔希军


你所说的这个吐火罗人指的应该是吐火罗人中的一个分支,也就是迁移到我国青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的那一支吐火罗人,他们的消失时间大概在公元八世纪左右。

吐火罗人是欧洲人的一个分支,曾经因为生存问题分成两大部分,然后分别去了不同的地方,其中就有一个分支来到了我国的西南边境,也就是青海地区等,和羌族通婚,在这里生存了许多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吐火罗人被我国的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同化,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和传承,也渐渐的消失在历史中,这个时候就可以算吐火罗人在西域历史中消失了。

其实历史就像一条滚滚前进的大江大河,在沿途中会有许多人物、英雄、甚至是民族被遗忘在过去的沙滩上,然而文明和传承,却让我们知道他们曾经来过,曾经为过为了这个世界做出过贡献。

吐火罗人虽然消失在历史的浪潮中,但起码我们还知道他们的名字,然而有更多的小部落都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