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河源蘇家圍:東坡遺風 客家味濃


走進河源蘇家圍:東坡遺風 客家味濃


客家東坡肉

走進河源蘇家圍:東坡遺風 客家味濃


酸筍炒牛肉

走進河源蘇家圍:東坡遺風 客家味濃


炒芋梗酸

走進河源蘇家圍:東坡遺風 客家味濃


蘇家圍古村一景

河源市東源縣義合鎮的東江河畔,有一座名叫“蘇家圍”的古村因客家圍龍屋聞名遐邇,小村子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後裔的聚居地。東坡先生可不僅僅是文學家,也是美食家,他的後裔將“東坡菜譜”帶到了蘇家圍,融入客家特色,便烹出了各式農家美味。

東坡說:不可居無竹 後輩說:食亦不可無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蘇東坡的詩句,蘇家圍作為蘇東坡後裔的聚居地,蘇家圍人遵循祖輩古訓,在落居蘇家圍的東江河畔和房前屋後栽種了眾多的翠竹。比東坡先祖更進一步的是,後輩們不僅“不可居無竹”,食亦不可無竹。

蘇家圍村民蘇遠龍告訴記者,每逢夏季,村民都會自制酸筍。村民們準備新鮮竹筍若干,將筍皮剝開並洗淨晾乾,然後把竹筍切成條塊狀或絲狀,接著將切好的筍塊或筍絲放入瓦缸或玻璃的容器裡,倒入清水,水以剛好淹沒竹筍為宜,最後將筍塊或筍絲的容器密封好,在陰涼的地方放置五到七天即可變酸。蘇遠龍說,製作酸筍的過程中,必須全程不能沾到油,否則竹筍容易變壞。用酸筍烹製菜餚,清淡爽口、開胃生津。

客家東坡肉:娘酒功不可沒

東坡肉的傳說在蘇家圍的後裔中口口相傳。到了東源縣客家地區,東坡肉還加入了客家娘酒,於是就有了清甜酒香的獨特味道。客家娘酒要在燜焗豬肉之前倒入,剛好浸過肉塊即可,加蓋用大火先燒20分鐘後,再改用慢火煨2小時,最後大火收汁。

肥而不膩是東坡肉的“標配”,東源客家人在原有做法的基礎上,再澆上一點客家娘酒,然後加鍋蓋隔水蒸半個小時左右,肥膩感便得以進一步消除。

酸芋梗:開胃百搭好醒神

用芋頭的梗做成的酸芋梗,是一款百搭的開胃食材,食之酸爽,讓人感到精神倍增。

製作酸芋梗時,需選取比較肥大的香芋梗,摘掉較老的表皮和嫩心部分,將香芋梗洗乾淨後,置陽光下晾曬至柔軟即可,然後用粗鹽搓勻香芋梗醃一兩小時後,將香芋梗用涼開水浸沒醃製,經四至五天的發酵後,即可取出做菜。

蘇家圍古村現遺存有18座府第式的客家圍龍屋,其中最古老的是1481年修建的永思堂,後人將其稱為“東山蘇公祠”。古榕、老屋、江風、古道、竹韻、漁船、水車、迎親橋、紫蘇園、娘酒坊、荷塘、牧歌和野趣,共同造就了一個南中國的畫裡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