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題氣病媽媽?“教具”育兒,讓改正錯誤變得有趣

孩子做錯題氣病媽媽?“教具”育兒,讓改正錯誤變得有趣

10月21日,湖北襄陽。33歲的王女士患上乳腺結節。主治醫生分析,這是由於她經常生氣焦慮,情緒鬱結發洩不暢所致,王女士說,自己經常輔導孩子作業,常常氣哭。醫生表示,家長要善於引導,否則大人孩子都不好。

前兩天鄰居來串門,也是說最近被孩子氣的夠嗆,原因是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經常因為粗心把會做的題做錯了。我不解的問:“錯了就錯了嘛,改正不就好了,誰上學的時候沒因為粗心做錯過題呢。”

鄰居說:“道理都知道,但是就不想讓孩子犯錯,而且作業做錯了,老師也懲罰,好幾次放學被老師留下了。”

現在很多家長和老師差不多每天都在和“犯錯”的孩子鬥智鬥勇,做的最多的就是糾正孩子學習上的問題。

對兒童犯的錯誤,家長和老師經常這樣說:“你總是不聽我的話,這個錯誤你犯了多少遍了?如果你改不好,永遠不可能通過考試。”

豈不知糾正這樣的問題,可能會幫助孩子提高分數,如從0分提高到10分,但這並不能改變孩子的缺陷,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孩子做錯題氣病媽媽?“教具”育兒,讓改正錯誤變得有趣

懲罰和獎勵並不能讓孩子取得好成績

在學業方面,若家長或老師總是批評孩子,這樣會打擊孩子的熱情和積極性。比如家長批評自家孩子淘氣、愚蠢,這樣只會傷害他的自尊,並不能改變他淘氣、愚蠢的缺陷。

現在,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發現孩子的錯誤,並提出批評,以讓他們改正問題,在學習或道德問題上都是如此。在父母和老師看來,批評和懲罰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如果家長和老師在平時教育孩子時,只是使用誇獎和懲罰的手段,那孩子是不能發展出自我約束能力的,並且誇獎和懲罰會成為約束孩子的手段。

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是因為,想要孩子不犯錯誤,最好的辦法是讓他通過練習使自己的動作或技能更熟練。如果他在某方面不及格,卻無法提高技能,他就很難獲得較好的成績。

在以前,對於那些比較笨或寫字寫不好的孩子,老師經常用揪耳朵或打手的方式想讓孩子寫好字,但是事實證明,即使這些孩子的耳朵被揪紅了、手被打痛了,能力還是很難提高。

要提高孩子的能力,只有讓他不斷地練習,以獲取經驗,不管獲得什麼樣的能力,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才能習得。

孩子做錯題氣病媽媽?“教具”育兒,讓改正錯誤變得有趣

犯錯是正常的,“完美”才是缺陷

“人無完人”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每個人都會犯錯,無論是成人或者孩子都無法做到不出錯,這是事實。

即使是在嚴謹的科學領域有時候也有一定的誤差或允許有某種程度的失誤。比如,抗生素注射成功率有95%,5%的失敗率也很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長度時,能精確到某個單位,但不能達到完全的精確。

沒有絕對正確的數值或結論,給出誤差或錯誤率,才使這個數值或結論更有價值。錯誤與結論同樣重要,如果沒有錯誤率或誤差,數據或結論就不嚴肅。

在追求精確的學科上,錯誤都如此重要,在教育工作中,錯誤就更重要。家長或老師只有認識錯誤、瞭解錯誤的必然性,才能幫助孩子不斷改正、消除錯誤。

因此,對待犯錯誤這個問題,成人要有正確的觀念,錯誤是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錯誤也有它有益的一面。

仔細觀察生命的發展過程,就會發現人是在不斷犯錯-糾正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例如蹣跚學步的兒童最終能學會走路,就是通過不斷獲取經驗、不斷糾正走路中的錯誤而達到的。

孩子做錯題氣病媽媽?“教具”育兒,讓改正錯誤變得有趣

使用教具,引導孩子在“犯錯”中取得好成績

1. “圓柱體插件”

著名教育專家蒙臺梭利發明了一種叫“圓柱體插件”的教具非常適合於幫助孩子認識錯誤,並改正。

圓柱體插件教具:在這組教具中,有一組高度相同、直徑不同的小圓柱體,共10個,每個圓柱體都有與之相對應的圓柱體插孔,圓柱體可以插入其中。

孩子在玩這個教具的時候,會發現每個圓柱體都不同,他會用拇指和其他兩個手指捏著圓柱體的頂部把手,將其插進插孔裡。

進行這項操作到最後,孩子可能會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如剩下一個比較大的圓柱體,它不能插到最後剩餘的那個插孔裡,且其他有的圓柱體插到插孔裡後會比較松。

這種狀態會讓孩子很感興趣,他開始認真的檢查、仔細的研究,設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剩下的、無法插進插孔裡的圓柱體表明,他犯了一個錯誤。

就是這個錯誤引起了兒童的興趣,為了糾正這個錯誤,他會不停地重複遊戲。這樣重複遊戲既可以提高兒童的理解能力,又可以幫助他有效地控制錯誤。

孩子做錯題氣病媽媽?“教具”育兒,讓改正錯誤變得有趣

2. “貼標籤”

還有一種叫“貼標籤”的遊戲,能讓孩子在遊戲中養成發現錯誤的能力。

貼標籤:讓孩子把寫著物品名稱的卡片放到相應物品下面。在這個練習中,孩子會通過各種方式,反覆檢查自己所做的結果,發現錯誤對他來說是一種樂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安排一些類似這種找錯誤的遊戲,讓孩子去發現,這會促使他們逐步達到完善。

不斷追求完美、不斷檢視自己的行為,這種習慣對促進孩子的發展很重要,因為孩子有追求完美和準確的天性。

改正錯誤並不是為了讓孩子走向完美,而是讓他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認識,這會促使他更努力地工作。

單純地告訴孩子他是靈巧的還是笨拙的、是優秀的還是惡劣的,這沒有用,甚至會起反作用。孩子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事,他需要的不是家長或老師的教育或教導,而是為他提供認識自己錯誤的條件。

長時間接受過這種教育的孩子,會在驗算出數學題的結果後對結果認真檢查,這差不多成了他的習慣。對他來說,檢查結果比結果本身更有吸引力。

孩子做錯題氣病媽媽?“教具”育兒,讓改正錯誤變得有趣

3. “按命令要求做事”

曾經聽一位做教育的媽媽講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天她在和女兒玩“按命令要求做事”這個遊戲時,她對孩子說:“到房間外面去並關上門,然後再回來。”

孩子仔細地讀完這句“命令”後,開始按照命令行動。但還沒有完成所有的命令動作,她就回到媽媽身邊,疑惑地問她:“我把門關上後,怎樣才能回來呢?”

這位媽媽笑著對孩子說:“哦,你說得對,是我說錯了。”接下來,媽媽改正了說法。女兒高興地說:“現在我可以按命令完成動作了。”

通過遊戲,可以看出發現並改正錯誤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事。錯誤加強了孩子和成人間的和諧,成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紐帶。

這樣,當有一天孩子發現成人犯了錯誤,不會對其表現出不尊敬,成人也不會因為犯錯誤而失去自己的尊嚴,小錯誤也可以讓人變得偉大、受人尊敬。

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這樣的思維:“我不是完美的,我不是無所不能的,我也會犯錯誤,但我知道自己能改正錯誤,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事。” 孩子獲得了這種審慎、自信的性格或個性會讓他終身受益。

end

作者簡介:lemon青檸檬,喜歡讀書,樂於分享婚姻育兒、情感心理相關內容。人生目標是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優秀一點點。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