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如此热闹的烟火人生

平素爱穿一袭与众不同的素色旗袍,举手投足优雅沉静,使人觉得她正款款从历史深处走出来。她的多篇作品曾入选各地初中、高中语文试卷,作为现代文阅读的试题。她在全国享有声誉,祖上还是满清贵族,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格格”。她就是叶广芩。

作为叶赫那拉氏的后裔,她对渐渐消亡的满族生活习俗有更多的留恋和记忆,对世事的变迁有更深的感悟,这些都成为她作品的关注点。

她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采桑子》《状元媒》《琢玉记》为代表,描述旧贵族家庭生活和老北京故事的;另一类则是《青木川》《山鬼木客》《老县城》系列,反映秦岭大山风物及古都古迹逸闻。

「书评」如此热闹的烟火人生

生活原本热闹

“琢玉”原本是指工艺品的雕琢过程,然而作者却巧妙地运用于讲述自己如何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甚至是“修理”女儿顾大玉的故事。

结婚生子,教育子女,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个坎。作家对自己的女儿顾大玉,和其他父母一样,有着望女成凤又无可奈何的经历。顾大玉是位个性鲜明的独生女,从小家里就给她提供了各种优厚的物质条件,希望她能有所出息,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

然而,顾大玉对学习并不非如父母所愿般上心,却迷上了看漫画。到了高三,父母要求她考理工科大学,但她却在高考临近时离家出走,理由是她想考美术类大学。几经波折,父母终是妥协并积极帮助女儿完成了考试。

当顾大玉终于被大学录取后,任性的她又觉得自己美术天赋太低,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死活也不肯到大学报到。最终,顾大玉选择了到日本学习日本历史。当被问及理由时,她的回答令作者哭笑不得: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太多太复杂,日本的历史短一些,学起来比较简单。

整个过程也许是痛苦的,包括顾大玉每次离家出走。作者在《琢玉记》的末端也简要地作了分析:基于逃避现实、摆脱现状的心理,想“独立”“走自己的路”的成长需求,以及以此为“交换”的谈判“心理”。其实,孩子无非都是这样想的。

回想起来,惊心动魄背后也有另类温度。书中还由其他的小故事,记述着作者生活的点点滴滴,例如作者寻找结婚证的经历,却被好友拍成了一部卖作的电影,等等,或者带着趣味,或者传递着可聊以慰藉的情绪。因为,所有美好都藏于时间的缝隙里,让生活变成了有光照进来的地方。

过有趣的日子

说到文字,叶广芩的作品都有种平静、淡薄中的厚重与力量,比同期其他女性作家的作品更显孤独而另具特质。她的文学世界中走出的人物,都有种某种共同的精神特质:淡然超脱、灵魂纯洁、信仰执着、历经磨难、刚正不阿、勇于担当,例如,家族系列小说、《豆汁记》《小放牛》等。

这些文字都离不开生活。作者在女儿顾大玉踏上日本求学的路途后,也不时去体验了一把异国生活。《“联合国”的家长里短儿》中出现了些许有趣的异国友人。比如,一出门就拦着人问“会做意大利面吗?”的美国人,大白天就在楼下相拥热吻的中年男女,拿着水枪搞恶作剧的俄国人…这些“邻居”让作者的日本之行添了许多趣味。

作者在《平淡豆汁》中还提到作家和厨子是相得益彰的,由此推断菜品和文字也有相通之处。豆汁是京城的贫民饮食,淡淡的。做人和作文一样,追求的也是冲淡之趣,求得心态的平静,让人慢慢去体会余味。人生的平淡,文章的平淡,才是人和文的极致。

如此种种,既是她的文字,也是她的生活。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有评论家将叶广芩的文学作为称为一种“精神家园的寻找”“安置灵魂的写作”。

正如文中提到:豆汁,让我们在其貌不扬、其味不香的酸涩中演出了美食的五味。愿每个平凡而寻常的日子里能怀揣无限乐趣,度过很多的分,度过很多的秒。

抱以聊慰情绪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叶广芩最初的职业并非作家,而是医生。她见过冰冷,便更爱热闹的生活。一位临产的产妇,长得很美,丈夫和她也很般配,拉着她的手舍不得放。然而,孩子艰难出世,却脐带绕颈而亡,不幸的是产妇也突发心衰而去。守在外面的丈夫“慢慢地走出医院大门”。

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做骨髓穿刺时咬紧牙关,还问叶广芩“这回我不会死了吧?”然而,半个月后,“孩子蒙着白单躺在床上被推向太平间,后面跟着他痛不欲生的母亲。”这也成为后来“弃医从文”的叶广芩笔下的“未知死焉知生”。

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毕竟,生活中有许多常见又难得的日常,这便是人间的烟火气吧。

「书评」如此热闹的烟火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