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急乱投医, “中医原创思维”研究真是乱弹琴!

中医病急乱投医, “中医原创思维”研究真是乱弹琴!

2005年11月19日,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三年后我国2008年度申报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首选项。 中医是“科学”的属性,还是“文化”的属性?结论是肯定的,中医是传统文化而绝不是科学。

传统文化观念源于中国古代内道哲学理念,而中医基础理论就是这种中国古代内道哲学理念之体现,确切地说中医不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是哲学。中医治病是一种技艺、技术,这种治病的技艺、技术,是对中国古代内道哲学原理之运用。要想熟练掌握这种治病的技艺、技术,就必须阐明中医基础理论,并建立中医理论体系。

建立中医理论体系,离不开中国古代内道哲学原理。因为目前无论是中国哲学界还是中医哲学界,缺乏对中国古代内道哲学的研究,没有成熟的中医基础理论,导致当今之中医日趋没落。在以中医不是科学而要求取缔中医的浪潮中,原中国中医研究院,为证明中医是“科学”而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而把硏究中医基础理论甩给中医大学去做。

任继愈先生生前曾说过,“中国哲学的出路在于中医学,中医学的出路在于中国哲学”,这也是一语中的。中国哲学分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古代哲学又分内“道”哲学和外“道”哲学。传统中医学是中国古代内“道”哲学之产物,可是当今则无人知晓中国古代内“道”哲学。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自主创新”定位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之后, 因找不到中国古代内道哲学在何处,要想解决中医基础理论问题,就出现了“中医原创思维”。于是“中医原创思维”的概念遂逐渐萌生并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中心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在制定有关中医药发展政策与法规时也非常关注有关研究成果,并一度把“坚持中医原创思维”写入《中医药法(草案)》。

有关中医药、哲学、文化和思想领域的专家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区别于以往对中医药的实证性科学研究,在总体上属于“现代诠释”的范畴。但这种“现代诠释”,不但未能还原恢复“中医的信息”,反而使“中医的信息”更加模糊。

所谓“现代诠释”,就是对传统中医的现代解释、阐述并明确其内容。受认识和时代的制约,有关“诠释”在思维导入方面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原创悖论 ”

硏究传统中医基础理论不去硏究传统哲理,就背离了“中医学的出路在于中国哲学”,而去研究说不清道不明的“中医原创思维”,这就是中医基础理论出现病急乱投医之表现。

中医病急乱投医, “中医原创思维”研究真是乱弹琴!

中医学基本术语中的,“象”、“数”、“形”、“神”、“气”,是“象思维”之产物,用“形思维”去理解就不是原本的这些术语概念,而是所谓硏究后的新概念,违背其研究的初衷,出现“原创悖论”。

所以张超中博士才说:自近代特别是 20 世纪五四运动以来,由于西方话语通过教育、科学、思想、文化在中国取得强势地位后,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就一直处于概念思维方式下的切割状态。这种具有误读性的研究,这种经过概念思维洗礼的中国文化,多半是冲淡了甚或失去了原味的中国文化。

所谓哲学“思维”,无非就是两种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即“形思维”与“象思维”这两种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形思维”就是形式逻辑思维,高级一点就是形式逻辑加辩证逻辑思维,这是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象思维”是一种形象思维,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模式,小“象思维”是中国古代外道哲学的思维特征,而大“象思维”则是中国古代内道哲学的思维特征。

中医思维就是中国古代内道哲学的思维,根本不存在什么“中医原创思维”,“中医原创思维”研究真是乱弹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