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是怎么发现韩信的才能的,为什么敢叫刘邦委以重任?

沙雅笔记


 萧何是意外发现了韩信的才能。

一 少时潦倒,兴逢夏侯婴

韩信是淮阴人(江苏淮安),年轻时又穷又不肯种地、做点小生意,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县里的人都瞧不起他。

  著名的“胯下之辱”就发生在这个时候秦末大起义,韩信投奔项梁的义军,在军中默默无闻。项梁战死,韩信又归属项羽,做到执戟郎中。

  韩信多次献计献策,项羽不予采纳。韩信转而投奔刘邦,做了仓库管理员。不知什么原因,韩信等人犯下死罪,同案的其他人都被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

  恰巧太仆夏侯婴经过,韩信立即抓住这个救命的机会,大声喊:“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听见韩信出语不凡,再看他相貌堂堂,就释放了他。

  同韩信谈完话,夏侯婴觉得韩信是个人才,就把韩信推荐给刘邦。夏侯婴是刘邦的沛县同乡,年轻时玩在一块,关系很好。

  刘邦只当是老朋友介绍的关系户,让韩信干了个管粮食的肥差——治粟都尉,并没有放在心上。最让萧何着急的是刘邦帐下不过是樊哙等有勇无谋之辈,缺乏能“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优秀将领。萧何不断地和将士们接触,希望能发现军事奇才,以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与时任治粟都尉的韩信的数次交谈中,被韩信过人的军事见解所折服,认定韩信正是他苦苦寻找的军事人才。

【早年的籍籍无名,只是日后浴火重生的铺垫,历史绝尘名将韩信。】

二、萧何怎么认识韩信的?

  萧何是丞相,分管后勤,因此知道了有韩信这个人。汉中气候湿热,粮仓高大,粮食存放久了容易发霉坏掉。韩信命令仓库前门进粮、后门出粮,既节省人力,粮食又不容易坏。

  这是现代成本核算中“先进先出法”的雏形。大神就是大神,韩信不仅解决掉粮食仓储问题,还顺手创造了一个新成语“推陈出新”。

  萧何听说后暗暗吃惊,找韩信来丞相府谈话。两位同时代最优秀的人见面了!他们立刻互相吸引,相谈甚欢。送走韩信,萧何难掩兴奋,一个劲地感叹:“国士无双!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历史上能得到这个评价的人,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三、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都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韩信知道后灰了心。正巧赶上离职潮,韩信也跑路了。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汇报,骑上马就去追。

  这就是传奇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由来。这则故事还被后人编成戏曲传唱,京剧名段《萧何月下追韩信》多次被名家搬上舞台。事发突然,人们不明就里。有人报告刘邦:“丞相萧何跑了!”

  “老兄弟萧何也跑了?”刘邦头一回感受到啥叫茫然失措,像没了左右手。他愣了一会,方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赌气说道:“跑了就跑了吧!不必惊慌。”说是这样说,实际上,刘邦心里难过极了。他气得喝闷酒,喝醉了就乱骂人。

  四、韩信登坛拜将

  过了两天,萧何带着韩信回来了,求见刘邦。刘邦又生气又高兴,急忙传萧何来见。刘邦见面就骂:“你不是跑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萧何赶紧解释:“我没跑,我追韩信去了。”刘邦又骂:“骗谁啊!跑了十几个高级将官,也没见你追过谁。韩信算什么什么东西!”

  萧何肃然回答:“别的人跑掉再多也不要紧。至于韩信,国士无双!如果您只想在汉中称王,用不用韩信无所谓,如果您想争夺天下,非用韩信不可!”

  刘邦消了气,说出心里话:“我当然想回去了,哪能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啊!”在萧何的强烈建议下,刘邦决定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先保密,择日举办隆重的典礼,筑坛拜将。

  汉王要封一位大将军的消息传遍全军,高级军官们听说后,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军。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文源网络 侵删】






心语之窗666


众所周知,韩信是一个有才能与抱负的人,但千里马并非都能遇到伯乐,一开始,韩信只是一个汉军的仓库管理员,由于他的努力,他最后终于成为了治粟都尉,由于常年与粮食打交道,所以韩信与“军需官”萧何成为了熟人,经过相处,萧何这个伯乐也终于发现了韩信的抱负和能力。当然,这也离不开韩信的自我推销。

对于项羽来说,韩信只不过是一介草夫,他没有背景,更不是项羽的嫡系亲属,所以他根本不信任韩信,这也就使得韩信的才能无处施展。项羽虽是一方枭雄,但实际上只要涉及到加官进爵、真金白银的赏赐,他就变得非常吝啬,这一点不止韩信,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所以即便项羽看出来韩信有真才实学,韩信也很难留在楚营。

刘邦之所以没看出来,不仅是因为交集太少,更重要的是,刘邦对于这个不熟悉的人丝毫不重视。夏侯婴是刘邦的“司机”,可以说有一定的话语权,按理说他的推荐应该能引起领导的重视,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刘邦眼中,韩信并没有什么才能,所以也就没有得到重用。

对于韩信来说,人生中最大的伯乐就是萧何了。因为萧何的强烈推荐,韩信最终成了一名大将。众所周知,萧何是很受刘邦信重的,正因为这一点,韩信也是竭尽全力的把自己推荐给萧何,但萧何也未尽全力来帮助自己达成所愿,这就不得不令人产生一些不好的猜想,那就是萧何嫉贤妒能,明明惊叹于自己的才能,却没有尽力举荐自己,那么这种可能也许就是真实的,这种环境同样不适于自己生存发展,所以便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美谈。

但最终,萧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打消了这种疑虑,他为了留住韩信,坚持不懈的向刘邦推荐,最终,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半信半疑的刘邦还是将韩信拜为了大将。


口水杂谈


淮阴侯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著名的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他年轻时整天游手好闲,背着剑东游西逛,到处蹭饭。人们都避之唯恐不及。但是他在遭受“胯下之辱”时所表现出来的忍耐力却是常人所不及的。那么萧何又是怎么认识韩信的呢?这要从头说起。

话说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就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了个小兵。希望能在军营里一展自己的才华。后来项梁死了,韩信又跟随项羽做了个小军官。韩信多次向项羽提建议却不被采纳,深感失望的韩信又投靠了刘邦。

一开始,韩信还是得不到刘邦的重用,后来还因为犯了事被判了死刑。恰巧行刑的时候刘邦身边的红人夏侯婴过来了,于是韩信大喊:“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士?”夏侯婴见韩信是条汉子,且言语不凡,下令将其释放,还认为韩信是个有用之才,不仅不杀他了,还把他举荐给了刘邦。刘邦让他当了个管粮的官,因为这个官职,韩信和丞相萧何的接触才多了起来。

萧何在与韩信的数次交谈之中,他惊奇地发现韩信胆识过人、智慧超群,对《孙子兵法》如数家珍,并且心中也有着异于常人的远大抱负。

有一次萧何谈到汉军被困关中无计可施,韩信在听完萧何详细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之后,便提出了"明出子午,暗度陈仓"的反攻关中的计划。韩军运用这个计谋成功的摆脱了困境。萧何对韩信佩服的五体投地,他认为韩信在战略战术方面是个天才,他绝对是个帅才。

萧何几次三番向刘邦举荐他,但汉王总是不听。韩信见汉王不肯重用他,就趁着官兵开小差,找个机会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急得直跺脚,立即骑上快马去追他,追了两天才把韩信追回来。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汉王听说萧何追的是韩信,很生气,责问萧何为什么逃走了那么多将军,萧何都不追,单单追韩信?萧何回汉王说:“一般将军有的是,但韩信这样的人才是独一无二的,汉王要想打天下,就必须重用韩信。”

事实证明,萧何看人的眼光绝对是毋庸置疑的,韩信后来的表现,确实也没辜负萧何的赏识与信任。


通向成功的路


韩信,西汉初年异性诸侯王淮阴侯,与张良、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他所获得的这些成就,都离不开萧何的举荐,那么萧何是怎么发现韩信身上的大将之才呢,并且敢叫刘邦委以重任,接下来听我一一分析。

若要讲起起萧何与韩信的关系,那便不得不提到夏侯婴了。起初,韩信本来投靠的是项羽集团,但他多次向项羽提建议却不被采纳,走投无路的韩信便投靠了刘邦集团。一开始,韩信也没有受到重用,后来还因为犯了事被判了死刑。

行刑的时候夏侯婴看到了,韩信大喊“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感觉韩信所说不凡就下令释放,非但没有杀他,还把他举荐给了刘邦。刘邦于是让他当管理粮食的小官。正因有了这个官职,韩信和萧何之间的接触多了起来。

刘邦被困关中时,萧何作为刘邦的左膀右臂,将领们他都十分的了解。基本上都是平民出身,虽然作战凶猛,但基本都不识字,虽说是能够带兵打仗的可用之才,但都很难担起突破现有困境的大任。

在韩信与萧何的讨论中,汉军被困关中自然就是不得不被提的话题。韩信听完萧何详细地分析当下的局势之后,便提出“明出子午,暗度陈仓”的反攻关中计划。

于是,萧何就将韩信举荐给刘邦。起初,刘邦不委以重任。但深知韩信能力的萧何始终不放弃,多次向刘邦举荐,并告诉刘邦说如果志在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

这才让刘邦下决心用韩信,而后来韩信的表现,确实也没辜负萧何的赏识与信任。





黄仔说史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官拜楚王、上大将军,年轻时曾受"胯下之辱"。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

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了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全歼楚军,很少有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但韩信所获得的这些成就,全都要仰仗一个人——萧何,若不是萧何看到了韩信身上的将才,并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

这才使得后来韩信得以担任大任,屡战屡胜。那么,萧何究竟是怎样知道韩信有将才的呢?

若要追溯起萧何与韩信的渊源,那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夏侯婴。起初,韩信本来投靠的是项羽的阵营,但他多次向项羽提建议却不被采纳,深感失望的韩信便投靠了刘邦的阵营。一开始,韩信也不太受到重用,后来还因为犯了事被判了死刑。

碰巧行刑的时候刘邦身边的红人夏侯婴过来了,于是韩信大喊"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认为韩信是个可塑之才,不仅不杀他了,还把他举荐给了刘邦。刘邦于是让他当了治粟都尉,粮食督察一类的小官。正因有了这个官职,韩信和萧何之间的接触多了起来。

别的可以怀疑,但萧何看人的眼光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就拿萧何投靠刘邦这件事来说,萧何与刘邦初识时,刘邦还只是一介布衣,但萧何敏锐的洞察力告诉他,刘邦是个与众不同能成大事的人,于是明里暗里帮了刘邦不少忙。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刘邦确实是能够成大事的人,萧何的确是具有慧眼识人的能力的。他能在韩信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官的时候,就能看到韩信的大将之才,也并不奇怪。

萧何在与时任治粟都尉的韩信的数次交谈之中,他惊奇地发现韩信胆识过人、智慧超群,对《孙子兵法》如数家珍,并且心中也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远大抱负。

但这些还不足以令萧何就笃定韩信是解决当下汉军困境的关键。当时正值刘邦所带领的汉军被困关中,刘邦确实很需要人才来帮助他走出这个困境。萧何作为刘邦的亲信,刘邦手下的将领他都十分的了解。基本上都是平民出身,虽然作战凶猛,但基本都不识字,虽说都是能够带兵打仗的可用之才,但都很难担起突破现有困境的大任。

在韩信与萧何的讨论中,汉军被困关中自然就是不得不被提及的话题。然而韩信在听完萧何详细地分析了当下的局势之后,便提出了"明出子午,暗度陈仓"的反攻关中的计划。

这八字谋略的提出,为在困境中的汉军带来了一线生机。萧何完全折服于韩信过人的军事见解,认为韩信是一位真正懂得战略战术、能够担当军事统帅的人才。

于是,萧何就将韩信举荐给刘邦。起初,刘邦作为汉王,对从楚营逃脱而来地韩信有所忌惮,不敢委以重任。但深知韩信能力的萧何始终不放弃,多次向刘邦举荐,并对刘邦说:"如果汉王想在汉中了却此生,可以不起用韩信。但如果您志在天下,那就非韩信不可。"

这才让刘邦下决心起用了韩信,而后来韩信的表现,确实也没辜负萧何的赏识与信任。

举报/反馈



孤城凉梦33


萧何是意外发现了韩信的才能。

  一、认识萧何前,韩信混得很惨!

  韩信是淮阴人(江苏淮安),年轻时又穷又不肯种地、做点小生意,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县里的人都瞧不起他。

  著名的“胯下之辱”就发生在这个时候秦末大起义,韩信投奔项梁的义军,在军中默默无闻。项梁战死,韩信又归属项羽,做到执戟郎中。

  韩信多次献计献策,项羽不予采纳。韩信转而投奔刘邦,做了仓库管理员。不知什么原因,韩信等人犯下死罪,同案的其他人都被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

  恰巧太仆夏侯婴经过,韩信立即抓住这个救命的机会,大声喊:“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听见韩信出语不凡,再看他相貌堂堂,就释放了他。

  同韩信谈完话,夏侯婴觉得韩信是个人才,就把韩信推荐给刘邦。夏侯婴是刘邦的沛县同乡,年轻时玩在一块,关系很好。

  刘邦只当是老朋友介绍的关系户,让韩信干了个管粮食的肥差——治粟都尉,并没有放在心上。

  二、萧何怎么认识韩信的?

  萧何是丞相,分管后勤,因此知道了有韩信这个人。汉中气候湿热,粮仓高大,粮食存放久了容易发霉坏掉。韩信命令仓库前门进粮、后门出粮,既节省人力,粮食又不容易坏。

  这是现代成本核算中“先进先出法”的雏形。大神就是大神,韩信不仅解决掉粮食仓储问题,还顺手创造了一个新成语“推陈出新”。

  萧何听说后暗暗吃惊,找韩信来丞相府谈话。两位同时代最优秀的人见面了!他们立刻互相吸引,相谈甚欢。送走韩信,萧何难掩兴奋,一个劲地感叹:“国士无双!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历史上能得到这个评价的人,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三、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都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韩信知道后灰了心。正巧赶上离职潮,韩信也跑路了。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汇报,骑上马就去追。

  这就是传奇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由来。这则故事还被后人编成戏曲传唱,京剧名段《萧何月下追韩信》多次被名家搬上舞台。事发突然,人们不明就里。有人报告刘邦:“丞相萧何跑了!”

  “老兄弟萧何也跑了?”刘邦头一回感受到啥叫茫然失措,像没了左右手。他愣了一会,方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赌气说道:“跑了就跑了吧!不必惊慌。”说是这样说,实际上,刘邦心里难过极了。他气得喝闷酒,喝醉了就乱骂人。

  四、韩信登坛拜将

  过了两天,萧何带着韩信回来了,求见刘邦。刘邦又生气又高兴,急忙传萧何来见。刘邦见面就骂:“你不是跑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萧何赶紧解释:“我没跑,我追韩信去了。”刘邦又骂:“骗谁啊!跑了十几个高级将官,也没见你追过谁。韩信算什么什么东西!”

  萧何肃然回答:“别的人跑掉再多也不要紧。至于韩信,国士无双!如果您只想在汉中称王,用不用韩信无所谓,如果您想争夺天下,非用韩信不可!”

  刘邦消了气,说出心里话:“我当然想回去了,哪能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啊!”在萧何的强烈建议下,刘邦决定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先保密,择日举办隆重的典礼,筑坛拜将。

  汉王要封一位大将军的消息传遍全军,高级军官们听说后,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军。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李古拉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韩信一生的概括。韩信的一生成败都是因为萧何一人尔,在萧何的举荐下,刘邦重用了韩信,但刘邦这个人要不得,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是个白眼儿狼。称帝后就开始着手屠杀功臣而韩信就成了第一个“幸运儿”这里呢大家都在讨论成也萧何,那我呢就反其道而行之给大家讲讲败也萧何。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韩信也察觉到刘邦要除掉他的意图了,所以在刘邦亲至前线征战时,称病不随他一起去,天真的以为呢这样就不会出事了。但是他却忘了刘邦的贤内助吕雉,萧何知道此事便献计给吕后,(萧何之计)按照当时政策,皇帝御驾亲征回朝后,所有大臣必要进宫朝拜恭贺,所以吕雉谎称刘邦已经大胜回朝,韩信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去了宫中,没办法政策如此不去就是造反。刚进宫门便被甲士捆绑带至长乐宫的钟室,在没知会刘邦的情况下,命令甲士将竹竿削尖,把麻袋中的韩信刺死。就此韩信演出落幕


吴言的历史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非常有名的君王,但是如果说起最厉害的,就不得不提刘邦。我们都知道他曾经击败了很多对手,最终才有机会能够和楚霸王项羽进行最后的搏杀。最终因为个人性格和其他多方面的因素让他成功击败了项羽坐上了皇位。在他当上皇帝之后励精图治,让大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刘邦以前绝对没想到自己会成为皇帝,他的出身非常贫寒,就是一个穷小子。并且在朝廷也没有什么门路,如果不知道历史的人看他的前半生肯定会觉得他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我相信当初他自己也是这样觉得的。但是如果能抓住上天给的机会,所有人都能够一飞冲天,不管你家庭如何,不管你有没有地位,只要你能够抓住机会,有所作为。

在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的皇位。但是胡亥这个人却没有当皇帝的天赋,因为他自己没有能力,但是还重用奸臣,让好不容易平定的天下又生波澜。在民不聊生的时候就一定会有人造反,造反的人多了就会天下大乱。在这个时候刘邦也抓住了上天给他的这次机会,走上了反秦的道路。

因为刘邦从小就非常贫穷,所以为了讨生活他很早就学会了和各种人打交道。这些早年的经历都是他宝贵的财富,让他的领导力在所有起义军中是比较强大的,于是他就成功的吸引了像张良,萧何这种很有才能的人前来投靠。只可惜他们都是文官,虽然能够出谋划策,但是在绝对实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这个时候刘邦找一个高端战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上天既然已经给了刘邦机会,当然不会再吝啬于他需要的各种人才,但是,还是要看他自己能不能抓住。

韩信的出身比刘邦还要艰难,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都走了,所以他是自己一个人长大的孩子。不过虽然从小无人管无人问,但是因为他从小就有很大的志向,所以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在这个战火纷飞到处都在反秦的时代,他决定参军来实现自己的志向。因为这个时候项羽的实力是最大的,所以他决定去投奔项羽。

来到项羽的队伍之中,项羽只是给他安排了很普通的工作。这让韩信觉得自己的才华根本得不到机会施展,如果继续在项羽这里呆着的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混出头来。并且当时项羽的手下人才济济,也确实是不缺他这一个无名小辈。于是韩信在思来想去之后还是决定不再跟随项羽了,他决定投奔刘邦。

在来到刘邦的汉军之后,他也没有得到重用,因为当时的人才选拔有人推荐是非常重要的。而他作为一个穷苦出身,又怎么可能认识什么大人物推荐他。正当韩信心灰意冷打算离开的时候,他碰到了对他来说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人,萧何。萧何觉得他谈吐非常不凡,应该是个人才,于是就对他暗中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之后,他更加发现了寒心的不凡,于是决定把它推荐给刘邦。

刘邦正在缺乏高端战力的时候,萧何就给推荐来一个人,这也让刘邦非常高兴。虽然这个人籍籍无名,但是想到自己也是从社会底层爬起来的,刘邦还是决定看看这个人。当时萧何就想让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但是韩信毕竟是一个才加入的信任,从来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如果拜他为大将军的话肯定会引起其他将军的强烈反弹。所以他也不知道怎么劝刘邦答应。

在刘邦见了韩信之后,也被韩信的言谈所折服,觉得这就是他需要的人才。并且因为两个人同样出身很低,所以还有多了一分亲近。在他听到萧何建议他拜韩信为大将军的提议之后,当即就同意了。

在正是举行拜将仪式之前,刘邦手下的将军都非常高兴,他们都觉得是自己。但是等到知道是这样一个刚加入的无名小辈的时候,都感到特别吃惊,甚至有很多人非常生气。不过刘邦到底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他成功的说服了这些将军接受了这一个现实。

我们现在分析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觉得刘邦非常冒险,毕竟韩信在当时肯定是不能服众的,刘邦一个操作不好所有的势力就在片刻前飞灰湮灭了。这些道理刘邦当然也懂,但是他还是坚持那样做了。这就是刘邦,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