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豆“卖身记”

在日前阿里司法拍卖平台的预拍卖项目中,一个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熟悉的名字出现了,兰州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被浙江省宁波市中级法院送上了拍卖席。

根据阿里司法拍卖网站上的信息,知豆将拍卖其100%股权,起拍价格为1.38亿元,项目评估价为1.97亿元,竞拍时间为2019年11月24日10时至2019年11月25日10时止。


知豆“卖身记”


同时公告显示,此次将被拍卖的兰州知豆汽车100%股权中,包含有建筑厂房、设备、土地使用权等固定资产和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等。这说明知豆汽车将正式进入司法拍卖流程,曾经在微型电动车届叱咤风云一时的知豆,在委身众泰和吉利之后,将再度易手。

在进军电动汽车领域前,知豆 CEO 鲍文光是新大洋机电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作为知豆前身,新大洋机电于2001年创立。这是一家坐落在浙江黄岩的集模具、塑件、电动车用无刷电机及控制器的研发、制作为一体的集团化民营企业。彼时的黄岩,还到处都是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基于此,鲍文光选择了当时比较符合国民需求、又更加绿色环保的电动自行车产业。


知豆“卖身记”


2005年底,在企业做大之后,新大洋想要寻求一个转型的机会。鲍文光决定做电动汽车,知豆也就这样成立了。后来他这样解释他的初衷,“因为它的科技含量高,是创新型产品;能够造福百姓和后代子孙;我想把产品‘蛋糕’做大,大到几十万亿的规模。”

鲍文光应该说砸锅卖铁,义无反顾去做这个市场通过漫长的反复摸索研发,新大洋知豆的第一款产品终于在2013年问世。

彼时,别说纯电动车了,就是新能源这个词也都还是个新鲜事物,这种需要“充电三小时,续航百公里”的新玩意谁也没有意识到将在中国甚至世界上普及开来。重金投入却没有销路,让知豆面临第一次生死之劫。


知豆“卖身记”


由于没有生产资质,旗下的产品只能远销海外出口意大利。2013 年,“知豆”电动汽车通过了欧盟 E-Mark 等标准认证,开始出口欧洲,首批销售 1000 多辆。在正式进入到国内前,先打开了海外市场,“出口转内销”的套路被知豆玩的溜溜的。

但光靠出口毕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为了早日获得一个可以在国内销售的合法身份,知豆开始了和众泰的合作。

但知豆与众泰的合作显然在第一天就是“貌合神离”。

由于没能拿到造车资质,知豆在成立后的六七年时间里都以“三无”产品的身份而混日子。鲍文光一直想要知豆获得一个合法的新能源生产资质,在资质没有到手的情况下,和众泰之间的交易只能限于使用资质、贴牌进行生产。众泰的生产资质帮助知豆渡过了难关,但“众泰知豆”仅出现在市场上一年,众泰就自行开始独立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


知豆“卖身记”


无独有偶,有着蓬勃野心的吉利助力知豆拿到了准生证,但在2015年11月,吉利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这就意味着知豆又被抛弃,重新回归为“新大洋知豆”。

对于从2005年就开始造车梦的鲍文光而言,2017年应该是他感到最有成就的一年。这一年,知豆先后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和工信部审批,正式拿到新能源乘用车的生产资质,正式拥有了汽车企业的身份。

终于拿到资质的知豆在之后就开始了“放飞自我”的路数,当时的知豆被资本看做是“薅补贴羊毛”的利器,其3-5万元如此低价的产品又被市场上的消费者看做是"占号神器",一时间知豆年销量在2017年冲向高峰达到了4.3万台,排名当年新能源销量榜第四,仅次于上汽的4.4万辆,市值也直接蹦到了80多亿。

2015年到2017年是知豆的巅峰时期,虽然那时补贴也在开始下跌,但续航里程知豆还是能够轻易达到要求。而无论是新势力还是现在的某些车企,在国家要求提升续航的时候,他们如同挤牙膏式的增加车辆的里程,为的是能够恰到好处的达到补贴标准,从而使得成本可控最大化。


知豆“卖身记”


而这种挤牙膏式的提升,可以反映出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弊端——靠着补贴而活,没了补贴就会面临倒闭的窘境。

但是好景不长,在2017年之后,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以及“骗补”事件带来的全行业补贴重审,知豆汽车销量开始进入下滑期。2018年全年,知豆累计销量1.5万辆,同比大跌63.90%;进入2019年,知豆的情况进一步糟糕,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的数据表明,2019年前三季度这家企业累计销量仅为2095辆,同比下滑84.5%。今年6月份,知豆因拖欠2亿元货款及相关利息被公示为失信企业,股权冻结累计金额高达13.2亿元。

可以看到在这个阶段中,补贴和续航几乎主导了整个知豆的走向。事实上,知豆自身也清楚在国内市场只通过一款微型电动车是很难存活下去的。曾经知豆也尝试通过大体量的增长,倒逼政策承认低速电动车的可发展性,但收效甚微。之后知豆也提出转型,并开始发力电动轿车以及SUV,这并非是知豆所擅长的。


知豆“卖身记”


从知豆的发展来看,它在寻找出路之余,尽可能都在贴合国家的政策方向,而过于依赖补贴生存,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好研发工作,最终便落得如此田地。

停产、裁员、欠债,知豆在2019年的春天,彻底陷入对外界沉默的状态。

再次出现,则是知豆的又一次“卖身”,虽然有着双资质在手,但这场十四年的长跑,基本上也将宣告终结了。而在今年新能源市场滑坡、明年补贴将彻底归零的情况下,又会有多少“知豆”随之倾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