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傳統文化故事——臨清北關在城南

聊城傳統文化故事——臨清北關在城南


臨清的“北關”,卻坐落在臨清城的最南端,豈不怪哉!論起此事,還得從1800多年前說起。


01

東漢時期,中原、巴蜀、西隴地震接連發生,災區城牆頹陷,房倒屋塌,災民呼天喊地,悲慟欲絕。

那些巫師、方士卻利用百姓的愚昧無知,裝神弄鬼,欺騙百姓。

此刻,南陽鄂人張衡(字平子),懷著對百姓的憐憫和對妖邪的憤恨,經過長時間的潛心研究和反覆研製,不僅撰寫出了《靈憲圖》、《算罔論》等大量著作,而且創造出了記裡鼓車、相風銅鳥、渾天儀等先進測時測天儀器。


聊城傳統文化故事——臨清北關在城南


尤其是製作的“候風地動儀”,為測報地震作出了卓絕的貢獻,同時也遭到了神學奸佞之徒妒忌。

他們合夥圍攻中傷張衡。由於當時神學派根深蒂固,權勢日盛,再加上巫師、方士欺世惑眾的謠言誹謗,昏庸的順帝劉保便把獻身科學、為民造福的太史令張衡貶謫出宮。

02

這天,浪跡天涯的張衡來到了清淵地界(今臨清市),時值初冬。

猛然,他發現路邊的一株梨樹,滿樹花開。

憑著多年的經驗,預感到此地將有一場劫難來臨,便不顧旅途勞累,四處查訪起來。

張衡看了牛圈看羊圈,測了河灣測水井,就連夜晚睡覺也留心老虎的動靜。

最後經過分析和推算,他預感清淵地界十天之內自東向西將有一場天塌地陷大劫難。

聊城傳統文化故事——臨清北關在城南

天一亮,他就到州衙稟報災情,州官一聽,當時嚇得癱在椅子上,但稍過了一會,他兩眼一瞥天際,但見響晴薄日。

萬里無雲,便捻這鬍鬚哈哈大笑起來:“哈哈,真是大白天說夢話。我這一方樂土民壽年豐,何來災氣?”

張衡嚴詞申述:“貴地這些日子多物異變,卻系災臨先兆。”

州官聽此,拍案而起:“好大的野民村夫,這麼說本官乃是糊塗蟲,你倒成了救世救民的堯舜了?如此蔑視本堂,我豈能容你!給我打!”

說著抽出邢籤擲於堂上。

聊城傳統文化故事——臨清北關在城南

張衡回到住處,撫摸著流血的傷口,陣陣疼痛鑽心,但他想到黎民百姓生靈塗炭,心裡火燒火燎,怎麼也躺不住,便拄著棍子又來到衙門擊鼓叫堂,結果被衙役打腳踢轟了出來。

他只好找來筆墨,書寫告示四處張貼。

03

清淵城百姓對張衡之說開始半信半疑,後來看天蔚藍如洗,看地沒啥異樣,都不以為然起來。

巫師巫婆乘機高築祭臺、執劍作法,左挖出《會昌府》,右挖出個牛石神怪,藉此辱罵張衡是瘋癲之徒、降禍災星。

百姓們便信以為真。張衡毫不生氣,拄著棍子,拖著血足沿街據理陳詞,乞求百姓備而防患,他嚷呵喊呵,嗓子喊啞了就用手比劃,腳疼的走不了路了就坐在地上寫。

後來終因身遭毒打,肚中無食,再加上憂心如焚,突然被一陣寒風吹倒在一座針線鋪前。

聊城傳統文化故事——臨清北關在城南

針線鋪主被他赤誠的心腸感動了,把他抬到屋裡,喂熱湯把他救過來。

張衡醒來呻吟不斷,眼見黎民百姓將遭厄運,卻如此愚惑麻木,怎不叫他心疼。

他顫抖著嘴唇,張口欲語卻嘶啞得說不出一個字來,只好顫抖著手從衣內掏出僅剩的角銀,吩咐針線鋪主快去買些糖果吃食來。

針線鋪主便按張衡的主意買來糖果,沿街串通,見了小孩就分發,終於把孩子們哄到了一片與樹林裡(即現在“北關村”所在地)。

04


話說這一天,萬里晴朗,風和日麗。

可是天近午時,西天邊黑雲密佈,似猙獰的怪獸奔湧而來。

霎時間狂風大作,烏雲驟驟,四周天際卻像烈火一樣彤紅彤紅。

這時大地微顫、樹幹晃動、雞叫犬吠、老鼠亂竄,人們這才記起那瘋人的警告,紛紛扶老攜幼,收拾家當趕緊逃離,可為時已晚。

突然,天空一個蔚藍跟著一個紅閃,一個黃閃連著一個綠閃,無色的光輪番交替,變幻莫測。

聊城傳統文化故事——臨清北關在城南

緊急著一陣炸雷轟響過後,傾盆大雨從天而降,雨借風勢,風助雨威,攪得周天紛亂。

片刻,一聲巨響過後,大地猶如張開一張虎口,“喀嚓”裂成兩半,黑乎乎的裂縫裡黑水翻湧,咕嘟咕嘟往外溢,整個清淵房倒屋塌、屍體橫陳。

一場像張衡所預言的天塌地陷,把平靜的生活變得滿目瘡痍,不堪入目。

倖存的人們紛紛跑到榆樹林裡找到自己的孩子,然後摟住痛哭流涕,泣不成聲。

哭著哭著,猛然想起瘋癲人來。

孩子們說,他在一棵樹上剜了兩個字後,就拄著棍子在雨中走了。

人們跟著孩子來到那顆榆樹前一看,只見“悲觀”兩個蒼勁大字深深刻在樹上,針線鋪主摟著樹痴呆的站立著,眼裡的淚水早已流乾。

聊城傳統文化故事——臨清北關在城南

當人們從他蠕動的嘴裡說出“平子恩人”幾個字後,才知道原來瘋癲之人就是太史令張衡大人,人們不由肅然起敬,撲通撲通跪成一片,仰目凝視張衡遠去的方向。

千百年來,臨清人民深切懷念這位忍辱負重、濟世救民的大科學家。

所以在重建家園時,把張衡刻下“悲觀”二字的地方定作城南的“北關”,以志永遠紀念和教育子孫。


END


聊城傳統文化故事——臨清北關在城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