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历史上哪些狂妄的将军,他们都有怎样的结局?

史学达人



看过《停战之后》的人可能还记得里面有个讲着一口广东话的国民党少将,在功德林曾经和日本战犯打了一架。这个人就是国军六十四军军长,广东人刘镇湘。也是一个非常狂妄的人,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一定程度上就和他有关系。

黄百韬兵团从新安镇开始撤退的时候,原本下辖三个军,二十五军,六十三军,六十四军,这三个军是第七兵团的正式编制,一百军和四十四军都是临时配属的,实际上是让他们跟着黄百韬一起撤退。这其中,六十三和六十四军都是广东部队,编入黄百韬兵团时间不长。

在黄百韬兵团开始撤退的时候,本身黄百韬已经耽误了时间,结果六十三军军长陈章刚上任时间不久,对部队和战场局势了解都不充分,所以六十三军反应太慢,一开始就被华野追上包围了,和黄百韬兵团分割开来了。而一百军和二十五军在撤退时,被堵在运河岸边来不及渡河,只能边打边撤,最后渡过运河的时候损失都比较大。

这样,整个黄百韬兵团比较完整的撤退过了运河并且构筑了坚固阵地的,实际上就只有六十四军这一个军了。四十四军虽然也渡过了运河,但是战斗力比较薄弱,六十三军被包围了,二十五军个一百军被打残了,只有六十四军一个军比较完整,而且没有任何损失的撤退过来了,成了黄百韬兵团在碾庄死守待援的骨干。


渡过运河之后,黄百韬召集各个军长开会,表示要继续向更加靠近徐州的大许家撤退,这样就更安全一些。其他军长都没有意见,同意撤退,只有刘镇湘站出来表示反对,他牛气冲天的说,要打就打,何必整天走来走去!要走你们走,我不走了,我就要在这里和共军决一死战。

按理说,黄百韬作为兵团司令,这时候当然应该当机立断,继续向大许家撤退,脱离危险,靠近徐州。但是黄百韬这时候却犯了个严重的错误,就这么听了刘镇湘的话,加上国军统帅部来电说,要求黄百韬就地坚守待援,徐州会出兵增援,和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这样,黄百韬兵团就留在碾庄就地坚守待援了。

死守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黄百韬本人也中弹身亡。在黄百韬兵团已经阵地无法坚守的时候,曾经考虑过突围,但刘镇湘又表示反对。他拿出国军的将官大礼服,往身上披挂起来,大放豪言,表示要死就死在这里了,不突围。他不突围,黄百韬又只好继续留着。不过黄百韬最后战死了,而刘镇湘却并没有真的报效党国,而是再被俘以后在功德林进行改造去了。

刘镇湘是广东人,广东人都有拜关二爷的习惯,但是他听说了一个消息,如果退到大许家以后,兵团分配给他的阵地是一个土山,而那个土山正是关二爷当年再徐州被曹操包围后,不得不最后暂时向曹操投降的地方。所以,刘镇湘听了这个消息,感觉很不吉利,就不愿意继续撤退了,加上他是兵团渡河的前卫部队,小渡过运河占领了阵地,而如果要向大许家撤退,他的部队可能就要变成后卫,有被解放军追上消灭的危险,所以他不肯走了。

这个情况其实和杜聿明在青龙集陈官庄被包围以后的情况有点像。杜聿明一开始是向突围的,并不想按照国军统帅部的时候命令去救援黄维兵团,但邱清泉缺要求执行命令,杜聿明只好同意。包括刚一开始本来已经甩开了华野部队,但是只走了一天就被迫停下来,也是因为邱清泉坚持玩派兵回去救援作为后卫部队的四十五师。邱清泉不走,杜聿明虽然想走,也直播同意了留下。

作为上级,居然不能在关键时刻坚持自己的主张,而不得不受制于自己的部下,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国军就是这么神奇,就是发生了这种情况。作为上级主官,经常会受到自己手下的主要骨干部队的部队长的挟制。杜聿明受制于邱清泉,黄百韬受制于刘镇湘,都是这种情况。黄维兵团在最后关头,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胡琏和杨伯涛。下级能够做上级的主,这样的军队怎么能不打败仗呢?


萧武


最狂妄的国军将领,曾要求解放军全体投降,最后和平起义结局不错

谁是国军中的第一名将?这个问题下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说是薛岳,因为他是歼灭日军最多的将军;有人说是胡琏,因为他要么打胜仗,即使打了败仗还能逃跑;还有人说是张灵甫,因为他长得最帅。

其实国军将领中,1949年之前只有一个得到最高荣誉——国光勋章。这荣誉,可比青天白日勋章厉害多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介绍的这位,可以说是国军第一名将了。这个人,就是傅作义。

国光勋章,是1937年制定,1938年实行的。傅作义得到国光勋章,是在1946年12月。当时他率领华北国军取得了张家口战役的胜利。得到国光勋章,对于傅作义来说,是实至名归。

在大同集宁战役中,傅作义采用了围魏救赵战术,击败了绝对优势的晋察冀野战军和晋绥野战军,随后一鼓而下发动张家口战役,占领了晋察冀军区的首府张家口。华北战场上,国军从劣势变成优势,从被动变成了主动。

为何傅作义接连两场战役胜利就能摘得国光勋章?这是因为,傅作义手下的第十二战区只有2万多人,即使加上配合作战的第十一战区孙连仲所部,也不过就是7万多兵力,而晋察冀的总兵力就有32万,再加上配合作战的晋绥军区,解放军的兵力可以说是绝对优势。

可是,就是因为晋察冀军区有轻视傅作义的情况,造成了接连两场大战的失利。而傅作义则是在大同集宁战役后,十分狂妄地写信给延安的解放军总部,要求放下武器投降国军。

傅作义是如何劝降解放军全体呢?中央社的电文显示"傅长官作义致毛泽东先生,希接受教训,放下武器,参加政府,促进宪政",在"劝降书"中傅作义还志得意满地说"本战区国军武器最劣,人数最少,战力最弱,而好战心理更不如你们,虽然失败,似乎是应该的。但我们没有失败,失败的却是你们。"

傅作义通过这两次胜利和一封劝降信,一下子成了国军中的第一名将。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傅作义作为解放战争中最强的地方军阀,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原本傅作义是阎锡山晋绥军系统的绥远军队,到了抗战胜利傅作义成了第十二战区司令,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成平起平坐。到解放战争后期,傅作义更是成了控制华北五省二市的华北剿总司令,原本的上司阎锡山,已经成了傅作义的,俨然就是一个华北王。

可是,傅作义的军队和政权,毕竟没有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在人民军队的不断打击,傅作义的主持的华北局势越来越危险。当第四野战军百万大军入关后,傅作义接连丢失张家口和天津,就连起家部队35军也被全歼。最终,傅作义只能放下武器,带领30万北平守军向解放军起义,接受改编。

傅作义主持北平起义,让200万北京市民免遭战火,是人民的大功臣。于是,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傅作义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的党外人士身份,领导了水利部,并且一做就是20多年。直到1972年,傅作义才辞去水利电力部部长职务。1974年在北京因癌症去世,临终前他说

"此生历经枪林弹雨,几经生死险象环生,我无怨无悔。两岸是一家,我唯一遗憾的是,有生之年不能看到台湾回归的那一天……"


历史知事


历史上狂妄的将军数不胜数,从常识角度即可知道:我们生活中很多普通百姓都自命不凡,甚至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何况人家还是将军呢?正因为这样的将军太多,所以简单说两三个就行了,当然是那种尤其突出的狂妄者。

1、“宇宙大将军”侯景。

侯景之乱是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深刻影响了南北朝与隋唐的历史。历史上有名的佛教尊崇者梁武帝,即是被侯景逼死的。但说来也奇怪,侯景虽然能用武力劫持梁武帝并使之屈服,但却仍然对梁武帝十分惧怕。据他自己的说法,实在是因为梁武帝的气场太过强大--应该非虚言,梁武帝毕竟也是武将出身,又做了几十年皇帝了,你说这样的人气场能不强大吗?侯景此人出身并不高,这也是他的忌讳,在归降梁武帝后,即向梁武帝求婚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两家,但在那个高度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强人侯景被梁武帝拒绝:“王谢两家门第太高,你还是找门第稍低的朱、张两家吧”,这个脸打的啊啪啪响!不知道这是不是后来侯景刻意追求“名”的原因。

梁武帝死后(549年),其第三子被侯景拥立,侯景此时已经狂妄无际,自封为“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时人敢怒不敢言,而且又觉得好笑,因为从来就没有“宇宙大将军”这种封号的。侯景后来被鼎鼎大名的王僧辩、陈霸先打败,本人被部下杀死。侯景的死法是历史上最残酷的例子,几乎让人不忍心多言,简单提一句吧,他的尸体被N个老百姓吃掉了,连他的妻子也参与了这个行列!可见,人们对侯景这个乱臣贼子造成江南大萧条大肃杀大恐怖的痛恨!

2、丰臣秀吉:日本战国时代的妄图吞并明朝的野心家

日本正亲町天皇天正六年(1578年),丰臣秀吉立下了一个目标:“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宿志”。目标很高远,但现实对他有那么点残酷。咱们说说吧。

丰臣秀吉的野心只会停留在霸占明朝这个地方上吗?显然不会的。1584年,丰臣秀吉再次制定霸权路线图:先占领朝鲜,于1593年初占领北京,1594年日本迁都北京,然后以此作为基地再进军印度。这个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很快被打脸,别说什么印度了,1595年,明朝遣使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大明朝的诏书非常不客气,就是上级对下级的语气“...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 纶言,永尊声教。钦哉!”,丰臣秀吉这样的野心家,又才华超人的人,你要他心甘情愿接受这样的诏书,当然不可能,但是形势比人强,丰臣秀吉只能把不满咽到肚子里。一代枭雄丰臣秀吉到底怎么死的,一直是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他是被毒死的说法稍微可信,毕竟有朝鲜与日本古代多种史籍互相印证。

3、其他,不详述了:有在联合国会议上开枪的英国将军蒙巴顿,有做梦都想成为将军的明朝皇帝朱厚照,总之,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




通鉴智慧传承—兔珞遥


至1942年1月2日下午,日军第3和第6两个甲级师团对长沙的围攻已经进行了48小时,长沙城的东、南、北三个方向同时战火连天,戴罪立功的李玉堂指挥第10军死战不退,日军虽有小股渗透现象但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而在岳阳的日寇第11军前进司令部里,作战主任参谋岛村矩康大佐多次请求司令官下达反转令,阿南惟幾硬是不允。



第二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10月结束的,薛岳的第九战区固然损失惨重,第11军各师团伤亡也是不轻,仅仅时隔两个月之后的12月份,日军就再次发动对长沙的进攻本身颇为勉强。东京大本营仅仅将其界定为“牵制性作战”。无非让第11军向南突击一下,让陆军二级上将薛岳紧张一下,从而使第九战区不敢抽兵增援第四战区,确保广州日寇第23军顺利攻占香港,因为就在这个月的7日,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大本营已经从“中国派遣军”调出了第5、第18、第21、第33、第38等精锐师团,第11军所属的第4和第6师团也划归大本营直辖,也就是随时准备调出的意思,东京甚至通知阿南惟幾,第3师团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调走。在如此兵力紧张的状态下,第11军的牵制性作战最多只能“虚晃一枪”,根本不具备攻占长沙的条件、也没有这个作战任务。



然而薛岳琢磨出来的“天炉战法”给了阿南惟幾致命的错觉,战役于12月24日打响,强渡新墙河之后的日军各师团“进展”非常顺利,当面的中国军队纷纷溃败。因此第3师团长丰岛中将和第6师团长神田中将,在渡过汨罗江后均发来电报:要求在追击中“直取长沙”,参谋长木下勇和作战主任参谋岛田表示反对,认为此举超出了作战计划所规定的范畴。

因为华南方面的日军自12月18日开始进攻香港后,到圣诞节时英军已经投降,第11军的牵制作战目标遂告完成,理应收兵。然而狂妄的阿南惟幾不顾幕僚的反对、不顾兵力严重不足,不顾脆弱的补给线随时可能被切断,仍然于12月26日给前线部队下达了攻击长沙的命令。作为天皇侍卫官出身的阿南,为了说服参谋军官们,还罗列出五条必取长沙的理由。



第一是给重庆政府以“无声的威胁”,第二是把第九战区向华南转进的部队抑留在湖南,第三是证明给薛岳看看,调出若干精锐的第11军仍然有强大的攻击能力,第四是让湖南百姓感受到重庆政府的“不可靠”,第五是可以威胁第六战区的江南部分。接到报告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认为这五条“全是屁话”,要求阿南惟幾不得偏师深入,是否攻取长沙需要等候大本营和总军的通知。

然而就在这一天,阿南得到了东条英机在大本营会议上曾经夸赞第11军的消息,大意是薛岳试图牵制第23军进攻香港、而第11军又有效地反牵制了薛岳,效果大大地好。于是阿南惟幾感觉以目前的战果实在跌份,他在日记里写道:“对此深感惭愧,期待进一步发动一场果断的攻击”,因此不待“中国派遣军”回复,就以空投通讯筒的方式独断命令前线日军继续推进,将顶头上司畑俊六的命令抛在一边,阿南也是狂得没边了。



及至1月3日下午,攻城日军的身后已经出现了中国军队30个师的番号,薛岳的“天炉大阵”渐次形成,第11军的幕僚们急得快哭了,集体要求阿南惟幾下达撤退命令。然而狂妄的阿南仍然不为所动,坚持要再打打看,他认为只要第3和第6两个师团的鬼子们能在当夜破城,日军仍然能够依托长沙赢得战场主动权。傍晚时分,最先赶到的王甲本第79军先头部队,袭击了日军留在后方浏阳河渡口的一个工兵中队,百余鬼子全部就歼。

这就意味着第九战区的合围正在开始,在岳阳,第11军参谋长、副参谋长、作战参谋们围着阿南惟畿恳请下达“反转令”,阿南仍然在坚持:“第6师团投入战斗不久,还没有收到战果理所当然,不能过早停止进攻,还应该观察一下”,就在僵持中浏阳河渡口被袭的情报送达,阿南惟畿登时呆若木鸡,硬撑了五分钟后吐口:“好吧,反转”,说反转是好听的词,其实就是北逃。



已经晚了,第九战区调集的合围部队除第74军没有到达战场外,其他九个军全部在攻击线就位,1942年1月4日黄昏,薛岳在岳麓山指挥部下达总攻击令:以罗卓英为南方追击军总司令,率四个军向北压迫追歼日军;以杨森为北方截击军总司令,指挥留在敌后的两个军截击长岳古道断敌归路;以傅仲芳为西方截击军总司令,自西向东侧击溃退中的日军;长沙守军第10军亦转入追击作战,三湘大地烽烟起,漫山遍野杀鬼子。

日军两个主攻师团在第40师团的接应下狼狈逃窜,在中国军队的围追堵截之下,仓惶北撤的日军每退几公里都要扔下一片尸体,负责侧击的第37军140师甚至直接攻入岳阳郊区炮轰火车站,正在调动全部空军掩护撤退的阿南惟畿也被吓了一跳。直到1月16日,日军大部才艰难退至新墙河北岸原阵地,第三次长沙会战落幕。狂妄的阿南惟畿虽然承认战败,但是仍然硬撑着面子,离开岳阳回武汉前在黑板上写道:“今更莫把惊惧生,兵家胜败是常情”。



此次会战日军战报宣称战死1591人,负伤4412人,而第九战区公布击毙日军33941人,击伤23003人,双方的数字如此悬殊,说明既有薛岳夸大的成分,也必然存在日本人大大缩水伤亡数字的事实。至于第11军中将司令官阿南惟畿,却非我们想像那样被“撤职查办”,首相兼陆相东条英机深知阿南虽然狂妄自大能力一般,但与皇室关系深厚且军界人脉广泛,因此对11军的大败进行了冷处理,并未严厉追究阿南惟畿的责任。

半年之后,阿南惟畿居然荣升关东军第二方面军司令,日本人咋了?高层腐败也是家常便饭。


度度狼gg


不用说,最狂妄的莫过于淮阴侯韩信没有之一!他的狂妄也不是没有道理,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最能体现他狂妄的是有一次刘邦跟他喝酒聊天,趁着酒兴,刘邦问韩信,曹参能带多少兵,韩信仰头大笑,说最多2万。刘邦又问那樊哙呢,韩信又大笑着说最多5万。刘邦甚是不高兴(这些都是他的亲信部下,在他眼里这些都是最厉害的了)。又问那我呢?韩信微笑着说,最多10万,十万已经不少啦!“哦!”刘邦眼神都带着杀气,表现出十分的不满,又接着问,那么你呢,你能带多少?韩信哈哈大笑,狂妄无比的说,我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还有谁比着更狂妄的吗?刘邦给气的一拍桌子,那你说我怎么就能管着你呀!吓得韩信翻滚着跪倒在地,连忙作揖说到,我说的是兵,您带带将,将越多越好!你看,自古狂妄之人必然要有狂妄的资本,反应之灵敏,话语之轻巧,转瞬之间便给自己消灾于无形。没那能力,狂妄只会是no作no die!

话说回来,刘邦是位谨小慎微之人,而且生性多疑、也正因为韩信的狂妄无比,让刘邦忌惮他的能力将来他的儿子们会震不住他,所以最终的结局还是死于乱棒之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铭铭话古今


声明: 下面提到的人物,或道听途说、或掺杂着艺术添加,但是,他们都是历史长河中的“将军”人物,也都符合“狂妄”这个形容词,诸位当个故事看看就好。

阵前一声吼——谁敢杀我?

《三国演义》这本书大家应当比较熟悉,在这本书中,有这么一位人物,他叫魏延,一位三国中蜀国的将军。



按照故事发展,魏延的定位是一位有“反骨”的将军,能力也有,要不当不成将军,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魏延还有所顾忌,毕竟诸葛亮不是寻常人,魏延再狂,也不敢在诸葛亮那儿飘。

但是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就不一样了,开始逐步的飘起来了,诸葛亮何许人也,以神机妙算著称,在其去世之前,已经安排了身后事,对于有反骨的魏延,也做出了相应安排。

废话不多说,魏延的死,在于他的“狂话”,诸葛亮曾有锦囊妙计留与杨仪,锦囊上说明若是魏延太飘,便让其在阵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魏延对此话自然是不在意的,说出来又如何,谁敢杀他呢?



结果,魏延只是喊了第一句,其旁边的马岱便一刀将魏延斩于马下。

国际会议开枪的将军

这位将军叫路易斯·蒙巴顿,是上世纪时英国的海军元帅,关于他,曾经发生了一件非常苟的事情,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蒙巴顿在国际大会开到一半的时候,在会场上砰砰的开了两枪。


他为什么会在那样的场合开枪呢?

原因还是在于“冰块”,他拿枪打的是两个冰块,当时打过之后,一块碎了,一块没碎,没碎的那块不是纯粹的冰,里面夹杂的有木屑等东西。于是乎,这位将军在开枪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可以去造一个冰航母。会议现场不管当时是什么反应,我是认为,这个操作是非常“露脸”的。

这位蒙巴顿将军,最后在爱尔兰乘坐游艇时,被炸身亡。


說与山鬼聽


必须是冈比亚统帅叶海亚-贾梅。

实现的不了才叫狂妄,而叶海亚-贾梅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证明自己。

一:杠苏联。1985年,因援助协议未谈妥,冈比亚威胁“三天之内将苏联从地图上抹去”,苏联果然没有了。

二:杠欧洲列强。1995年,因贸易协定问题谈崩了,叶海亚-贾梅威胁“以远征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很恐慌,联合以人权问题为由制裁冈比亚。

三:杠美国。2000年,冈比亚爆发反政府游行,政府军使用机枪扫射游行人群,有一部分抗议人士逃入美国大使馆。

大使馆相当于国家的海外领土,冈比亚直接闯入美领馆,击毙示威人员,殴打了美领馆的工作人员,顺手还抢劫了这座大使馆。美国无可奈何,关闭了使领馆。

2002年,叶海亚-贾梅年,威胁“如若美国不放弃制裁,冈比亚将组成远征军踏平北美大陆”。

三:杠中国。2012年,叶海亚-贾梅与布什会谈中表示,一旦台海局势发生变化,冈比亚将出兵中国攻击中国沿海经济区,以防止台海局势扩大化。叶海亚-贾梅声称,冈比亚只需派遣1000人左右的海军陆战队就可以完全遏制中国的军事行动。

,中国大陆除了谴责冈比亚政府“不合时宜的幼稚言论”,不敢有任何后续动作。

四:杠联合国。冈比亚代表多次在联合国大会上辱骂联合国秘书长是“笨蛋”。





爱上历史爱上你


首先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将领都靠着自己的能力,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号。不过也有一些将军,他们自己的能力可能很不错,可他们的脾气却非常大,有一些甚至是非常狂妄。

那么在历史中,有哪些将军非常狂妄,他们为此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

第一个:项羽

项羽在年轻的时候和自己的叔叔一起生活,项梁为了要培养他,也是想让他读书,可他根本看不上读书人,死活不学。后来项梁又让他去学武艺,可他也瞧不上这些舞刀弄枪的人,照样也不学,之后项梁又让他来学习兵法韬略,


在项羽的心里,这些都是普通人的事情,他根本就看不上,不过他确实是有资本看不上这些东西,自己起兵之后横扫天下,成为主宰天下的霸王,他在成功之后,也变得更加狂妄。


入关中之后有很多人给他提出建议,可他一概不听,后来连他最信任的范增提出建议他也没有搭理。项羽堪称是把狂体现到极致,他也为此付出代价,他的手下曾经有韩信这些出色的人才,可由于他狂妄自大,根本不会听手下人的建议,也看不上手下的人才,不去重用他们。

结果他手下的很多能人都到刘邦那边做事,这些人的跳槽,直接就帮助刘邦的事业腾飞,并最终打败项羽。而项羽在狂妄的时候,自己身边的这些人也渐渐离开他,范增等人都先后离开他,由于这些人的离开,导致项羽身边到后面就已经没人可用,能留下的这些人也都是一些奉承他的小人,他的失败自然是无法避免,偏偏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点,在自己兵败垓下之后,他依旧是很狂,认为自己一生没有败过,如今的失败只是老天要灭他,楚霸王可以说是一生都很狂妄。



第二个:霍去病

霍去病同样是非常狂妄,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在自己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成为顶级的名将,他前后几次出击把匈奴打得大败,从他出道开始,就从来没有失败过,偏偏霍去病这个人是非常狂妄的一个,最直接的一件事就是他射杀李敢。


李敢是跟随他出征多年的部下,也是朝廷亲自册封的侯爵,并且还是名将李广的儿子,可霍去病为了替自己的舅舅出气,直接就趁着和皇帝出猎的时候把李敢给杀了。


这件事可不小,皇帝要杀人都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并且也需要一个明确的罪名,更何况是一个侯爵,李敢确实是得罪霍去病,可他这样的人不是说杀就能杀的,就算是他得罪武帝,也不可能随便就杀掉。


可霍去病根本没有理会皇帝和法律,直接就动手把李敢给杀掉,他这就不仅是狂妄,更多还是冷血,他也根本瞧不起自己的那些部下,在行军的时候自己是保持着贵族作风,注重享受。

当然霍去病是有着狂的资本,他不仅是武帝亲自培养出来的,和皇帝关系非常亲密,自己在朝中还是军队一把手,他们家族也是朝中最有权势的外戚集团,有这么多资本,他当然可以看不起任何人。


可他由于自己太过狂妄,老天也有些看不惯他的做法,结果霍去病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病死,很多人认为,以他的这个狂妄的个性,再活几年估计也会被武帝给除掉。


第三个:朱厚照

朱厚照是个有梦想的人,他从小立志成为一位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就像他的爷爷朱棣一样。可是天意弄人,命运没让他做大将军,而是给了一个比将军更拽更酷的职业—皇帝。


由于朱厚照从小的梦想的是做大将军、而不是做皇帝、朱厚照把后宫改成了妓院模样,把宫女打扮成了妓女,这些宫女们,三五成群地站门口假装招揽生意,一个个细腰翘臀,烈焰红唇,搔首弄姿


这还不过瘾、还经常跑出宫去、到前线参与作战。最后朱厚照死的很奇葩,他在湖中荡舟之时,不小心落入水中,被救上来时,因为肺里呛了水,不久得了肺气肿死掉了。


啊瞬


战国时期魏国庞涓:因为太高估自己能力而在马陵道上遭万箭射死.

秦国将军李信(李广祖先),因为太低估楚国大将军项燕的能力,饮恨兵败,从此退出了历史名将的舞台.

汉高祖刘邦,在彭城之战中,因为自己一方有五六十万大军而轻视了四处征战,以致师老兵疲的项羽,结果被项羽以五六万骑兵击破,自己落荒而逃,险些被擒拿。

东汉末年董卓,自以为掌握汉朝大权可以高枕无忧,所以放开手脚,展露暴虐残忍的本性,结果被王允以美人计杀死. 三国汉昭烈帝刘备,为兄弟报仇,轻视挂帅的年轻书生陆逊,结果被对方在彝亭以火攻破之. 西晋末年的南北朝初期,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几十万大军南征东晋,号称“投鞭断流”,信心满满,结果,被谢安等人施计破之,以致有了“草木皆兵”的成语.


清晨如风195


必须是白起!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被称为“千古第一战神”。 那么,白起狂妄吗?狂。

再厉害的将军也只是臣,他的主要职责就是上战场杀敌,他一生没有打不赢的仗,可惜就是太狂妄了,最明显的例子是长平之战中秦昭王听信范雎的建议没有攻下赵国。这让白起很恼火。从此不问军政大事,秦国的一切大小事务与自己无关。后来不管是秦昭王还是范雎来请或者道歉都不听,想想一国之主都来请了还不听那就是找死了,果然他的狂妄让秦昭王无法容忍,下令赐死了白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