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死得最有气节的三位皇帝

古代历史上死得最有气节的三位皇帝

在历史上,有不少皇帝被权臣玩弄于鼓掌之中,他们大都受辱含屈,不敢反抗,完全失去了皇帝应有的尊严。也有不少皇帝,在国破家亡之际卑躬屈膝,选择了投降,做了和平顺民,丧失了帝王应有的地位和气节。有这样三位皇帝,他们在面对权臣或国破家亡之时,敢于直面较量,视死如归,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保全了气节,从而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一、曹魏第四任皇帝曹髦

曹髦(241年—260年)即魏高贵乡公,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254年—260年在位。254年,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十四岁的曹髦被立为帝,实权先后由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握。曹髦只是一个没有权力的傀儡。

古代历史上死得最有气节的三位皇帝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专横跋扈,他规定,朝中一切大事都必须经过他的审批。当时臣强君弱,朝政腐败,司马昭篡魏之心昭然若揭,这让作为皇帝的曹髦非常愤慨。曹髦年纪虽小,对自己的处境却有极为清醒的认识。

曹髦明白,自己的皇位坐得不会稳固,曹魏政权日薄西山,司马氏随时可能篡魏夺权。但他并不想就这样接受自己的傀儡命运,于是一次命运的抗争,一场血战在曹髦的内心酝酿着。到了260年,曹髦20岁那年,暴风雨终于来了。

曹髦写了首诗《潜龙》,把自己比作受困的龙,说这条龙正受泥鳅、黄鳝的欺负。

小皇帝这是明摆着表达自己的不满。司马昭心腹贾充知道后向他告密,由此矛盾公开化。在这种情况下,群臣为了迎合司马昭,请加封其为晋公。曹髦却不吭声。司马昭厉声说:“我们司马家有大功于魏,加封我为晋公,难道你有意见不成?”曹髦面无表情道:“大将军开口,谁敢不从?”双方怒目而视。司马昭讨个没趣却不便发作,冷笑着退朝了。

曹髦憋着一肚子气回到后宫,心想:司马昭越来越嚣张了,竟敢在大殿上公然指责皇帝!身为君主,却要受大臣的摆布,这皇帝当得有什么意思?我不能再忍了,必须跟司马昭干一仗,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于是他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哭着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不能任他羞辱,你们要助我讨伐这个奸贼。”王经极力劝阻。曹髦从怀中掏出早已写好的“大字报”掷到地上,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决,虽死何惧?”说完,就去请示皇太后。

王沈、王业见势不妙,就飞奔至大将军府,将皇帝要造反的消息告诉了司马昭。

曹髦见自己得不到王沈等人的支持,决定单枪匹马讨伐司马昭。于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最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20岁的青年皇帝,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带着300多个太监、侍卫,踏上了讨伐权臣之路。

古代历史上死得最有气节的三位皇帝

王经匍匐在曹髦的皇辇前,哭着劝皇帝回去。可是,他的眼泪,没能阻挡住曹髦维护自尊的脚步。

还没出宫,曹髦就碰上了司马昭派来迎战的千余名禁军。这群禁军以司马昭的爪牙贾充为首,叫喊着朝皇帝扑了过来。曹髦仗剑大喝道:“吾乃天子也!你们突入宫廷,难道是想弑君吗?”

曹髦毕竟是皇帝,士兵们见皇帝动怒了,一时惊慌失措,呆立在那里。司马昭的手下成济问贾充:“这该怎么办?”贾充怂恿他说:“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这成济是个头脑简单的家伙,抓起长戟就向曹髦冲去,一戟刺中前胸……

曹髦死了。他不愿做傀儡,不愿重蹈曹芳的下场,而要做一个真正一言九鼎的皇帝,这就决定了他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位壮志未酬的皇帝,最终虽然失败了,但可贵的是,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胁下,曹髦没有软弱、屈辱和退让,而是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表现出了刚烈的血性、帝王的气节和人性的高贵。

二、宋末帝赵昺

赵昺(1272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赵昺是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

1278年4月赵昺在冈州即皇帝位,改元祥兴。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1279年3月19日 (农历二月初六),双方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张弘范分兵四路,对宋军发动猛攻。

当时,陆秀夫和张世杰做好了分工,他负责近卫皇帝,张世杰指挥战斗,各自严阵以待。

中午时候,潮水猛涨,局势渐趋平静。陆秀夫和张世杰正商议退敌之策,忽听元军帅船鼓乐齐鸣。陆、张不知道这是敌军发动进攻的信号,以为是元军战斗间隙饮酒作乐呢,就放松了警惕。不料,鼓乐起处,四面元军呐喊声起,千舰齐发,合围过来,这决定命运的最后一搏终于到了。

陆、张紧急分工,陆秀夫贴身皇帝周围,张世杰驱舰指挥迎击。张世杰还没有来得及有效地组织起抵抗,狂风里宋军船队中突然有一艘战船的桅顶绳断旗落,顷刻之间,几乎所有舰船的樯旗也随之飘落。宋军一片惊慌失措。张世杰见旗落兵散,大势已去,急忙调集亲兵,杀出重围,派一只小船去接小皇帝。

陆秀夫深恐有叛徒趁机向元军卖主求荣,又担心轻舟难以躲过元军蛛网般的战舰,招致幼帝被俘或遇难,就果断拒绝了来者的请求。

陆秀夫为了避免靖康之耻重演,当机立断,决心以身殉国。他身穿朝服,来到幼帝赵昺面前跪下,满脸凝重,恭恭敬敬三叩首说:“臣等不才,中兴之路绝矣。我大宋江山的徽宗、钦宗、恭帝因投降受尽了北人的屈辱。陛下不应重蹈旧路,当为国死难。”

古代历史上死得最有气节的三位皇帝

惊恐万状的幼帝似懂非懂地摇摇头又点点头。陆秀夫再次跪下向幼帝三叩首,趴在地上,让幼帝爬上他的后背,背起小皇帝,跳入茫茫大海,顷刻间君臣二人就沉没得无影无踪。

其他船上的大臣,宫眷,将士听到这个噩耗,顿时哭声震天,南宋在崖山的几万军民纷纷投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宋末帝赵昺虽然年仅八岁,还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但在那个被追剿逃亡的特殊时刻,气节观念早已铭刻在心。尽管最后投海是迫不得已,但在当时已别无选择。陆秀夫成全了皇帝,也成全了自己。

三、明崇祯帝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1644年),大明第十七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

古代历史上死得最有气节的三位皇帝

崇祯帝继位后虽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却也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太监王廉急告皇帝北京城即将陷落,崇祯帝在宫中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并辅助太子朱慈烺。

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崇祯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

天已拂晓,大火四起,崇祯帝重返皇宫,此时城外已经火光映天。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

崇祯帝上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皇帝没有离开京城一步,他是以自己的死,真正践行了君王死社稷的高贵气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