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你三歲以前在幹嘛?

玩泥巴、看動畫、還是跟隔壁小孩過家家?

斗轉星移20年,

如今的社會,新生命剛落地,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就打響了。

幾個月大的孩子,含著奶嘴,兜著尿布,被大人抱到早教中心上課。

不滿三歲,檔期已經排得滿滿當當。智商、情商、體能通通納入訓練範疇。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小南兩歲半,在父母安排下,每天輾轉於5個培訓班間。

累到坐不住了,媽媽就會像念緊箍咒一樣在他耳邊重複,

“你一定要努力考上XX幼兒園。”

半年下來,小南智商不見領先多少,但禿頂倒是破格找上門來。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這樣的新聞,令人啼笑皆非。

但笑過之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

中國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焦慮,已經往下延伸到了搖籃階段。


孩子一歲半,已經掉隊了

要過上體面的生活,你得有份好工作。

要有好工作,你得努力進名校。

而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就像九連環一樣,環環相扣。

一個階段掉了隊,往後恐怕只有節節敗退的份。

所以,在很多父母眼裡,孩子的起跑線,從受精卵階段就開始了。

香港 TVB 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真實地記錄了“被催熟一代”的殘酷成長物語。

二胎媽媽Irene,生頭胎時抱著讓孩子自由成長的想法,啥也沒準備。

當兒子一歲半,去面試幼兒園學前班,才發現各方面都被同齡人碾壓。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我問那個媽咪什麼時候去上的興趣班,她說六個月就開始上了。

“六個月時,我兒子還在家裡地上玩。”

吸取了這次慘痛教訓,Irene摩拳擦掌地準備給尚在肚子裡的二胎物色早教班,誓要讓她贏在子宮裡。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即便如此,她依然沒法拔得頭籌。

心機更深的父母,早已把起跑線提前到備孕期。

香港的名校喜歡接收一月份出生的孩子,他們就事先算好受孕時間,掐著點過性生活。

美其名曰:讓孩子贏在射精前。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內地小朋友的“奮鬥”軌跡,同樣也遵循步步為營的法則。

去年底,一個 5 歲男孩的豪華簡歷刷爆了朋友圈。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滿滿15頁的PPT顯示:

他一年閱讀500本英文書,每週寫3篇英文日記,識字量超過1500,足跡遍佈國內外30多個城市。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他愛好廣泛。

文史數理全面開花,在鋼琴、繪畫、游泳、圍棋等方面也小有成績。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簡歷一出,眾多網友無地自容:

“我這輩子恐怕都比不過這個孩子!”

的確,這是一份近乎完美的履歷。

但也正因為過於炫目,讚歎一番後,我心裡卻是百味雜陳。

一個5歲孩子,完成了成人都難以做到的事。

他得吃多少超越年齡的苦?

在自理都成問題的年紀,卻要被迫接受超前教育,且週一到週日無縫銜接。

這究竟是先發制人,還是透支未來?

還來不及理清頭緒,一大波深受刺激的家長就爭先恐後地進入賽道。

當搶跑成為常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不著邊際。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別人報10個興趣班,自家孩子就要學20個;

別人會背乘法口訣,咱們就得祭出奧數和編程;

什麼鋼琴、小提琴八級也不管用了,現在進小學前不拿個表演級都不好意思說……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早教智商稅,你交了嗎?

家長的瘋狂追捧,使得早教行業迅猛擴張。

早教班有多燒錢呢?

少則一兩萬,多則數十萬。甩大學學費幾條街也就算了,誇張的甚至比出國留學還貴。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高價背後,卻是遊離於監管之外的種種亂象:

教師沒有相關資質,經過短暫培訓就匆匆上崗;客源靠買賣,上課靠忽悠;未取得辦學許可證違規經營……

隔三岔五的,就有早教機構傳出虐童、停業、甚至卷錢跑路的新聞。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6月底,江蘇蘇州,900名家長被騙200萬

家長們為何如此捨得掏錢?

說到底,還是離不開早教機構天花亂墜的營銷套路。

首先,看似專業的顧問會告訴你:

0—3歲,那可是大腦黃金髮育時期,決定孩子一生呢!

接著,搬出有些年頭的科學理論,加以歪曲和誇大,配合亦真亦幻的個例,達到某種神乎其神的效果。

最常見的噱頭莫過於【全腦開發】。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左右腦分工不同,80% 的孩子只用了左腦,而右腦開發的記憶力和儲存量是左腦的100萬倍。”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當你被“塑造最強大腦,培養天才兒童”的藍圖搞得蠢蠢欲動時,

顧問們再趁熱打鐵來一番恐嚇。

將孩子身上的小毛病無限放大,徹底瓦解家長帶孩子的自信。

什麼規則感太差啦,專注力不夠啦……

最後,你焦慮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感覺不買就是耽誤小孩,將來得後悔一輩子。

批量生產偽神童

商業機構利用家長的焦慮心理,編造出五花八門的早教手段,反過來又進一步助長家長的焦慮。

風風火火把孩子送進早教班,殊不知血汗錢都交了智商稅。

今年6月,新京報刊發過一個專題,揭露全腦開發培訓亂象。

高大上的概念背後,是一場大型招搖撞騙。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首先,孩子的腦子又不是荒地,非得人為開發才能煥發生機。

正常的孩子,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邏輯思維、行為動作,進行創作、思考和學習。

其次,只有左右腦信息不能互通的「裂腦人」,左右腦才可能形成不同的分工。

所以,扯什麼左右腦分開訓練的,無一例外,都是耍流氓。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大腦這玩意,發育期遠比你想象中漫長。

兩歲前的早教活動,對智能幾乎產生不了什麼影響。

幼升小階段,之所以牛娃頻頻湧現,說穿了也不過是把一些並不複雜的知識提前學了而已。

為了讓家長在短期內看到孩子實實在在的進步,很多機構都會採取中小學教課模式。

要孩子一歲練加減法,二歲背單詞,三歲記公式……

試問這跟智力開發有半點關係嗎?

不過是將知識硬塞進孩子腦中罷了。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我曾經就見過一個量販式生產的「偽神童」。

飯桌上,媽媽問他,2的14次冪等於多少?

一天有多少秒?

256的平方根等於多少?

他都對答如流,看得我目瞪口呆。

現在的幼兒園小朋友,是要逆天啊。

誰知結賬的時候,有人隨口一問,我們現在總共要付多少錢?

這孩子卻抓耳撓腮,一臉懵逼。

媽媽不淡定了,掏出紙筆給他演算,

“把每個套餐的價格加在一起不就好了嗎?這麼簡單的加減法,以前都記過呀。”

原以為他是數學天才,其實他連最基本的數量意識都沒有。

此前展現出來的,與其說是數學能力,倒不如說是記憶能力。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學術界早就有多項研究表明:

搶跑帶來的早期優勢會在一至三年內被沖刷掉,甚至還可能出現逆轉。

“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盧梭的這句話,我想送給所有誤入歧途的父母。

很多時候,你們掏空自己的錢包,剝奪孩子的自由,換來的,不過是一籮筐空歡喜。

贏在起跑線的人生,沒勁透了

正如教育專家孫瑞雪所言,

“6歲以前的兒童根本不用學習任何一門技能,他所要學的是掌握技能的方法。”

對小朋友來說,玩耍和遊戲就是他們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也是激發自身潛能、發展興趣愛好的重要手段。

灌輸式的超前教學,不僅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會嚴重透支未來主動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小天才到後期成績滑坡,嚴重的還有厭學症兼各種心理疾病,搶跑光環不復存在。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記得以前小區裡有個出了名的牛娃。

在虎爸虎媽的敦促下,他從三歲起就過上了比社畜還苦逼的日子。

一天連上兩個幼兒園,放學後馬不停蹄地趕幾個興趣班。

就連吃飯、趕路的空檔,家長也要見縫插針地即興考察。讓他背個詩,或者拼個單詞。

晚上回到家,困到睜不開眼睛了,還要寫日記總結一天的學習心得。

日復一日的特種兵訓練,的確讓他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明日之星,在小學校園裡牢牢佔據霸主地位。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但進入中學以後,劇情卻急轉直下。

接連幾次月考,他連及格線都沒過。老師家長輪番召見談話,各種威逼利誘的招數都使了,成績還是毫無起色。

上個週末見面時,我幾乎認不出他來。

這孩子瘦了很多,眼神是遊離的,沒有任何那個年紀該有的光芒。

聊天過程中,我極力逗他開心,他卻始終不為所動。

問他學習上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他沉默良久,才慢吞吞擠出一句話:

“我覺得幹什麼都沒意思,活著也沒多大意思。”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這種喪氣滿滿的念頭從一個乳臭未乾的少年口中說出來,任誰聽了都會覺得詭異。

但回顧他的成長曆程,我震驚之餘,又覺得可以理解。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永動機。用百米衝刺的方式去跑馬拉松,結果多半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中段還沒跑到,精力和熱情已經消耗殆盡。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更有甚者,起跑線成了短命線,早早地抵達生命盡頭。

多年來,中國兒童自殺率穩居世界第一。

北醫兒童發展中心曾經發布過一組數據:

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

自殺原因中,學習壓力過重佔第一位。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我累了,想永遠睡下去。”

寫完這句話,9歲女孩小文割腕自殺。

當父母回到家中,踹開反鎖的房門,映入眼簾的,是滿地的鮮血,有些已經凝固。

多虧送醫搶救及時,孩子跟死神打了個照面後又被拉了回來。

事後媽媽看到小文的遺書,泣不成聲。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他們一心想讓孩子成“才”,卻不在乎孩子是否成“人”。

直到出了事才明白,孩子瘦小的肩膀,壓根承受不住如此鋪天蓋地的壓力。

如果可以選,那些不堪重負的孩子,大概寧願沒被生出來吧。

最好的早教是什麼?

說這麼多,並非勸大家通通放棄早教。

需要明確的是,早期教育不等於超前教育。

它的真正意義,是在尊重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為他們營造合適的成長環境,並且創造更多與自然和人互動的機會。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北大心理學副教授張昕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回他和朋友帶孩子在山中過週末,大晚上趁著月色泡山野溫泉。

朋友對孩子說:

“你看那棵松樹的葉子中間,掛著一顆大月亮,這叫『明月松間照』。”

“你看咱們腳下的泉水,把山林間的石頭都沖刷得亮晶晶的,這叫『清泉石上流』。”

孩子似懂非懂地跟著念「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張昕不解,

“他才 3 歲多,你現在教這麼複雜的詩句,指定學不會。”

朋友卻說,

“我不要他會背,我只想著也許有一天,他也能體會到我現在所體會到的,就是這兩句詩,和此刻的風景一樣,是美的。”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說真的,與其倚賴早教班,倒不如帶孩子深入生活當中,用心感受周圍的一草一木,一蔬一飯。

看魚兒躍出水面,聽樹葉在晚風中相互摩擦,記錄一株盆栽的生長,又或者趁春光明媚,踏上遠處綠油油的田埂。

那些信手拈來的元素,往往蘊含著滋養孩子生命的原始力量。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曾經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父母很多時候都是在花錢購買親子分離。

他們把陪伴和教育孩子的重任寄託在早教班身上,久而久之,自己倒成了甩手掌櫃。

實際上,親子互動才是早教的基石,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佔據不可撼動的地位。

算術、繪畫、圍棋……晚兩年學也沒啥大不了,但那些年缺失的陪伴,就像沒法倒帶的紀錄片,再好的老師也補不回來。

教育心理學博士鄧欣媚寫過,


“親密關係和安全感的建立,能夠使兒童形成自信和真正的獨立,為日後進入陌生的學習環境打好情感的基礎。”

說一千道一萬,父母全情投入,用愛澆築的陪伴,才是千金難買的早教課。


在萬物中,人類有人類的地位;在人生中,童年有童年的地位。

可身處成功學盛行的時代,有太多家長把成年人之間的嚴酷競爭無限度地轉移到孩子身上,吞沒他們的童年。

家長的用心良苦,成了孩子的痛苦之源。

在這裡,我特別想跟大家分享龍應臺寫給孩子的一段話: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把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你慢慢來。”

我花錢買來孩子厭學:偽早教,正在摧毀我們的下一代

拔苗助長的人,永遠不懂得靜待花開的樂趣。

我們活了幾十年都未見得有多通透,

憑什麼早早地給孩子規範什麼是成功,什麼是精英呢?

如果家裡沒有皇位要繼承的話,我勸大家還是抹掉那個無限提前的起跑線,尊重孩子的成長軌跡,陪他多走一段路,多看一處景。

繁華的人世間,你給我一片星辰大海,都不如給我一個能慢些長大的孩子。

讓我們一起把童年還給孩子。

在貌似無意義的日子裡,他們的好奇心會自然生長,他們的想象力會衝破樊籠,飛向廣闊無垠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