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历史上的赵国如何灭掉了“心头大患”中山国?

皇甫毛毛丶


历史界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即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中原大地割据势力纷纷崛起,先后出现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和战国七雄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历史上由于晋国爆发震烁古今的“三家分晋”,士大夫阶层发动兵变将原本富庶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即晋静公二年(前376),由晋国三大家族赵敬侯、魏武侯、韩哀侯将晋国坐地分赃变成魏国、韩国、赵国。三家分晋的结果使得中原大地原本5大诸侯国此消彼长的局势,演变成7个国家之间相互攻伐。

三家分晋原本就是一场谋朝篡位的不臣行为,自然在分赃上就显得不那么公平,特别是在版图疆域上,三国之间出现极其尴尬的局面。一是魏国地盘最大,但是从西北到东南走向的疆域被韩国横腰切断;二是赵国的版图相对完整,但是被中山国卡住咽喉;三是韩国的有着一块中规中矩的疆域,但只有别人一半大。最先魏赵两国最先看到这种版图弊端的是赵武灵王,他认为中山国将成为赵国发展壮大入主中原大地的最大障碍。

地理分布,直卡咽喉

最初赵国的疆域包括现在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四个省区以及河南部分地区,最为强盛的时期,一度将山东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纳入其中。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赵国灭掉中山国之前,东边与燕国、中山国、齐国相接壤。中山国作为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国,只能依附于三大政权之间生存。也正是由于中山国的存在,使得赵国与齐国接壤的区域几乎被阻断,这样的结果将会让赵国的邯郸地区失去与国都的交通联系,一旦发生战事,邯郸将处于孤立被动的位置,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洞悉局势的不稳定,开始谋划灭中山国的部署。

天赐良机,孤立中山

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1),中山桓公复国,重新建立父兄曾经一手建立的中山国基业,中山桓公是中山国第三代君主。此时的中山国经过第一次被晋国灭掉后,便开始一蹶不振,今昔不同往日,只能保持中立的态度,游走与各大诸侯国之间,看人脸色行事。

因为依靠低姿态的处世风格,使得中山国国力得到迅速提升。更是的马陵之战时,依靠齐国的支援,一举挫败强大的赵国,但此时的中山国已经开始有些骄傲自满。

燕易王哙在位期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齐宣王见到燕国大乱,赶紧联合中山国发兵攻打燕国,使得燕国彻底覆灭。虽然中山国在灭燕之战中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也使得中山国的名声彻底扫地,特别是之前保持中立低调的外衣被撕破。中原各国纷纷指责齐国的不义行为,逐渐地也就与中山国疏远起来。

房子战败,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十九年(前307),赵武灵王决定于信宫召集文武大臣,商量五日后,发动对中山国的进攻。等到赵国军队打到房子地时,被中山国的主力军队挫败,赵武灵王只好带兵撤回代国。这预示着赵国第一次伐中山以失败告终。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败退代国后,感慨说胡地中山,吾必有之,由此开始了历史著名的“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开始大规模推行改革,教导国民穿着胡服,练习骑射。虽然仅仅是不起眼的服装改革,却促进赵国经济和军事的极大增长。因为胡服是一种非常便利的服装,特别有利于在战场上拼杀。赵国的军队开始变成闲时为农,战时为兵的状态。

仅仅一年的时间,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6)。赵武灵王在军事上整顿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新型作战兵团,再次伐中山国。外交上为防其他国家干预,大量派遣使者到秦国、韩国、楚国、魏国、齐国进行广泛地外交活动,以安定周边邻国,为大举进攻中山国扫除外来障碍。

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前305),赵国开始大面积发动攻打中山国的战争,兵分南北二路,南路由赵武灵王带领赵袑、许钧、赵章统领,直击中山国中部地区;北路由牛翦统、赵希统领骑兵。北路两军会合曲阳,一连拿下丹丘、华阳、鸱之塞。南路军队一举得到鄗邑、石邑、封龙、东垣。顷刻之间,中山国失去30%的土地。

四邑求和,难逃灭国

赵国第二次伐中山国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山国派人割让四邑之地求和,虽然赵国答应中山国的求和。但在赵武灵王二十三年(前303)、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前301)分别发动两次灭中山国的战争,终于在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中山国彻底被赵国所灭,中山王奔走齐国,身死齐地。赵武灵王重新立一个中山国君作为傀儡,直到他的儿子赵惠文王登基后三年,彻底昭告天下,废除中山国君。享国255年的中山国从此在战国中除名。

清代学者王先谦评价中山国,这样写道:“晋屡伐而不服,魏灭之而复兴,厥后七雄并驱,五国相王,兵力抗燕而胜之,可谓能用兵矣。”这样一个顽强的小国能够在春秋战国当中存活255年实在是一个奇迹,虽然被赵国所灭,也非中山国无能臣无战将,实在是国力对比悬殊太大。


邓海春


本期话题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吞并位于赵国腹心之地的中山国。和赵国强大的军事力量相比,中山在战国时代只能算是一个二流国家,其自身的力量不足以抵御赵国的侵略。

但是长期以来,中山一直利用齐、赵两国的竞争与矛盾从中渔利,背靠齐国以与强赵抗衡。为了拆掉中山国的这个大后台,争取齐国的支持,赵武灵王可算是费尽心机了……

胡服骑射让赵武灵王的手里终于有了一支战力强悍的新式车骑,那接下来,赵国对外扩张的第一枪又要在哪里打响呢?事实上,在胡服改革开始之前,武灵王已经对信臣肥义发下了宏愿:

“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史记·赵世家》

鲜虞族建立的中山国就像一根尖刺哽在武灵王的喉咙口,拔掉中山的事儿他已经琢磨很久了。

武灵王为什么这么处心积虑地想要吞并中山国?

我们不妨看一看地图:都于灵寿的中山国从中部嵌入赵国的腹心,将太行山东侧的赵国版图挤压成一个危险的哑铃形状。两片主要领土邯郸和代地之间只能通过壶口以及漳水沿线的崎岖孔道保持微弱的联系。不先吞并中山,邯郸无法有效地向北方投送军力。遑论征服东胡、林胡和楼烦,就连保障代地的边境安全都成问题。

相比于兵强马壮的赵国,中山的国力军力俱为有限,在当时只能算作一个中等国家。但为了对抗赵国的兼并,中山一直背倚齐国,利用齐、赵之间的竞争与矛盾给赵国制造麻烦。

公元前377年,赵敬侯曾一度尝试攻略中山。赵军与中山先后在房子和中人展开激战。在强齐的帮助下,中山不但成功地守住了这两处战略要地,而且转守为攻,进兵围困赵国的鄗邑,导致鄗邑几乎失守。

武灵王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曾经态度坚决地表示过胡服骑射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向中山报复鄗邑之耻: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逺可以报中山之怨。”——《史记·赵世家》

要彻底解决中山问题,文章得从齐国做起。对此,赵武灵王是否已有预案?答案是肯定的。我注意到,在《赵世家》所列胡服骑射的大事编年中有这么一条看似蹊跷的记载:

(公元前307年)召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又取蔺、郭狼,败林人即林胡于荏而功未遂。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夫有髙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吾欲胡服。”楼缓曰:“善。”——《史记·赵世家》

司马迁的编年显示,这是赵武灵王第一次将自己的变法计划和盘托出。众所周知,肥义才是武灵王变法改革的主心骨。可武灵王首次对旁人袒露自己的变法计划却不是向肥义而是向楼缓去说的,楼缓这个人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赵武灵王召见楼缓的10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297年,楼缓当上了秦昭王的丞相,并在此后的两年中执掌秦国相权。这个赵国政坛著名的亲秦派人物于公元前306年——即胡服骑射的次年——出使秦国,他的出使正是受到了赵武灵王的直接委派。

武灵王派楼缓去秦国干什么呢?《战国策》载:

魏败楚于陉山,禽唐明。楚王惧,令昭应奉太子以委和于薛公。主父欲败之,乃结秦、宋之交,令仇郝相宋,楼缓相秦。楚王合赵、宋、魏之和卒败。——《赵国策·赵策四》

《战国策》的作者说楼缓出使秦国后,主政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依靠他拉起的齐、韩、魏三国军事同盟,于公元前298年联兵伐楚,在重邱大败楚军,斩杀楚将唐昧。

抵敌不住的楚怀王准备以太子为质向齐国表示屈服。一旦楚国投入齐国的怀抱,势必壮大齐国主导的军事同盟,这对赵国攻取中山十分不利。为了破坏齐、楚两国的联盟前景,武灵王凭借自己曾经扶立秦昭王的渊源,把楼缓推上了秦国的相位,再拉宋国入伙,组成另一个军事同盟以与齐国竞争。

从这里去观察,为了收服中山,赵武灵王最初的盘算应该是借重秦国的力量来制衡支持中山的齐国,而楼缓正是执行联秦政策的关键人物。

在胡服骑射正式启动前武灵王第一时间召楼缓相商,说明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将整军经武与攻取中山做成一揽子计划,通盘进行考虑的。

但是,赵武灵王制定的联秦政策并没有被贯彻到底,因为国际形势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就在伐楚行动结束后不久,齐国又联合韩、魏西征秦国,叩关函谷,开始了与秦国长达3年的鏖战。此时与秦国有同盟之名的赵、宋两国都阴持观望,按兵不动。

赵国的亲齐派政治家富丁趁机向武灵王作出了联齐以图中山的建议。富丁派司马浅向武灵王进言:

“我约三国,而吿之以未构中山也。三国欲伐秦之果也,必听我,欲和我。中山听之,是我以三国饶中山而取地也;中山不听,三国必絶之,是中山孤也。三国不能和,我虽少出兵可也。我分兵而烁孤中山,中山必亡。我已亡中山而以余兵与三国攻秦,是我一举而两取地于秦、中山也。”——《战国策·赵策三》

富丁的意思是,孟尝君率领三国联军顿兵函谷关下,伐秦之战已然陷入胶着。他要想打破僵局,夺取胜利,就不得不争取赵国的援手。我们不妨将计就计,告诉齐国人赵国可以加入联军作战。

但要想赵国全力以赴,齐国必先解除赵国的后顾之忧——要么,齐国联合韩、魏向中山施压,迫使它同意与赵国割地议和。如其不从,齐、韩、魏三国就断绝与中山的外交关系,将它孤立。

按照富丁的判断,齐国说服中山割地议和的可能性很小。一旦三国宣布与中山绝交,赵国独吞中山的机会就来了。吞并中山之后,挟得胜之兵与三国伐秦,赵国或许还能赶得上瓜分秦国的末班车呢。

鉴于此前楼缓在魏国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外交活动都没能成功离间齐、魏邦交,专倚秦国来制衡铁板一块的齐、魏、韩联盟,在短期内很可能无法为赵国带来丰厚的回报,倒是富丁的计策让赵武灵王看到了迅速灭亡中山的可能性。

因此武灵王果断决定接受富丁的建议,改换门庭,加入三国伐秦的阵列。

为了打败死对头秦国,齐湣王忍痛牺牲了中山这个小兄弟。他的釜底抽薪让让赵军进攻中山的脚步变得轻快了起来。

根据《战国策·赵策四》的记载,趁着齐国等三国联军伐秦的当口儿,赵军大举越过中山国的国境线,长驱直入,进抵滹沱河畔。坐落在滹沱河上游的中山国都灵寿随即暴露在了赵军的兵锋之下,灭国的丧钟已经为中山敲响。对赵国吞地自肥心怀狐疑的齐湣王派出戎郭、宋突进行外交斡旋,希望能在最后关头说服赵国主动退出侵占的中山国土。

赵武灵王是怎样打消齐湣王的疑虑,成功说服他允许赵国吞并中山的呢?段连勤《北狄族与中山国》一书分析说,赵武灵王向齐湣王开出的筹码是燕国。

也就是说赵国以不干涉齐国征燕为条件,换取了齐国在中山问题上的让步,故《战国策》写道:

齐、燕战而赵氏兼中山。——《战国策·齐策》

吞并中山,赵国去除了腹心之疾,从前代地与邯郸之间不绝如缕的危险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扭转。赵国这个沉寂了很久的国家终于翻开了属于自己的最辉煌的那一页。


参考文献:

段连勤《北狄族与中山国》

范祥雍《战国策笺证》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沈长运《赵国史稿》

杨宽《战国史》

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晋公子


一谈到春秋战国历史,大家总会想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其实在战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国家叫做中山国。可别小看这个诸侯国,人家厉害着呢。因城中有山顾名思义取名为中山国。它曾长期与多个中原国家作战过,因其国力较为强盛,被许多中原国家都视为强敌,尤其是赵国。魏国国君曾派出几员大将带领魏国军队前去对付中山国,派去的将领有吴起、乐羊。经过三年的辛苦斗争,魏国好不容易成功占领中山国。但中山国终究不是好惹的,没过多久又成功复国。尽管它如此顽强,最终还是被赵国所灭。赵国是怎样灭掉它的呢?

㈠为什么中山国会成为赵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任何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都是有原因的,不可能毫无缘由。中山国正好将赵国砍成两半,导致了赵国的南北疆域不能很好地密切联系。再加上中山国的存在,对于赵国来说是个隐患,因为如果等到其壮大后,中山国必会对赵国出手。因此赵国国君普遍认为,与其等到其羽翼丰满时,还不如早点把它干掉,毕竟对方如果过于强大,很可能会反过来灭掉赵国。因此中山国便成为了赵国的眼中钉,肉中刺,非除掉不可。

㈡提升赵军的战斗力,改革军队

赵武灵王是个有作为的君主,他一直都以为灭掉中山国为终身目标。可是要想灭掉一个国家,哪有那么容易。首先必须要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才有可能去打败强大的中山国。因此赵武灵王大力改革军队,每天让那些士兵习武,提升其战斗力。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一直都是骁勇善战的,因此,因此他命令全体士兵都去学习北方少数民族的优点,比如其骑射技艺。后来果然赵军的士兵们个个都被训成了能打胜仗的好士兵,战斗力那是杠杠的。

㈢赵武灵王宣布退位,全心全意对付中山国

赵武灵王这个人物真是不简单。他本是赵国国君,但由于国君每天要处理诸多政务,根本没有时间全心对付中山国。因此他便决定退位于自己的儿子,他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准备灭掉中山国。不得不说中山国能够被其灭亡,绝对有他一份功劳。大家也晓得中山国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似的,以前魏国好不容易占领了它,最后它还不是死灰复燃复国了嘛。因此想要灭掉它,就必须动作快而准,不能给其喘气的时间。


尚武菌


公元前307年,赵国在胡服骑射改革后,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步骑车混合兵团。随即对中山发动了试探性攻击,赵武灵王亲自率军,在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大败中山国主力部队,从南至北横穿中山国,一直打到无穷之门(在今张家口北),登城远望,长歌一笑:“无穷之门,乃先祖教我拓地无穷之远也!千里万里,我必有之!”

稍作休整,赵武灵王又率军穿越楼烦和林胡的势力范围,一路招揽三胡骑士,西至黄河饮马,最后登上黄华山顶,凭高远眺,一快披襟!

——胡服骑射其实只是一个手段,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将胡人彪悍的血液融入到赵人的身体之内,创出一支所向无敌的赵国雄师,灭中山,收三胡,吞强秦,继而一统天下,建不世之功。

事实上,赵武灵王的野心,远超当世任何一人,甚或百年之内,唯有始皇能与之比肩。

之后一年,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又亲自率军攻中山至宁葭(今河北获鹿北),以控制太行山的重要孔道井陉。

紧接着,赵武灵王派出大批心腹大臣出使各国,包括楼缓(拥有楼烦血统之胡裔大臣)入秦,仇液(白狄之仇犹国后裔)入韩,王贲入楚,富丁入魏,赵爵入齐……展开大规模的外交攻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告诉这些老兄:

——我们要正式收拾中山国了,你们若是识相,就不要多管闲事儿!

其他国家都好说,然而齐国,可一直是中山的后台大老板,它怎么会坐视赵国从容灭掉它的小情人中山国,进而威胁其东方之霸权呢?

这就到考验赵武灵王外交能力的时候了。“合纵连横”四个字乃是整个战国时代的主旋律,用的好能坐山观虎斗,用的不好却随时有身败名裂的危险,比如说可怜的楚怀王。

赵武灵王就是战国时代除苏秦张仪外少数几个能用好这四个字的人,他派出大批使团,一面与各国交好,一面挑动齐魏与秦楚两大集团互砍,目的只有一个,让列国特别是齐国卷入连年混战之中,从而不但无暇顾及中山,甚至还因要借助赵来均衡各方力量,而对赵国灭中山给予一定的帮助。

这下子中山国惨了,大靠山不但不帮忙,反而和死敌赵国站在了一起,现在咋办?拼了吗?

说实话,中山国能在列强的夹缝中生存数百年,还真是好有几把刷子。这个国家,虽是正宗的蛮夷“白狄”之“鲜虞”族建立起来的,却因其多年在富饶的河北平原上从事农耕,早已丢却了游牧民族的本性,其实基本上已经华夏化了。这是战国历史中最神秘的一个国家、也是最神秘的一个民族,据说他们拥有白种人血统,善于酿酒,能歌善舞,作奸巧冶,多美物,手工业极其发达。另外,在各国大多还在使用青铜兵器与皮甲的时候,中山国的士兵们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铁制兵器与铠甲了,可见其军事科技同样不可小觑。

图:中山国文物 错金银四龙四风铜方案座


可惜,中山国虽然拥有比赵国还要发达的文明,其游牧民族勇武彪悍的性格却早已在醉人的美酒与安乐的生活中被基本消磨光了。拼了?省省吧,还是保住小命更重要。

所以,赵武灵王对中山国的这些优势,基本上是无视的,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他对于怎么对付这些变种蛮夷,早已成竹在胸。

好,万事俱备,吞灭中山第一战,开打!

由于战国时代史料匮乏,此一战的详细情形未可获知,然而从这有限的资料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中山军情况不明,但赵军的出场阵容如此豪华,此役显然是一场大战,一场决定赵国与中山国命运的关键之战。

对于赵武灵王而言,这也是证明自己胡服骑射基本国策是否正确的重要一战,只能赢,决不能输!

所以,他将自己所有能动用的精锐全部压上了,包括自己的心肝宝贝、秘密武器——牛翦、赵希率领的万余名刚训练出来的新式骑兵——百金弩骑。

于是,赵武灵王的五路大军出发了,牛翦军从榆中出发进攻中山西部,赵希由代郡出发进攻中山北部,赵武灵王则亲率其他三路主力从中山南部突袭,地图上五条鲜红的箭头齐刷刷的,直指中山国都——灵寿(今河北平山)。

这是一场奇怪的战争,本属胡人一支的中山国士兵们穿着重重的铁甲,乘着庞大华丽的战车,怎么看怎么像华夏人士;本属华夏的赵国士兵却穿着轻便的劲装,骑着奔驰如飞的战马,怎么看怎么像野蛮胡人。

这个世界变了,你若不跟着变,必将活得很痛苦,看开些吧。

各条战线上的厮杀在中山国的领土上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时隔数年,中山国的士兵们第一次见识到了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新军,原来是如此可怕。

他们发现,赵军虽然只增加了一个兵种骑兵,其战术却突然间变得无比丰富起来。

那是当然的,如果没有骑兵,那么战术通常只有一种——平推战术。简单来讲,就是阵列一线横排,战车在前,步兵在后,缓缓超前平推,没有攻击重点,没有主攻方向,单纯的正面进攻,死打硬拼,简单粗暴,毫无美感可言。

而有了高机动性的轻骑兵,那可就不一样了,你可以迂回敌军车阵之后,攻其侧背,配合正面形成夹攻;也可以直接从敌军薄弱部分突入,贯穿敌阵,然后从其背后再次冲入,反复冲杀,把敌军之车阵搅得大乱,使之陷于崩溃;还可以断其粮道,破坏其后勤给养;甚或可以直接攻击敌军指挥部,破坏其指挥系统;总之,弩箭的速度加乘上快马的速度,赵武灵王的轻骑,绝对可以算得上当时速度最快的兵种,它可以在任意时间打击敌军的任意位置,让人防不胜防。

中山人被赵军层出不穷的怪异战术彻底打懵了,它引以为傲的步兵连弩队还未发数箭,就被冲上来的赵军铁蹄踏碎,后面坚固的车阵也被冲得七零八落,陷入各自为战的窘境,紧接着,鼓声如雷,蜂拥的赵国战车在步兵的掩护下随后冲杀上来,再给予中山军以最后的一击,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战事进行的出乎寻常之顺利。赵国的北路军,一路攻占了丹丘(今河北曲阳西北)、华阳(今恒山)、鸱上(今唐县西北)三处关塞。赵国的南路军,则接连夺取了鄗城(今高邑东)、石邑(今鹿泉市南)、封龙(今石家庄西南)、东垣(今正定县南)四座重镇,一路势如破竹,直逼中山国都灵寿。

然而,作为战国第八强,中山国也不是泥捏的,在最后关头,他们也祭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一群身着重甲,手执巨大铁杖的大力士,狄语曰“吾丘鸩”。

乖乖,这下子可不得了,只见中山国这群力大无穷的“吾丘鸩”,如魔神般现身人间,一个个挥舞着沉重的铁仗,“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顿时打得赵军人仰马翻,赵武灵王一看不对劲,赶紧鸣金收兵,好在赵国的骑兵速度够快,损失还不是很大。

“吾丘鸩”很变态,他们见铁杖揍不到赵国的骑兵,竟然“以车投车,以人投人” (《吕氏春秋》),个个好似打了兴奋剂一般。

好厉害,在冷兵器时代,这大概算是终结者级别的战争机器了。

赵军的骑兵只好且退且战,专射中山猛男们未被铁甲防护的地方,兜着圈子与他们玩作迷藏。这样不久,猛男们就撑不住了,狼藉的战场上,躺满了中山国力士的庞大尸体。这下子中山国彻底没戏唱了,咋办,投降呗!

中山王无奈,只好献上南部四座城池,向赵国求和。赵武灵王见好就收,准备休息一下再打,于是答应了中山王的求和。

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开始继续往北拓土,很快夺取了中山与代郡和燕国交接的大片土地,将中山完全裹在赵国境内,对其进行了严密的封锁。中山王见势不妙,赶紧联合北面的林胡与楼烦,妄图夹击赵国的代郡,结果遭到了赵军的痛击。赵武灵王干脆一鼓作气,将林胡与楼烦这些胡人全赶到了大青山以北,把他们的地盘收归己有,在此地建立了雁门郡和云中郡,使赵国北至燕代(今河北西北及相邻内蒙古地区),西至云中和九原(今内蒙古包头)的疆域连成了一片。

紧接着,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再次进攻中山,这次中山国遭到了致命的重创。“赵破中山,其君亡,竟死齐。”中山的国都灵寿沦陷,中山王逃往友邦齐国,最后死在了那里。

然而在齐国的压力下,赵武灵王不得不在中山另扶植了一个傀儡国王尚,但此时的中山国已名存实亡,成为了赵国的附庸。现在只要齐国肯松松口,赵武灵王伸伸手就能灭了它。

公元前296年,赵主父又统军大举进攻中山残余势力,这时候中山的保护神齐国正在攻打秦国的盟友燕国,无力再招惹赵国这么一个强敌,于是双方达成互不干扰协议。赵国最终顺利的灭掉了中山。

中山,这一个狄人最高最发达的神秘文明,终于在中国的历史中,彻底消亡,飘散在了现在石家庄附近的广袤原野之中。这些智慧的白狄人,从此也忘却了自己民族的称谓,在赵民族大融合政策中无声无息的与赵人,同化为一。

史书载: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赵独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


千古名将英雄梦


赵国灭亡中山基本上分了几个阶段,最终赵武灵王也成功的占领中山国。

内外情形

当时的战国国际形势,秦齐楚联合韩魏宋等国互相之间已经打的很混乱了,诸国没有多余的力气顾及中山国,再加上中山国参与公孙衍的五国相王活动彻底与自己的靠山齐国闹翻,又趁着齐国攻占燕国的时机趁火打劫,与燕国结下了死仇,这就意味着战国第八雄的中山没有了外援。而当时的中山王不像复国时候的桓公、武公,一心的崇文尊儒,甚至亲自跑到小巷子里拜访白衣的儒士,国家的风气已经慢慢转变,渐渐变得腐败和奢侈。

赵武灵王的试探

赵武灵王一直将中山作为人生目标,在支持中山国称王,挑拨了中山和齐国的关系后,派出使臣去中山国递交国书,其真实目的是派人探查中山国内情。使臣回来后,向赵武灵王提出了进攻中山的建议,关键理由就是中山国崇文尊儒,国家奢侈腐败,中山国必亡。

赵武灵王下定决心,于赵武灵王十八年派军试探进攻,经历了齐国攻占的燕国也趁火打劫,攻打中山国,但此时赵国国力还没有彻底的脱胎换骨,中山国国力尚存,先是打败了赵国,攻占了赵国镐邑,继而北上打退了燕国的进攻,中山国渡过了赵国的第一波进攻。

第二次的进攻

赵武灵王在失去镐邑后,痛定思痛,说服国内反对势力,开展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再次小试牛刀占领了中山国的宁葭。赵武灵王又北上林胡,取得了林胡的支持,同时赵国派出了几路使臣,继而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为接下来的大战夯实了基础。

在赵武灵王一系列动作的时候,中山国王也不傻,他看出了赵国的图谋,在向臣子寻求解决办法时,之前辅佐了三代中山国主却被冷落的司马赒自荐前往赵国,想办法通过外交得到和平,中山王同意了。司马赒到了赵国,向赵武灵王夸赞中山王宠姬的美丽,并说能够让中山王献出宠姬,从而让赵武灵王暂缓进攻,但回到国后中山王立马就封那位宠姬为王后,这个办法也就流产了,司马赒也因此事丧失了中山王的信任。要美女不成的赵武灵王已经做好了准备,发动了南北两路大军,这一次赵国在北边击败了中山国的军队,南边也攻占了中山国的四个郡邑,几乎是中山国三分之一的国土,中山国赶忙和赵国割地求和,赵国需要时间消耗这次的战争成果,也就同意了。

灭国之战

休息了两年的赵国再度发兵,进攻中山国,这次直接占领了中山国的首都灵寿,中山王逃往齐国,隔年之后赵国也占领了中山国的剩余地盘,但因为中山国实在重大,诸侯国在赵国占领中山时虽然没有做出反应,但对于这个结果还是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再加上中山人初期的反抗,赵国扶持了一个傀儡王尚,两年后赵惠文王废黜了中山王尚,并将其前往了陕西榆林一带,中山国彻底灭亡,而赵武灵王随着中山国的灭亡也很快就死在了赵国的内乱之中,完成了自己对于赵国和历史的责任。

中山国复国初期奋发努力,国家渐渐鼎盛,并在五国相王时达到顶峰,但正是五国相王意味着中山国的风气转变,从原先的务实转向了好虚名,一个千乘之国在得罪了自己的最大支持者齐国后,小国的下场便也注定了是灭亡。


天天故史汇


在战国时代,除了七雄之外,还有两个颇有实力的中等国家,一个是宋国,另一个就是中山国。赵武灵王吞并中山,与秦并巴蜀、齐并宋国一样,都是战国时代的大事件。下面我来略述一下赵武灵王灭中山之经过。

1、赵武灵王上台时,中山国之威胁

中山乃是狄人所建之国家,在魏文侯时被魏国灭亡。中山与魏国并不接壤,中间隔着赵国,故而三晋战争爆发后,中山摆脱魏国控制,二次复国,迁都灵寿。

中山复国后,赵敬侯乘其局势尚未稳固,在公元前377年与前376年两度大举进攻中山,捞了不少地盘。公元前369年,中山国修筑长城防线,以备赵国的突袭。随着秦、齐的崛起,公元前323年,韩、赵、魏、燕、中山五个国家互相承认王号,共同对付秦、齐。

赵武灵王上台时,赵国遭到魏、齐、秦等国的接连打击,几乎成为过街老鼠,屡战屡败。这时,中山国居然趁火打劫,于公元前314年突然发动侵略,在长子打败赵国军队。不仅如此,中山军队还向北挺进,击破燕国兵团。这个令人忽视的狄人国家突然发威,攻城略地,国土面积方圆千里,大小城池数十座,已成为赵国的劲敌。

赵武灵王痛定思痛,于公元前307年,开始“胡服骑射”的军事变革。

2、牛刀小试,三攻中山

中山国成了检验“胡服骑射”效果的试验场。

赵国的胡服骑兵一建立,就开始在实战中成长壮大。

公元前307年,赵国一伐中山。新骑兵牛刀小试,他们越过边境线,骚扰中山南部边境地区。赵武灵王给中山人传递了一个信号:漫长的战争开始了!

公元前306年,赵国二伐中山。这次进攻比上一次更加猛烈,深入到中山国的腹地,打到宁葭(河北石家庄西北)。长驱直入的奔袭,显示出新骑兵在机动作战上的优势。

中山国虽然是狄人国家,可是狄人并不以骑术见长,而是以步兵著称。据《吕氏春秋》的纪载,中山国多力士,“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也”。打仗过程中,可以把对方的车子抬起来,当作炮弹去砸毁另一辆车。对付这么一群力大无比的野蛮人,可远攻又可近战的骑兵大约就是其克星了。

公元前305年,赵国三伐中山。


征伐中山的赵国兵团编制如下:右军司令赵袑,左军司令许钧,中军司令是公子赵章,总司令由赵武灵王亲任。突击的重任交给两支机动性强很部队:一支是由牛翦指挥的车骑部队,另一支是由赵希指挥的胡、代两地骑兵。

在这次战争中,骑兵的重要性得到了证明。牛翦与赵希的两支骑兵,分两路出击,穿越山隘,在曲阳会师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续攻取丹丘(河北曲阳西北)、华阳(河北唐县西北)、鸱之塞(又称为鸿之塞,河北涞源南)。在骑兵打开局面后,赵武灵王率中军、左军、右军攻取鄗城(河北高邑东南)、石邑(河北石家庄西南)、封龙(河北石家庄西南)、东垣(河北石家庄东北)等地。

赵国兵团高歌猛进,中山举国震惊。在这种情况下,中山国只能委曲求全,以割四城为条件,向赵武灵王求和。赵武灵王考虑到中山的军事力量虽然遭到重创,实力仍不可低估,赵国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吞并其国,便见好就收,答应中山人的条件,把中山四城收入自己的地盘,并撤回军队。

3、中山国的灭亡

仔细研究这一时期的史料,就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赵武灵王进攻中山的时机,都选择在秦国无暇干涉的时候。秦国若无事,则赵国也按兵不动。赵武灵王显然一直没有忘记,秦国是最可怕的对手,他可不想在攻略中山时,秦国兵团出其不意地杀入自家后院。在攻略中山这件事上,赵武灵王不急不躁,保持着“稳扎稳打”的风格。

公元前303年,赵国四伐中山。赵武灵王趁秦国出兵攻打魏国及韩国之际,敏锐地抓住机会,攻打中山,捞足了好处后才返回。

在攻打中山国的同时,赵武灵王对林胡、楼烦两个胡人部落进行军事打击。公元前302年,赵国从林胡人手中夺取黄河北岸的九原,这样,河套平原基本上落入赵国之手。随着赵国不断蚕食游牧胡人的地盘,获得更多的牧场,拥有更多的马匹,赵国骑兵的优势也随之得到加强。“胡服骑射”后的军事优势开始体现,灭中山的时机已然成熟。

公元前301年,赵国五伐中山。该年秦、齐、魏、韩四国围猎楚国,南方战事不休,这给了赵武灵王在北方大展拳脚的机会。赵国的铁骑又一次践踏中山的土地。中山国被打得大败,首都被赵军攻破。有一些史书把是年当作赵亡中山之年,比如《战国策》的《魏策》中说:“中山恃齐、魏而轻赵,齐、魏伐楚,而赵亡中山。”

不过对照其他史料,赵国并没有完全吞并中山,但中山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几乎被赵师所摧毁。中山王战败逃亡到齐国,据《战国策》中《秦策》所载:“赵破中山,其君亡,竟死齐。”中山王逃往齐国后不久,病死在齐国。此后中山国人另立君主,继续抵抗赵师的侵犯,但这只可视为残余势力。

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率领精兵猛将对中山发动最后一战。尽管中山军队在新君主的领导下拼死抵抗,也只不过是以卵击石。曾经以步兵闻名天下的中山国,已经无力挽回自己的命运。双方的决战毫无悬念可言,中山军队全军覆没,国王成为赵国军队的俘虏。赵武灵王没有杀害中山王,而是把他放逐到了肤施(陕西米脂西北)。

至此,中山国的历史被终结了。

赵灭中山,是战国一大事件。进入战国中期后,经过不断的兼并战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终形成九国割据之局。赵武灵王灭中山,开启了战国后期更大规模兼并战争的先河。在此之前,秦略巴蜀,楚灭越国,都属于弱肉强食,而赵国吞并中山,则是强并强的战争。


回望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守护大中华纵横捭阖的血脉精魂。欢迎关注“君山话史”。


君山话史


很多人感觉赵国胡服骑射后轻松灭中山 但事实并非如此:

赵国灭中山国之战从公元前307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96年,合计用了12年时间。赵国能够灭中山取决于下面几个原因:

1、赵国在公元前306年开始的胡服骑射改革。没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强大赵国军队,是没有机会击败中山国军队的——因为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率军攻打中山国就以惨败而归结束。

2、中山国外来越来越孤立。在马陵之战后中山国采取和魏国、齐国结盟的策略,以抗拒赵国。但中山国:公元前323年,在犀首公孙衍的五国相王推动下称王,得罪了齐国;公元前314年,又趁齐国因子之之乱灭燕时,攻打燕国意图扩地,得罪了燕国;

3、中原争霸无暇理会中山国。公元前299年孟尝君成为齐相后一心合纵攻秦,齐宣王于是要求楚怀王共同联盟攻秦;但之后,楚怀王在张仪的劝说下,抛弃楚齐联盟,和秦国结盟;受到秦国进攻的韩国、魏国于是和齐国结盟,并在公元前301、前298年分别进攻秦楚联盟;随后秦楚交恶,导致楚怀王被扣押、楚国丢失土地而内外交困,实力大损;公元前298年后又形成了秦赵宋三国联盟对抗齐韩魏三国局势。总之,秦、齐、楚、韩、魏、宋等国都忙着合纵,根本没有多余的经历去干涉赵国灭中山。

楚国的衰落,是造成中山国被灭的一个重大条件。《战国策 赵收天下且以伐齐》中苏秦对赵王说:


昔者,楚人久伐而中山亡。

4、齐国为了拉拢赵国加入反秦联盟,以默许赵国灭中山为条件换取赵国加入反秦联盟。

《战国策 富丁欲以赵合齐魏》中司马浅劝赵武灵王脱离秦联盟加入齐联盟时说:


我约三国而告之秦,以未构中山也。三国欲伐秦之果也,必听我,欲合我。中山听之,是我以王因饶中山而取地也。中山不听,三国必绝之,是中山孤也。三国不能和我虽少出兵可也。我分兵而孤乐中山,中山必亡。我已亡中山,而以余兵与三国攻秦,是我一距离而两取地于秦、中山也。

这说明赵国之所以加入齐国的反秦联盟,是以齐国默许赵国灭中山的。

赵灭中山之战过程

1、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率军攻打中山国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同时燕国也从北方夹击中山国;但中山国也强悍,先是集中兵力在南方击败赵武灵王率领的赵军,并占领赵国鄗邑(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后挥师北上击败燕军,斩杀燕军大将。

2、公元前305年,在夺取了林胡地后,又在公元前306年外交秦、韩、楚、魏、齐等国避免其干涉后,赵武灵王率领20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军,以南北二路夺取了中山国三分之一土地;在中山国割让四邑求和后,赵国因为齐国的威胁,不得不归还所占的中山国土地。

3、公元前301年,赵国再次进攻中山国,攻破中山国国度灵寿(今河北灵寿),中山国王逃跑到齐国。

4、公元前300年,赵国基本夺取了中山国土地,而中山王也死在了齐国,但赵国依然不能灭中山国,只能通过扶立傀儡中山国王、逼迫中山国王割让国土的方式来侵占中山国土地,中山国不同意就攻打。史称“中山数割数伐”。

5、公元前296年,赵国废除中山国王,将中山国王迁徙到肤施,中山国正式被灭。

赵国之所以能够在战国中后期组织五国伐齐并取代齐国地位,和秦国抗衡,根本原因就在于赵国灭了中山,扩大了土地又免去了后顾之忧。就如同齐国灭宋后,齐国顿时达到全盛时期。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要知道赵国如何灭了中山国,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山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中山国是在春秋时期由白狄人建立的国家,国土在燕赵之间,因城中有山,故名中山国。中山国自建立以来都被视为异族,一直是中原诸侯国的心腹大患,以晋为首的中原诸侯国曾多次对中山国发动战争,却一直无法根除,中山国一直存活到了战国时期,趁着中原各国混战,中山国在中山武公的带领下从山区迁移到了平原地区,效仿华夏诸国的建制,建立都城,颁布法律军制,正式像一个国家一样治理。中山国渐成规模。

但好景不长,魏国在魏文侯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盛,收拾了一顿秦国后正不知向谁下手,便把矛头对准了中山国。公元前410年,魏文侯派大将乐羊率军借路赵国向中山国进攻,乐羊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占领了中山国。中山国被灭后,中山恒公从未放弃过抵抗,率领残余躲进太行山中继续坚持战斗。


公元前380年,此时魏文侯已去世十六年了,此时在位的魏武侯仗着强大的军队,频繁用兵,四处出击,终于不堪疲惫,国力开始出现下滑,中山恒公经过二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趁此机会,带领中山国人赶跑了魏国人,重新兴复了中山国。复兴后的中山国定都灵寿,国土大部分在赵国东北,把赵国分成南北两部分,中断了赵国邯郸和代地的路线。对赵国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公元前377年,赵国率大军进攻中山国,中山国军队凭借着对山区地形的把握,成功打退了赵军。次年,不服气的赵敬候再次发动进攻,皆无功而返。从此以后,中山国开始修筑长城,有了长城的屏障,再加上复杂的地形,这个顽强的小国再次站在历史的舞台上。此后几十年,中山国开始发展经济,扩展领土,国力逐渐强盛。成为了当时除战国七雄外的的战国第八强,国力不容小觑。甚至在后来诸侯国联合称王的时候也把中山国拉过来冠以王的称号,可见中山国的影响力。


当时,赵国国力不振。外有秦齐两大强国不断骚扰。内有中山国这个心腹大患。正可谓是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公元前326年,赵国在蛰伏一百多年以后终于迎来了一位自战国以来最伟大的君主赵武灵王。赵武灵王继位以后,稳定国力,频繁外交。在一众诸侯国都开始称王的时候明智的卸下王的称号,开始改革军制,发展国力,公元前312年,赵武灵王经过试点,颁布了胡服骑射令,赵国全国上下开始兴盛起胡服骑射的风潮,此后赵国军力大增,国力逐渐强盛起来。赵武灵王知道,中山国是赵国心腹大患,不灭中山国,赵国难以强大起来。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趁着秦国芈太后专权,魏韩自顾不暇之际,轻率大军开始进攻中山国,此次进攻,赵军以胡服骑射后的胡刀骑士为主力,抛弃了原来老旧的战车,竟战斗力惊人,中山国军队完全不是对手,赵军捷报频频,接连攻下丹丘, 爽阳,鸿之塞。又攻下鄗城,石邑,直入中山国腹地。此时赵武灵王深知六国不会坐视自己灭了中山国,又逢中山国遣使献城求和,于是见好就收,暂时放过了中山国。此后,中山国精锐尽失,元气大伤,灭国只是时间问题。又过了一年,赵武灵王又大举进攻中山国,围了中山都城灵寿,中山国又只得献四邑求和。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再度进攻中山国,又夺取了大片领土,至此,中山国再也无足轻重了。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终于灭了这个顽强的中山国,中山国在建国350余年后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赵国也随之强大起来,成为山东六国抵抗秦国的中流砥柱。


怀剑听雨


大家好,我是趣撩历史,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如题主所说,战国时期赵国的“心头大患”确实是中山国无疑。中山国是名不经传的一个小国,为什么说是赵国的“心头大患”呢,大家看下图便知。中山国整个国土都在赵国境内,说是“心头大患”一点也不为过。灭掉了中山国的便是在赵国推广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下面听我详细和大家说一说。

赵武灵王年幼即位,刚即位的那几年赵国内外交困。武灵王年幼不能主政,需要他老爹留下的亲信大臣来辅助处理政事。赵国对外的战事也多以失败告终,被秦国攻城略地、俘将杀兵,被欺负的够呛。

但是赵武灵王雄才大略,到了他成年后,经过他多年执政,终于找到了解决赵国困境的方法,那就是推广胡服骑射,让赵国全民皆兵。但是要改掉多年风俗和习惯,顶住方方面面的抵触和压力谈何容易。赵武灵王先和一些大臣商量推广胡服骑射,但是大家都不同意。赵武灵王就先自己穿上胡服,然后又亲自去游说叔父公子成。

赵武灵王对公子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在武灵王的劝说下,公子成终于同意了推广胡服骑射的方案。第二天,武灵王穿着胡服上朝,并且宣布推广胡服骑射。公子成带头同意,群臣一看国君态度这么坚决,只得遵照执行,在赵国大力推广胡服并招募士兵练习骑射。

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赵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也越发强大起来。赵国先后几次攻打中山国,攻城略地,逐步蚕食了中山国的领土和城池。最终在赵国的强大攻势下,公元前296年,中山国被赵国所灭。赵国最终解决了它的“心头大患”。 以上是趣撩历史的回答。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请您关注我,我会为大家奉献更多精彩内容!


趣撩历史


姬姓的白狄鲜虞建立了中山国,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西周初年,一说是在春秋后期。中山国几经迁徏,中间也曾经被灭国,后来在赵国和魏国的纷争之下得到机会复国,成为战国时期赵国的国中之国,大致地理位置在现在石家庄市、灵寿、平山、晋州一带,以灵寿为都城。

中山国复国之后,成为赵国的心复之患,赵国也同样成了中山国最大的威胁。于是中山国修长城,引水围鄗,攻守并举地对抗赵国。公元前323年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结成联盟。中山国国君从此称王。《战国策》说“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地域广大,而且称王后的中山国进入鼎盛时期,更成为赵国急于除去的心腹大患。

五国相王结成同盟是为了对抗秦国、楚国和齐国,按理说同盟之间应该互相策应。但是中国山在齐国攻打燕国时不但不帮助燕国,反倒趁火打劫又夺占燕国大片领土,完全不固相王之盟约背弃盟友,不重承诺。从此与燕国也反目成仇。

这时候赵国的国君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刚刚继位的时候就说过,“中山在我腹心”,出巡九门,为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可见相当重视这个问题。胡服骑射让赵国增强了战斗力,但赵国并没有急于攻伐中山,也不参予中原的诸国混战,反倒是频频出使,拉拢宋国,附首齐国,做好外交准备。

公元前305年,赵国举二十万之众大举攻打中山国,攻下鄗、石邑、封龙、东垣,势如破竹之下中山国不得不割地求和。此后,赵国不断蚕食中山国土地。《战国策*魏策》曰:中山数割数伐而随以亡。赵军攻下国都灵寿,中山王逃亡。赵立傀儡,后又黜。

赵国从此绝了心腹大患,其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