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這14個心理學定律掌握了,可能改變你的未來

心理暗示:這14個心理學定律掌握了,可能改變你的未來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

人都會受到心理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學習能力:當人處於陌生、危險的境地時,人會根據以往形成的經驗,捕捉環境中的蛛絲馬跡,來迅速做出判斷;

當人處於一個環境中時,會無時無刻不被這個環境所“同化”,因為環境給他的心理暗示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學習。

因此,人無時無刻不在受到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有強弱之分,但是心理暗示效果的好壞(正負)無法由人的顯意識控制,也就是不管你願不願意,不管你覺得這對你好不好,你已經受到心理暗示了,而且無時無刻不在接受心理暗示。它是人的一種本能,動物的各種行為的學習、危險的躲避習慣等,也都是由於心理暗示的作用才得以實現。

人們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會不自覺地使用各種自我暗示——自己對自己進行的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難臨頭時,人們會安慰自己:“快過去了,快過去了。”從而減少忍耐的痛苦。人們在追求成功時,會設想目標實現時非常美好、激動人心的情景。這個美景就對人構成自我暗示,它為人們提供動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心理暗示:這14個心理學定律掌握了,可能改變你的未來

一、吸引定律

當你的思想專注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你吸引而來。 近幾年比較火的《吸引力法則》,中國老祖宗說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類似的還有《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二、重複定律

任何的行為和思維,只要你不斷的重複就會得到不斷的加強。在你的潛意識當中,只要你能夠不斷地重複一些人、事、物,它們都會在潛意識裡變成事實。

中國有很多關於重複的故事和詞彙,“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水滴石穿”“鐵杵磨針”有人說,世界上就怕"重複",一件簡單的事,重複做,最終會不簡單。重複對一個人來說,也許是厭倦,也許是享受。在沒有目標的人眼中,"重複"是漫無天日的煎熬,在有目標的人眼中,重複是迎接光明之前的短暫的黑暗。在重複中,我們可以獲得經驗,在重複中,我們的人生會發生蛻變。經過不斷重複,我們就能破繭成蝶,我們的人生將會得到昇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快樂做!

三、累積定律

很多年輕人都曾夢想做一番大事業,其實天下並沒有什麼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積起來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災難都是累積的結果。“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四、輻射定律

當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影響的並不只是這件事情的本身,它還會輻射到相關的其他領域。任何事情都有輻射作用。“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心理暗示:這14個心理學定律掌握了,可能改變你的未來

五、相關定律

相關定律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繫,沒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獨立的。要解決某個難題最好從其他相關的某個地方人手,而不只是專注在一個困難點上。

世界上沒有孤立存在著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處在縱橫聯繫之中:積雲成雨,說的是雲與雨的聯繫;水漲船高,說的是水與船的關係……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事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繫著的統一整體。由於事物間的普遍聯繫,因而不同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一個問題的解決,往往影響到周圍的眾多事物。人們以事物間存在普遍聯繫這一客觀事實為依據,得出了"相關定律"。

六、專精定律

專精定律告訴我們,只有專精在一個領域,這個領域才能有所發展。所以無論你做任何的行業都要把做該行業的最頂尖為目標,只有當你能夠專精的時候,你所做的領域才會出類拔萃地成長。

專精定律即一學定律。一者,謂專精也,用心一也,專於一境也。謂之不偏、不散、不雜、獨不變也,道之用也。故君子執一而不失,人能一則心純正,其氣專精也;人貴取其一,至精、至專、至純,大道成矣。此自然界生產力之不二法則。

自古胸懷大志,能一者必成千古聖賢。黃帝曰"守一",唐堯曰"惟精惟一",管子曰"專一",老子曰"貞一",孔子曰"精一",釋迦牟尼曰"一境"(三昧),耶穌曰"樹一、恆一"(十字),穆罕默德曰"獨一無二",商羯羅曰"不二"。

天地之間能得一、得專精者方能大成,所以老子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為天一正。"老子說的一是大道的綱紀,即專精,惟精惟一,也是大道的用(大道的體是五德)。

心能得一、專精,需要用五德(仁、義、禮、智、信)來養五氣(神、意、魂、魄、志),五氣精純、充足時心才得以專一而生心術,乃得一技之專長。

五氣之重在於養志,鬼谷先師說:" 志氣不過是慾望的使者,慾望過多了,則心力分散,意志就會薄弱,就會思力不暢達。如果心神專一,慾望就不會多;慾望不多,意志力就不會衰弱;意志力不衰弱,思想就會暢達。思想暢達則心氣和順。心氣和順心中就不會煩亂。"。所以志大神足,神足意滿,意滿生魂,魂生魄強,大志者五臟得養,人得以和順,涵養得以高深;大志曏者,無怨無悔,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之得失;胸懷大志者意志堅定、唯求精專,可謂一心一意,壯志可酬。

古有胸懷大志者陳涉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三國志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管仲先師問曰:"能專乎?能一乎?"。

心理暗示:這14個心理學定律掌握了,可能改變你的未來

七、相信法則

當你對某件事情抱著百分之一萬的相信,它最後就會變成事實。馬雲說:“相信相信的力量”有一個成功減肥的例子:

知乎上一個網友過去一年體重直線上升,胖到親媽不認,幾乎每個人見了第一句就是“你胖了”,一開始不以為然,到後來刺激累計最終爆發,他突發奇想“我要讓每個人見我第一句話是你瘦了”。在那之後我拼命減肥,並在腦海想著人們看到他瘦了之後驚訝的反映,搜尋各種方法減肥,運動+節食。結果是:體重從180+到不到140,4個月瘦了40斤+。日思夜想的畫面,真的出現了,大家都特別驚奇他的改變。

八、期望定律

期望定律告訴我們,當我們懷著對某件事情非常強烈期望的時候,我們所期望的事物就會出現。如果一個人有自信心,對自己懷著期望,他就會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

以教學管理為例。不同的學生,其發展現狀及發展潛力都是不一樣的。老師如果高高在上,居高臨下,以成人的要求,特優生的標準看待一般的學生,看到的永遠只能是一無是處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是做不到對學生真誠以待的。如果老師真能蹲下身子看一看,那學生在老師的心目中就會變得高大。有了這種感覺,老師對學生的肯定、鼓勵就會發自內心,對他們的期待就會非常真誠,學生自然就能從老師的言談舉止中感受到這種真誠。

有一位年輕的女實習老師在接手一個班級的管理工作時,這個班的班主任對這位實習老師說:"班裡有一位特別調皮搗蛋的孩子,上課經常不認真聽講,腦子很笨,考試經常拖全班同學的後腿。"這位實習老師上課時特別注意了一下那個所謂的"笨孩子"。她發現這個孩子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裡,悶悶不樂。

於是,她走過去對這個孩子說:"我剛才聽你們班主任老師說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只要你肯努力學習,你就能成為咱們班最優秀的學生。"這個孩子聽了實習老師的話,眼裡閃出一絲光亮,後來他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成績節節提高。

半年後,當那位年輕的實習老師來學校執教時,這位調皮的孩子果然成了班裡的學習尖子。連他以前的班主任對他的變化也感到驚奇。

學生都是有個性的,其發展的能力、方向都不完全相同,對於同樣的問題,或是同樣的結果,放在不同的學生身上,其價值是不一樣的。就是在同一個學生身上,老師如果換個角度想一想,就會發現學生原來還可能是那麼出色。

因此,老師必須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讓學生在這些舞臺上大顯身手,這樣,學生的才能就能充分地展示出來。老師對學生的認識更深一層,對學生就會增添欣賞與喝彩,減少輕視與指責,老師的一言一行中就會充分流露出對學生的信任。

心理暗示:這14個心理學定律掌握了,可能改變你的未來

九、情緒定律

情緒定律告訴我們,人百分之百是情緒化的。即使有人說某人很理性,其實當這個人很有"理性"地思考問題的時候,也是受到他當時情緒狀態的影響,"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種情緒狀態。所以人百分之百是情緒化的動物,而且任何時候的決定都是情緒化的決定。 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歷:興高采烈的時候,看什麼都順眼,做什麼都順手;情緒一落千丈的時候,覺得自己什麼事都不順心,什麼都做得不好。其實,這就是情緒的強大影響力。德國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曾因自己的情緒變化,差點造成他人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十、因果定律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換句話說,當你看到任何現象的時候,你不用覺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必有其原因。你今天的現狀結果是你過去種下的因導致的結果。

古語言:"一份耕耘,一分收穫。"這是生命運行的必然衍生。只有辛勤耕耘、矢志不移的人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地位、名利和成功。瞭解這個道理後,相信那些失敗的人在抱怨自己運氣差的同時,一定也會總結一下自己曾經的付出是不是應該給自己更多的收穫。的人一生獲得無數次成功,有的人連一次成功的滋味都沒品嚐過。你是否想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失敗的人抱怨自己的運氣差,甚至將其推脫給客觀條件或外在因素;成功人士在總結經驗時,經常要提到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好運氣,但同時也強調了重要的一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多麼重要的一點,它有力地向人們詮釋了因果定律的關係。

十一、替換定律

替換定律就是說,當我們有一項不想要的記憶或者是負面的習慣,我們是無法完全去除掉,只能用一種新的記憶或新的習慣去替換他。

超級替換,讓消極暗示滾開。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在聽眾--潛意識,你必須說它聽得懂的語言,否則,它可能對你不理不睬。想成功就要給自己正面積極的暗示,這類語言的特點就是不帶否定詞,如果你說"我不怕",就很難完全改變潛意識裡的想法--其實你還存在恐懼心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你給自己的暗示帶有否定詞,是一種消極的暗示。

你應該做的是用另一種新的,而且是積極的言辭來代替消極的言辭,比如"我很勇敢"之類的肯定語句,並且只有當你投入所有的情感時才會產生較好的效果。有人說:"我們的神經系統非常'笨',你肉眼看到高興的事時,它會做出喜悅的反應;你看到憂愁的事,它會做出苦悶的反應。"因此,我們有必要多給自己積極的暗示,讓自己的神經系統保持積極。

心理暗示:這14個心理學定律掌握了,可能改變你的未來

十二、顯現定律

顯現定律就是說,當我們持續尋找、追問答案的時候,它們最終都必將顯現。

如果你相信你有機會成功,那麼你就一定能看見機會,只要堅持下去,你也一定可以成功。

十三、需求定律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帶有一種需求。尊重並滿足對方的需求,別人才會尊重我們的需求

馬斯洛——人生五大需求

1、生理需求,是個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如衣、食、住、行;

2、安全需求,包括心理上與物質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盜竊和威脅,預防危險事故,職業有保障,有社會保險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求,人是社會的一員,需要友誼和群體的歸屬感,人際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讚許;

4、尊重需求,包括要求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內在的自尊心;

5、自我實現需求,指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對生活的期望,從而對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義。

十四、慣性定律

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夠持續不斷去加強它,它終究會變成一種習慣。

小車往前行駛,當剎車時,車輛還會向前滑行,這在物理學中叫慣性。人的心理活動也有慣性現象,當一個人說“不”時,他會一直“不”下去;當一個人說的“是”越多,就越會答應某一件事。參加過會銷課程或者一些培訓課程的朋友應該很有印象,講師不斷地說對還是不會?是還是不是?下面的人一直在喊對!是!對!最終都成交了!

心理暗示:這14個心理學定律掌握了,可能改變你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