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后山人最爱吃的饭:莜面烩菜

庄户人出身的我,蹦跶了几十年感觉骨子里也还没逃脱庄户人的身份,不但庄户人身上的毛病一点也没有改 ,诸如渴了就想喝口井拔凉水;饭后爱用浑浊的蒸饭水泡着碗底的“残羹冷炙”喝;吃饭就喜欢抱着个大碗,噼哩啪啦,三八两下,风卷残云,狼吞虎咽般快点咽下,见了盘钵碗盏摆下一片,用筷子东夹一点西夹一点地来慢吞吞地嚼咬着吃,就觉得碍手碍脚吃不饱也吃不舒服。而且在吃饭上也改变不了庄户人的习惯,经常爱吃个不登大雅之堂的莜面,莜面里面还主要就喜欢吃个糊炖炖的莜面烩菜:真是没出息没方向也。

乌兰察布后山人最爱吃的饭:莜面烩菜

说起莜面烩菜。咱们首先说莜面,过去莜面加工起来麻烦,用碾子推,用箩子箩,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加工出来的莜面也是又粗又黑,吃到嘴里涩拉拉的,所以那时的人们讨厌吃它也绝对是情有可原的。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技术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就连加工莜面都是如此,人们把莜麦直接拿到磨坊花上几个加工费,就等着往回运面粉吧,且许多人已经不满足于吃带皮莜面了,而是吃剥皮莜面,也就是人们口里的精莜面,这种莜面又白又细又筋,姑且不说它做出的饭外表漂亮,刚吃起来口感就特别好,中国人吃饭讲究个色香味,精莜面因其各方面的优秀而完全可以对号入座。既然如此,我觉得吃莜面烩菜首选的莜面非精莜面莫属。

乌兰察布后山人最爱吃的饭:莜面烩菜

做什么样式的莜面?当然首推鱼鱼和窝窝,鱼鱼能手工捏最好,可以是在案板上搓出的一团一团的又长又细的鱼鱼,也可以是用双手悬空搓出的短细鱼鱼,还可以是用手掌搓出的大扁鱼子,但前两种在我看来最好。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或干脆不会人工搓莜面鱼鱼,那就退而求其次,拿拧莜面器拧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想方设法把拧出的鱼鱼在外表上和搓出的鱼鱼类似。我曾见过有人拧出的鱼鱼涩涩的,似乎每一根上都带着密密麻麻的小刺,像小毛毛虫,样子怪难看,这样的鱼鱼吃起来食欲一定也会大打折扣的。据我估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莜面有点硬,适当软点就可以杜绝这种情况;二是大约没有採到吧?人们常说做莜面一定要把莜面採得“放屁”才算採到了,也就是把和成的软硬正好的莜面採得发出“嗤嗤”的声响之后,再动手加工制作方可,没採到的莜面做起来难度大,出现一些故障也就不足为怪啦。另外拧出来的莜面鱼鱼摆放我觉得也应该有点讲究才对,把拧出的莜面鱼鱼在达到一定长度的时候,用手指头轻轻触碰它,让其无规则垂落,顺势撒开,最后让其不规则地蜷缩到蒸笼里,一层一层累加上去,至少表面像手工捏成的,感觉甚好。而很多人却不这样,齐刷刷地拧出一长绺鱼鱼,突然中途齐刷刷地剪断,顺着一个方向齐整整地摆下,总给人一种太规整的感觉,蒸熟了一挑一大片,齐截截涩拉拉的,吃起来肯定也不会舒畅。

乌兰察布后山人最爱吃的饭:莜面烩菜

窝窝当然一定是手工推出来的,过去人们往往在光滑的石板或坛盖上推,现在可选的推窝窝的材料太多了,但可惜的是会推窝窝的人不多了,一般年轻一点的家庭主妇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已经不再继承这门手艺了。也有的人说手捣窝窝也不错,顾名思义,手捣窝窝就是两个手掌把莜面搓成薄片,然后卷起来呈圆筒状放入蒸笼,但用这种方式做出来的窝窝从形状上看不齐整丑陋,质地上又厚,口感上也粗糙,反正我是不喜欢它,更何况有这手艺的人大概更少之又少了,想吃也未必能做出来,更就谈不上吃它啦。


乌兰察布后山人最爱吃的饭:莜面烩菜

闹好了一笼细正正白生生的鱼鱼或薄灵灵齐整整的窝窝,就该准备烩菜了,当然了乌盟人不叫烩菜而是叫熬菜。“烩”和“熬”都属于烹饪的一种方式,操作起来大同小异,都是把一些蔬菜等混在一起煮熟,但细分起来是有区别的,我并且觉得“烩”在档次上应该高于“熬”,但我们当地的农村人才不管这些呢,统统称为熬菜。

熬菜莜面,熬什么菜最好呢?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每个人因口味不同而应该有小小的区别。依我的意思,猪肉是必须的,首选五花肉或里脊肉,这些肉肥瘦适中又香,切为半寸大小的薄片最佳;土豆也是必须的,去皮切为不规则的块状最好,但不要太大;豆腐加点也不错,但最好是冻了的或油煎过的,切为半寸大小长方形状,一指头厚度即可;里面和的菜最好为豆芽或小白菜,其它圆菜、菠菜、葫芦等次之,或最好不用;最后还应该把又宽又厚的粉条掺入一些较好。准备好了这些材料,然后按照常规程序:炝锅、放各种佐料、加水,把各种食材在不同的时间段依次放入,直至熬熟。反正最终熬出的菜既不能太烂也不能半生不熟,尤其以土豆为基本标准,让它达到用筷子一夹就“皮开肉绽”,沙糊糊绵嗒嗒为止。

一笼筋溜溜白灵灵的鱼鱼或窝窝,一盆糊炖炖的熬菜摆上餐桌,再炖上半碗红丹丹的托县辣椒,同时把那指头肚大青彭彭的山东大蒜准备上几瓣。拿上一个大钵碗,舀上多半碗熬菜,再把红彤彤的辣椒拌进去,把莜面挑入,夹得碎纷纷地和熬菜一拌,啊呀,最正宗的后山人的莜面熬菜就彻底准备到位了。

此时,你就端起钵碗,举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往嘴里扒拉吧。估计这饭如果没有肚皮的限制,谁都可以像梁山好汉武松一样,没个三盆十八碗是顶抗不住的……

【作者介绍】王成海,男,网名一笼莜面,内蒙古察右后旗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一贯喜欢文学、历史,曾在各级各类报刊发文数十篇。近几年来由于身患重病,为打发难捱之时日,创办一原创文学平台(微信公众号)“老事旧人”,时至今日平台已经发文近一千期,有家乡乡土文章两千余篇,欢迎大家在微信上搜索“老事旧人”,予以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