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楼嗓子失声始末

王少楼,京剧老生,字兆霆。祖籍山东,1911年11月8日,宣统三年(辛亥)九月十八日生于北京,1967年1月22日,农历丙午年十二月十二日逝世。出身梨园世家。

王少楼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1919年拜张春彦为师学戏,家中先后延请了李鸣玉、雷喜福等前辈教授文武昆乱各种老生戏,同时由父亲教练武功。

王少楼嗓子失声始末

1923年,他12岁时正式拜余叔岩为师,从此时得余叔岩亲自指授,同年3月开始挂牌公演。不久入斌庆社科班,边演出边学艺,与李万春合作多年。出科后曾向高庆奎学戏,又特聘名琴师陈鸿寿操琴,并随陈鸿寿精研谭鑫培、余叔岩派系唱腔。遂成为蜚声艺坛的优秀青年须生,因天赋极佳又兼功底深厚,而受到京剧界内外特殊的重视。首次赴沪演出40天52场戏35个剧目,场场爆满,在京剧界传为奇闻。京、津、沪的报刊好评如潮,《半月戏剧》为他特发“王少楼专号”。 他曾为荀慧生、尚小云、雪艳琴等配戏,1930年5月参加程砚秋的“鸣和社”,与程砚秋合作达10年之久。

王少楼嗓音清润醇厚,以师承余(叔岩)派而称著于世。早年他与程砚秋搭班配戏时珠联璧合,被观众誉为"并时瑜亮",特别是在《朱痕记》、《汾河湾》、《武家坡》、《四郎探母》等生旦并重的"对儿戏"中,珠玉相辉,各极其妙,上座始终很好,曾使观众异口同赞。可是正当王少楼红极时期,突然嗓音嗄哑失声,而且连一点儿音儿也出不来。为此不得不中辍舞台生活,很多同行为之惋惜感叹,对其失声原因又都各说不一,其实这是受惊吓(或者说是受陷害)所致。

王少楼嗓子失声始末

王少楼的父亲王毓楼是京剧武生演员(梅兰芳发妻王明华之弟),此人视财如命,刻薄成性。后来获得一笔不义之财便却别舞台,专为其子王少楼充当"管事"。某次,王少楼应上海天蟾舞台之约演唱一期,而且上座甚好。演毕回京前,按照当时的规矩,名演员应将本期所得收入,拿出少许酬谢后台服务人员(即衣箱、把匣、锅炉和检场等人员),由于王毓楼重财轻义,竟破例分文不付,为此后台人员怨声载道,几经交涉毫无所获,大伙儿只得忍气吞声并准备伺机报复。

没多久王少楼再次来天蟾演出时,是与金少山等人合唱《法门寺》(金饰刘瑾,王饰赵廉),王少楼出场刚唱一句"小傅朋他本是杀人凶犯",舞台正中的房梁上突然跳下一名彪形大汉,直冲少楼头上砸来,幸好位置稍偏未被击中,但场内立即引起一片骚动。大汉也趁机逃掉。但王少楼则由于受此突然惊吓而淤血于喉,顿时音色大减,凑合着唱完这出戏,便启程回京治疗。但治疗无效,从此长期息影舞台。以后再经名医诊治与休息有所好转,正准备重作冯妇时,适逢程砚秋应约赴沪公演,地点仍是天蟾舞台。砚秋为使少楼忘却前嫌百般安慰,百般照顾,并劝其与自己搭班随行,还鼓励他到上海要重振雄风,以东山再起之姿奋翼沪上,重新赢得声誉。

少楼勉强应允,到上海的头一天打炮戏,是程、王与袁世海、谭富英、高盛麟、叶盛兰等人合演的《群英会》,少楼饰前半部的鲁肃。由于见台思往,触景伤情,精神再度受到刺激,加之情绪紧张,心情不好,顿时感到嗓子有些不适,没唱几句便突然全部失声,从此一蹶不振而彻底被毁。一位著名演员从此结束了宝贵的艺术生命,遭此不幸下场,确实令人惋惜。究其根源,诚然与其父王毓楼的不妥当做法至为有关。(原载 《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刘东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