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明朝青年一天的生活

寫在前文

不知道大家平常有沒有想過古代人是怎麼生活的,他們平常吃什麼,穿什麼,平常出行做什麼,又有什麼習俗。今天筆者這篇文章,就以明朝為例,全文以一個明朝人的視角,來帶大家瞭解一下一個明朝人一天的生活。

正文

我叫王狗拴,生於嘉靖二年,今年已經二十歲了。我出生於鄉下,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得病死了,那個時候因為家裡面窮,沒錢給父親看病,父親這病就一點點的把他給耗死了。

母親因為響應朝廷的號召,在父親死後就再也沒有改嫁,一個人辛辛苦苦的把我拉扯大。聽鄉里人說,再過幾年,朝廷就會因為母親守節多年,而給母親立一座牌坊。按照朝廷的規定,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家的差役就全免了,日子也會好過一點。

一個明朝青年一天的生活

如今我也已經成年了,所以母親也在四處張羅著給我說親成家。不過像我們這種窮苦人家,很少有人看的上,所以到現在我的婚事還沒有著落,母親為此很是著急。

這不這天母親又託人做媒,為我說了一門親事,約定見面的時間也快到了。

早上起來後,我床邊放上了昨晚母親為我準備好的衣物。有一頂四方平定巾,據說從太祖那會兒男人就時興戴這個,不過人家南方人卻戴著跟我們不一樣的瓜皮帽,聽說也挺好看的。

一個明朝青年一天的生活

瓜皮帽和四方平定巾

還有一身全新的圓領藍色長袍,這種長袍上長下短,由棉布製成,是母親為我準備的相親必備衣服。鞋子是七成新的粗布履,我記得是去年母親熬了幾個晚上才親手做出來的。所以平常我只穿蒲草編的草鞋,根本不捨得穿這個。

一個明朝青年一天的生活

勞作時的服裝

收拾打扮好以後,母親就喊我吃早飯。早飯照例是非常簡單的,白米粥再加上雜糧饅頭,還有醃製的蘿蔔乾佐餐,不大一會兒早餐就草草的結束了。一般只有農忙過後,母親為了犒勞我,才捨得下一碗熱騰騰的湯餅給我吃,平常是沒有這種口福的。

吃過早飯以後,媒人就來我家了。如果按照古禮,我們娶親是要依次進行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道程序的,不過如今已經簡化了,只有議婚、定婚、迎娶三道程序了。眼下我們請媒人說合就屬於議婚階段。

相親的對象,我母親早早的就打聽過了,女方早年喪母,僅靠父親一個人養大,下面還有一個弟弟。不過因為她父親一直從商,所以她家的家境倒比我們家要殷實。女方本人也是長相清秀,懂事乖巧,因為沒有母親,所以各項家務都會做。照我母親的話說,是一個過日子的好女孩。不過也因為她家家境殷實的緣故,我母親很擔心她看不上我們家。

所以母親從前幾日就準備了一些禮物,準備靠這些禮物為我爭取這門婚事。倘若女方接受這些禮物的話,這事情基本上就算是成了,因此母親挑選這些禮物頗費了一番心思。

在媒人的催促下,我趕著我們家的牛車,載著母親和媒人,還有準備好的禮物就趕往女方家。因為媒人和女方家比較熟識,所以在她的指引下,一路上走的還算順暢。

一個明朝青年一天的生活

出行方式——騾車和騎馬

兩個時辰以後,我們在約定的時間趕到了女方家。女方的父親和她的弟弟已經在家門口等著了,見我們來,連忙上來招呼。此刻我心裡很緊張,不知道該怎麼應對。還好媒人這個時候先招呼了上來,她簡單介紹了一下。然後母親先和女方父親打了個招呼,接著我又給他行了一個禮,就算是完成了見面的第一個程序。

​隨後我們被帶到了他家的客廳,看了他家的房子以後,我才感受到了兩家的差距。我們家只有五間茅草房,分別用來當我和母親的臥室,一間當牛棚,一間作廚房,剩下一件是儲物間。女方家卻是前後兩進房子,中間隔著一個一個大院子,客廳在後面,整體是磚木結構,比起我們家的茅草房要好了很多。這麼一比,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

一個明朝青年一天的生活

進入客廳坐下以後,女方弟弟沏了一壺茶分別倒給我們。據女方父親說,這是今年新產的龍井茶,他南下做買賣的時候特意換的。

接著媒人又當著大家的面,把我的大致情況給女方父親又介紹了一遍,著重誇了我幾句,說我勤勞踏實,年少持家,遵守孝道,又讀過幾年書,是做女婿上等的人選。

女方父親聽了以後笑了笑,他說其實對我家的情況,他私下裡也打聽好了,對我們家和我這個人他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窮了一點,但是一家人踏實本分,女兒嫁過去不會受欺負。日後帶我一起經商,我們家的日子肯定也會越過越好的。

不過他又說,今天讓我來也是為了讓他女兒親自看看我,等女兒同意以後,她們家才算沒有意見。然後他就招呼女方的弟弟,把女孩喊了過來,女孩給我們大大方方的行了一個禮,然後就退下了。

趁這個機會,我仔細的觀察了一下,確實像母親說的那樣,長相清秀,頗懂禮貌。我心裡的好感頓時增加了幾分。

然後女方的父親就讓女方的弟弟招呼我們,他退出了客廳,看樣子是去問女孩的意見了。過了不大一會兒,女方父親就返回了客廳,他笑呵呵的說,自己的女兒對這門親事沒有意見。母親聽了以後非常開心,用眼神詢問我的意見,我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一個明朝青年一天的生活

母親見我表態以後,也笑呵呵的說,承蒙不棄,我們家也沒什麼意見。媒人這個時候趁機說,既然這樣,咱們就一起坐下商量商量接下來的事情,早日把婚事給辦了。

此時已經日近晌午,按照規矩,如果這門親事女方同意的話,這頓飯是要在女方家裡面吃的。女方看起來也早有準備,過了一會兒,女方弟弟就把飯菜給端了上來,據他說這全是他姐姐的手藝,讓我們好好嚐嚐。

按照我們招待客人的習俗,客人是要坐在西邊的,然後菜餚五六盤就可以了。女方家就準備了一盤涼拌豆腐,一盤糟茄子,一盤絲瓜炒雞蛋,一盤芹菜炒肉,然後一盆甜湯,還有一盆水煮羊肉。一共四個菜,兩個湯,再加上一壺燒酒,這樣的飯菜用來招呼客人已經是高規格了。

一個明朝青年一天的生活

就這樣酒過三巡以後,女方父親說他有最近有一單生意,是去南方收購木材,然後運到北方販賣。如果我願意的話,可以一同前去,隨便學習一下,將來這也是一門賺錢的營生。原來女方父親主要做的就是長途販賣的生意,一年四季,除了木材以外,還要販賣糧食、棉花等物。雖說掙得不少,但是一年到頭也是在家待不了幾天,家裡全靠女孩一個人照應。想到這裡,我更加傾佩女方持家的水平了。

一個明朝青年一天的生活

答應了女方父親的提議之後,這飯也剛好吃的差不多了。我們一行三人就告別了女方父親,並且商量了接下來婚禮的流程。

回到家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母親挽留媒人在家吃飯,卻挽留不住,只好給了她一點報酬放她走了。因為母親今天高興,所以晚飯做的豐盛了一點,提議給我包了一碗鮮肉餡兒的餛飩。要知道,在過去的一年,我也就吃過兩次這種肉餡兒的餛飩。可見母親今天是有多麼的高興。

吃過晚飯以後,我早早的躺在了床上。想起今天一天的經歷,那即將到來的婚事,還有隨之而來的生意。以前離我那麼遙遠的事情,一下子全來了。我內心感覺恐慌,但是為了母親,為了我們這個家庭,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好這些事。

接著就昏昏睡去,我的一天就這麼結束了。

後記

這篇文章,以一個王狗拴的青年為主角,通過回顧了他一天的生活,帶大家瞭解了明朝的一些事,因為所有的細節都是來源於史料,所以為了大家能夠更好的理解,下面給大家做一些必要的解釋。

守節:按照明朝規定,女性在丈夫死後,必須要守節。據《明會典》記載:“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後不改節者,旌表門閭,除免本家差役。”

服飾:根據記載,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下令要求男性佩戴四方平定巾,此後一直為歷代沿襲。而在南方,則流行瓜皮帽。《明會要》:“洪武三年,士庶戴四帶巾,改四方平定巾。”

當時男性多穿圓領長袍,一開始為青色,到了後來顏色才變得豐富。鞋子主要是粗布履和草鞋,前者主要是正式場合穿,後者幹活的時候穿。

飲食:朱元璋曾經提倡宴席從簡,他還經常吃豆腐作為表率。但是到了明中期,民間逐漸變得奢侈,宴會食物也變得更加豐富。這一時期,像羊肉、豬肉、蘿蔔、芹菜、茄子、絲瓜等食物,也走到了百姓的餐桌上。

但是南北飲食差異仍然很大,南方以米為主,北方以面為主。而且明朝飲茶風氣盛行,有條件的人家都會儲藏一些茶葉用於平日的享受。

一個明朝青年一天的生活

婚姻習俗:明朝通婚一般講究門當戶對,明媒正娶,但是有個別開明的人家,更加註重對方的家族素質,而不計較財產的多少。按照周公六禮的規定,應該分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道程序,但是朱元璋下令,做出修改,民間嫁娶一律按照朱文工的《家禮》,把原來的六禮簡化為納采、納幣、親迎三項。

一般男方需要和媒人一起上門議婚,並且攜帶禮物。女方如果同意親事,則會留下禮物,並設宴款待。

經商:明朝中期以後,商業比較發達,長途貿易更是絡繹不絕。一部分商人以販賣為生,在各地販賣糧食、棉花、木材等大宗貨物。

一個明朝青年一天的生活

出行方式:明朝出行分為水陸兩種,陸路交通工具主要有騾車、馬車、牛車、轎子等,還有一些人直接騎在馬、騾子、牛的背上。水路交通工具主要就是各種船隻。

住房條件:明朝對百姓的住房條件有嚴格規定,《明史》記載:“庶民廬舍,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飾彩色”。而在民間,一般人家的房屋主要由茅草搭建而成,也就是“村鄉多茅房土屋,僅庇風雨,其如城中之制者,僅僅一二而已。”只有相對富庶的人家,才能住上土坯房和磚木結構的房屋。

以上就是我經過考證寫出來的一篇小文,希望大家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