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卒中康复的那些“坑”

我国卒中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尽管指南中推荐临床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但在康复过程中,很多患者家属甚至负责医师都可能犯一些错误。来自深圳大学总医院的康复科

主任宋鲁平教授详细解读了卒中常见的继发性功能障碍,同时提点大家如何避免康复中的常见错误。本文节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完整视频课程请戳文尾“阅读原文”观看。

继发性功能障碍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避开卒中康复的那些“坑”

继发性功能障碍是指卧床休息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固定(制动)、微重力等情况下,各种刺激减少,造成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由于找不到对应的责任病灶,难以判断原因,不易察觉,临床上神经内科医生往往容易忽视。

宋鲁平教授将其分为2大类,三大综合征(废用综合征、过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和三大卒中康复道路上的“拦路虎”(抑郁、疼痛和痉挛)。废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涉及全身很多器官和系统,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骨质疏松、脱钙、直立性低血压、肺功能下降、褥疮、深静脉血栓和便秘等。人体的结构功能甚至基因均为运动设计,是“用进废退、自我修剪”的,废用综合征是继发性功能障碍的普遍原因,部分可逆,后果可能较为原发病更严重。

避开卒中康复的那些“坑”
避开卒中康复的那些“坑”

卧床3个月~半年患者的小便甚至出现白色絮状物堵塞尿管,这并不是“脓尿”,而是脱失的钙盐。

避开卒中康复的那些“坑”

左侧是一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肌力、张力和感觉均恢复正常,但就因早期没有进行康复训练出现了关节变性,无法再行走。

避开卒中康复的那些“坑”

一般如果患者20天内如果未能康复治疗,便会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的特点是近端重于远端,大肌群和核心肌群萎缩严重。而核心肌群是完成所有运动开始的地方,是核心控制、姿势控制、运动控制的关键。

避开卒中康复的那些“坑”
避开卒中康复的那些“坑”

近期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可能参与了废用性肌萎缩的病理过程。

卒中康复常见误区之一

避开卒中康复的那些“坑”

早期通过健身器材进行力量训练(哑铃等),过度用力或运动量过大,加重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主要表现为运动笨拙,协调性差。大部分神经科医生,通常也会给出患者错误的建议,家属也不断鼓动其增加训练量,让患者从事过度的力量训练。过用综合征一般会出现在体质好,病情较轻、康复期望值高的患者中。

避开卒中康复的那些“坑”

卒中康复常见误区之二

避开卒中康复的那些“坑”

患者不具备行走的能力,没有做好行走前准备工作,就被家人拖拽着行走,造成关节反复损伤磨损严重,如果持续错误的康复方式,患者的关节2~3年后就会出现严重损伤甚至需要关节置换。

应如何避免?

避开卒中康复的那些“坑”
避开卒中康复的那些“坑”

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应树立早期康复的理念,帮助患者规范系统地进行康复治疗。

避开卒中康复的那些“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