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5%,真的没了

8月30日,保监会下达了一个文件:

4.025%,真的没了

以后,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一旦预定利率一旦超过3.5%就需要经过监管审批;

不超3.5%的话,只需备案即可,而以前备案与审批的分界线是4.025%。

差距有多大?

简单普及下,预定利率:

我们把保费交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拿这笔钱投资,会承诺按照一定的利率回馈给我们。

预定利率越高,那从保险公司返还的钱就越多。

跟钱存银行,是一样的道理,不等于你失去了机会成本。

那0.5%的利率变动,能带来多大的差距呢?

以50年为期限,3.5%和4%的收益率进行对比,假设本金都是100万,则:

50年后,以4%利率复利增长,能变为710.7万;

以3.5%的利率则变为558.5万,收益降低了21.4%

那同样的收益,所需保费,如果想在50年后拥有100万,则:

以4%的利率,现在需要缴纳14.07万的保费;

以3.5%的利率需要17.9万的保费,相比之下需要多花27.2%的保费。

期限越长,差距越大。千分之五的差距,就是这么令人咂舌。

为什么?

1.投资成本低

保险公司毕竟是商业盈利机构,既然给客户承诺了4.025%,保险公司自身的投资收益至少要不低于这个数字才能回本。

观察这两年保险公司的表现会发现,投资收益在下滑,来看一下近几年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

在此,引用一份统计报告《2017年72家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

4.025%,真的没了

可以看到,年化投资收益普遍在8%以内,而大部分公司投资收益率集中在4%~5%之间。

2.利率下行

放眼去看全世界的利率史,利率下行已然成为了必然的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利率越低。

4.025%,真的没了

而中国的利率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增速的放缓而不断的下降。

4.025%,真的没了

90年代初期,国内寿险公司的预定利率普遍很高,最高的能到8.8%。

这个水平现在高得惊人,但在当时并不稀奇,毕竟当年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都曾高达12%。

后来,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保险预定利率也随之调整。

1993~2013年,当时的保监会将预定利率的最高值定在2.5%。

2013年,预定利率2.5%的上限取消,由保险公司根据审慎原则自行决定。

一批公司率先将预定利率2.5%的普通型人身险产品提升至预定利率3.5%-4.0%。

2015年2月,万能型人身险费率改革启动。市场上也涌现出一批高预定利率的万能险,预定利率峰值刷新到了4.025%。

经典著作《利率史》说:“利率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反应:一个民族的智力和道德力量越强大,其利率水平越低下”。

对我们个人而言,低利率是一件“坏事”,因为这意味着我冒着同样的风险换来的收益却在降低。

在高利率环境中,我投资一个年化7%的产品是基本没有风险的,而在低利率环境中,我投资一个年化7%的产品却可能让我血本无归。

4.025%的意义有多大?

年金保险与其他的金融产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拥有「预定利率」,有且仅有的一种可以终身、长期锁定的利率的金融工具,而且无比安全。

在现阶段,4.025%利率已经超过绝大部分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

最关键的是,无论经济形势如何,银行利率如何,这个4.025%的预定利率是固定的,或者说终身稳定的,未来一辈子都有4.025%的年复利,活多久算多久,一直有效。

还记得1993,那些买了年金的,将利率锁定在8%。

后悔吗?

难怪有人称4.025%是薅保险公司羊毛的机会。

4.025%,真的说没就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