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心须实肾,补肾须实心;既要泻又要交,既要补又要通

《素问·六微旨大论》:“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后世医家多从阴阳两交、水火既济论述。

补心须实肾,补肾须实心;既要泻又要交,既要补又要通

什么是 心肾不交

心肾不交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心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

补心须实肾,补肾须实心;既要泻又要交,既要补又要通

为什么会心肾不交

久病伤阴、房事不节、思虑太过,情致郁而化火。或外感热病,心火独亢等原因都可导致心肾不交。根据中医的五行理论,心属火,肾属水,心火必须下降到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称为心肾相交,或者叫水火相济。如果思虑过度,或者心情抑郁,心火亢盛,就会心神不宁。向下损耗肾水,肾失阴液濡养,或者过劳伤肾,则腰酸、头晕、健忘。且肾阴不足,肾阳相对偏亢。中医认为,每个脏腑都有阴和阳,理想状态是两者平衡。肾阳相对偏亢就会出现手心热,咽干口燥,舌红等假(虚)热的表现。

补心须实肾,补肾须实心;既要泻又要交,既要补又要通

症状分析及调理方向

心阴不足: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则: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主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偏肾阴亏:面红﹑骨蒸潮热﹑手足心热﹑牙齿动摇﹑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象弦滑或尺脉旺。

治则:滋阴泻火。 主方:知柏八味丸加味。

补心须实肾,补肾须实心;既要泻又要交,既要补又要通

调理须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方法,不同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一般处理方法,原则是:补心须实肾,补肾须实心;既要泻又要交,既要补又要通。

重要提醒: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状的具体用药,且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

②图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③有任何不明白之处,请在私信及评论区留言,我将竭尽所能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