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存款≠存款!銀行主推的保本產品,竟然藏著"小心機"?

結構性存款≠存款!銀行主推的保本產品,竟然藏著

最近的投資圈可以說十分熱鬧,各類產品波動不斷。很多人都害怕虧本,不敢輕易入市投資。但這樣的話手中的閒錢怎麼打理呢?銀行自然成了人們關注的地方。

結構性存款≠存款!銀行主推的保本產品,竟然藏著

很多人選擇銀行,主要是為了既保證本金的安全,又能穩穩當當拿收益。於是很多銀行將結構性存款作為熱推產品。在很多人看來,雖然銀行保本理財的產品沒有了,但結構性存款確實是一個絕佳的替代品。

結構性存款起投門檻低,一般都是1萬元起。而且它是"定期存款+期權"的模式,即在存款的基礎上,加入一個金融衍生品的架構,比如跟匯率、黃金、股票等掛鉤,從而確保本金不會虧損的同時,收益率也會在一個區間內徘徊,從而達到保本保息的效果。

但是,結構性存款的產品結構還是決定了它並不是真正的"存款",反而更像是理財產品。有的銀行以保本保息的"存款"產品為賣點進行宣傳,其實並不算完全正確。這主要是因為年底許多銀行都有攬儲壓力,為了保證能夠吸納更多的用戶,銀行對某些產品的宣傳也會更賣力一點。

結構性存款≠存款!銀行主推的保本產品,竟然藏著

當然,不管結構性存款的本質是什麼,它比普通存款收益高是事實。所以即使知道了銀行的"小心機",很多人還是願意衝著結構性存款的預期最高收益率購買。然而,所謂的最高收益率雖然很吸引人,但能不能拿到還是一個問題。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結構性存款的收益會在一個區間內波動。如果一款結構性存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最高為4.8%,但如果在觀察日內與之掛鉤的匯率、黃金、股票等等產品達不到約定的區間,投資者恐怕只能拿到預期的最低收益率,其收益基本上和定期存款收益差不多。

根據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共有1169只結構性存款到期,其中人民幣產品1130只,平均收益上限為4.16%,平均到期收益率為3.69%;同時披露預期最高收益率、到期收益率的產品194只,有42只未達到預期收益率上限,佔比為21.65%。也就是說,達到預期收益率上限的產品不足8成。

結構性存款≠存款!銀行主推的保本產品,竟然藏著

而隨著監管新規的實施,監管層近期也陸續出臺了一些監管文件規範結構性存款業務,一些產品運作管理不規範、誤導銷售的問題將會得到遏制。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產品的規模和利率很可能都會出現階段性下降。

不過,銀行畢竟還有一段相當長時間的過渡期,而結構性存款為銀行帶來的攬儲收益,也註定了它不會被銀行輕易割捨。所以短期來看,至少在年末攬儲這一關鍵節點,結構性存款的發行規模未必會下降。

結構性存款≠存款!銀行主推的保本產品,竟然藏著

而作為投資者而言,在選購結構性存款產品時,不能只看最高收益,還必須具有一定的風險偏好,可以接受可能的零收益情況,並做好持有到期的準備。同時,投資者最好對金融衍生品有一定的瞭解,這樣才能夠根據《產品說明書》中的信息,更好地甄選有可能取得高收益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