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應該具備的本領大全(公務員必讀!)

點關注,不迷路!專注發佈體制內職場、時政動態,公文寫作

吾有一朋友,在鄉鎮任主要領導。仕途上,他是一支績優股,可謂春風得意,錦繡前程,成為一方諸侯指日可待。就在他的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忽然傳聞他已向組織提出了辭呈,後經證實,確有其事。所為何故?熟悉他的人都是百思不得其解。

幹部應該具備的本領大全(公務員必讀!)

因為曾經和我共過事,所以我對他非常熟悉。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我也為之困惑。論年齡,剛剛不惑之年,正是男人創業的黃金時節;論人品,他工作過的幾個單位,從群眾到幹部,無不對其有口皆碑;論能力,20年的鄉鎮工作經歷,從一般幹部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對於基層工作,早已是輕車熟路,完全可以做到運籌帷幄;論家庭,賢妻幼子,條件不錯,能幹的妻子是他的堅強後盾;論身體,別說大病,就連感冒的次數也不多;論背景,雖說出身農家,據說也還有一定的人脈關係......無論從哪一方面,我都無法找出其辭職的理由。

於是,作為朋友,我決定做做工作。幾杯酒下肚,話閘打開。面對我的質疑,他滔滔不絕的訴說著鄉鎮工作的艱辛:常年累月面對應接不暇的酒局,層出不窮的麻煩,晝夜不分的作息而感到身心疲憊。那一天,他肯定的告訴我,下這個決心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而且頗有破釜沉舟之勢。他在向組織彙報前,從未向任何朋友提及,因為怕友人的車輪戰動搖自己的決心。事後知曉,但木已成舟,別人的勸說也就無濟於事了。

望著他濃密的頭髮中蹦出的些許白髮,充滿倦容的臉上露出的果斷神色時,我知道我說的一切都是多餘,而他依舊侃侃而談。內心深處早已厭倦了這種週而復始的無序的生活,換個環境,雖然相對平淡,但工作相對單純,生活相對規律才是他人到中年以後夢寐以求的生活目標。

至此,我已無話可說,反過來,對於他所做的決定多了一份理解。正如他所言,本人離開鄉鎮也僅僅兩年多時間,對於鄉鎮工作的艱辛以及鄉鎮幹部的苦楚,應該深有體會。

誠然,我在鄉鎮也工作了整整2年,從湖區到山區,從一般幹部到鄉鎮領導。完全可以說,我對鄉鎮工作了如指掌,對鄉鎮幹部的艱辛刻骨銘心。離開鄉鎮也是在我的迫切要求下才如願以償。

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因為對鄉鎮工作知之甚少,所以對鄉鎮幹部存在諸多誤解。“山高皇帝遠、不修邊幅、吃吃喝喝、蠻橫粗暴、無所事事”等等貶義詞常常用在鄉鎮幹部的身上,甚至有的人開口閉口“鄉鎮幹部怎麼怎麼”,一副高高在上的神態,儼然鄉鎮幹部低人一等一般。

客觀的講,這些觀點和看法對絕大多數鄉鎮幹部而言,有失公正。無數事例證明,在鄉鎮久經鍛鍊的幹部,歷經磨難,綜合素質相對全面,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更勝一籌。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在鄉鎮工作多年的幹部進入機關工作,無論什麼崗位,基本上拿得起放得下,甚至遊刃有餘;反過來,久居機關的人初到鄉鎮工作,無論是誰,都有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

作為過來人,我和那位友人一樣,有著同樣的感受,鄉鎮幹部的滋味,彼此心知肚明。啥滋味?記得在某鄉鎮工作期間,一位鄉鎮老領導曾經告誡我,要做一位稱職的鄉鎮幹部必須具備的條件,頗為經典。概括為九個方面,迄今為止,我仍然記憶猶新。

“會學”:農村工作錯綜複雜,牽涉的政策法律法規許許多多。下村工作尤其是處理麻煩和糾紛時,常常涉及到相關的政策界限和有關的法律條文,此時鄉鎮幹部必須胸有成竹,傍木而行處理每一個具體問題,這樣才能使群眾心悅誠服。要做到這一點,靠平時的學習和積累。會學習,不斷的充電,才能應對複雜的農村工作局面。

“會講”:講是鄉鎮幹部的一項基本技能。接待群眾來訪,協調各種矛盾,參加各種會議,都必須發言。尤其是村上的會議,從村幹部會到黨員組長會,甚至一定規模的群眾大會,鄉鎮幹部往往是主角,講話水平的高低對整個會議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鄉鎮,如果不會講,幹部肯定寸步難行。

“會寫”:現在鄉鎮辦公室所寫的材料,主要是兩部分,歲末年初的迎檢材料和正規會議的格式化材料。平時其他場合的講話發言和情況彙報等,基本上都是“誰主管誰負責”,從工作計劃到個人總結,從民情日記到大小會議的講話,都要動筆,誰也無法代勞。要寫、會寫,也是鄉鎮幹部的基本功之一。

“能吃”:鄉鎮幹部走村串戶,吃的是百家飯,有時吃碰飯。這個時候,無論餐桌上擺的是什麼,也無論是否喜歡,別無選擇只能吃;當在村裡處理比較棘手的問題時,耽誤了吃飯是常有的事,代銷店裡的副食品,方便麵也只能吃。另外能吃還體現在和他人比拼上,比吃肉比吃飯等等,不一而足。

“能喝”:鄉鎮幹部隊伍裡,女性一部分,男性幾乎百分之百喝酒。據我的觀察,其中好酒者不到百分之十,絕大多數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在鄉鎮,幾乎天天有酒喝。下村工作要喝,鎮裡來客要喝,招商引資要喝,項目建設也要喝。村裡喝谷酒,上面喝瓶子酒;夏天喝啤酒,冬天喝白酒,甚至有的時候是啤酒白酒紅酒交織著喝。鄉鎮領導一頓飯趕幾個場子敬酒,也是常有的事。聯絡感情、融洽關係、爭取資金、引進項目,使鄉鎮幹部不得不推杯換盞。酒宴結束,目的雖然達到了,但已是醉眼迷離。

“能熬”:上面機關裡的幹部每到下班時間,關門走人雷打不動,而鄉鎮幹部則不然。由於責任制調整、維穩、徵地拆遷等等,麻煩纏身而不得不堅守崗位,挑燈夜戰那也是常有的事,有時甚至通宵達旦。每每此時,鄉鎮幹部就必須“耐得煩、霸得蠻、熬得夜”。偶爾睏意襲來,抽個空隙洗個冷水臉,振奮精神繼續戰鬥。倘若遇上“吵人命”的麻煩,常常要熬上幾天幾夜,直到問題解決。

“做得”:身體健康,頭腦靈活,反應敏捷,敢於做,善於做,這些都是“做得”的內涵。農村工作不是紙上談兵,要靠幹部親力親為去落實;農村工作錯綜複雜,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農村工作不能蜻蜓點水,要有腳踏實地的作風。身體健康氣魄足是敢於做的基礎;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是善於做的前提。

“忍得”:縣令是七品芝麻官,鄉鎮幹部是未上級別的幹部。無權無職但責任不小。常常出現“老鼠進風箱——兩頭受氣”的狀況。天天與農民群眾打交道,難免會遇到性情暴躁,口無遮攔之人,說幾句不三不四的話甚至罵上幾句,此時作為幹部不能與之計較,只能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另一方面,上級的任務都是指令性計劃,會一開,行政命令隨即下達,而到鄉鎮,很多事情不是開個會就能落實到位的。有時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但仍與領導的要求有差距,這個時候,批評也就接踵而至。縱然有諸多的客觀原因,也不能分辨,只能強裝笑臉,重整旗鼓。

“捨得”:當鄉鎮幹部特別是班子成員,天天早出晚歸,根本沒用節假日的概念。家就像一個旅館,只有晚上才回來住宿。家中事務包括小孩的教育基本無暇顧及,家裡的擔子就撂在其配偶身上。為了工作,先要捨得小家。其次,鄉鎮幹部還要捨得投入。與質樸的農民群眾打交道,既不能像小商小販一樣工於心計,奸詐狡猾;也不能一副居高臨下高高在上之模樣。要帶著真誠,捨得投入感情,把農民作為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農民群眾的信任,有舍才有得。

......

二十年的農村工作經歷,我見證了農村面貌的日新月異,見證了農村政策的不斷調整和完善,親自參與了農村裡大大小小的各項事務。置身其中,一直以來,老領導的淳淳教誨記在心頭,伴我成長,伴我走過了二十年來的每一個日子。

二十年風雨兼程的日子,我從一個毛頭小夥變成了一個穩重的中年漢子。在基層,度過了我人生中的青青歲月。在鄉鎮期間,確實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付出很多很多,但也是這一段工作歷練使我成熟。點點滴滴,最是難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