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糾正的常見不良飲食習慣

國人常見的不良飲食習慣

1.吃得過鹹。據統計,全國人均吃鹽量為每天10克以上,其中以東北人最高,達18克。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應把食鹽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吃得過鹹會明顯增加高血壓、胃癌等病的發病率。

2.吃味精過多。增加了人體對鈉的攝入量,而鈉元素對人體有害。因此,吃湯菜等宜用雞精、蘑菇精等代替味精。

需要糾正的常見不良飲食習慣

3.烹調多采用煎、炒、烹、炸等方法。喜歡吃炒菜和油炸食品,這增加了患癌症的機會。

4.吃飯方式多為集體進餐。又喜歡相互夾菜,這增加了疾病的傳染概率。

需要糾正的常見不良飲食習慣

5.吃含脂肪較高的紅肉。吃白肉的比例較小。

6.喜歡吃剩飯剩菜。由於習慣了節儉,所以一有剩飯剩菜就捨不得扔掉。

需要糾正的常見不良飲食習慣

7.喜歡吃各種滷肉。但製做滷肉時加入的肉桂、八角、、丁香、椒等香料不但性溫燥,容易讓人上火,而且由於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黃樟素,有一定的誘變性和毒性,容易致癌。所以,患有各種炎性疾病和慢性肝病者應少食滷肉。

8.喜歡吃動物內臟。動物內臟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而膽固醇是誘發與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

需要糾正的常見不良飲食習慣

9.很多地區的人喜歡吃鹹魚、鹹肉、鹹菜等醃製食品。這不僅增加了鹽的攝入量,且由於醃製食品中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還增加了患癌症的機會。

10.偏愛零食小吃。吃這些零食小吃,要麼是口味,要麼是所謂的減肥。長期吃堅果也容易帶來消化道黏膜的損壞,容易引發食管方面的腫瘤。

中國居民膳食平衡寶塔

平衡膳食寶塔共分五層,包含我們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寶塔各層位置和麵積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

需要糾正的常見不良飲食習慣

穀類食物位居底層,每人每天應該吃 250g-400g。

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層,每天應吃 300g-500g 和 200g-400g。

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於第三層,每天應該吃 125g-225g(魚蝦類 50g-100g , 畜、禽肉50g-75g,蛋類 25g-50g)。

奶類和豆類食物合居第四層,每天應吃相當於鮮奶 300g 的奶類及奶製品和相當於幹豆 30g-50g的大豆及製品。

第五層塔頂是烹調油和食鹽,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g或 30g,食鹽不超過6g。

膳食寶塔沒有建議食糖的攝入量。因為我國居民平均吃食糖的量還不多,少吃些或適當多吃些可能對健康的影響不大。但多吃糖有增加齲齒的危險,尤其是兒童、青少年不應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