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是這樣稱呼“豬”的。

在古代,皇帝或一些家族長輩為凸顯自己的尊貴性,往往讓其治下的臣民或後代避其名諱,正所謂“國有國諱,家有家諱”。比如:唐朝時期禁吃鯉魚;唐太宗李世民為避自己名諱改觀世音菩薩為觀音菩薩,至今仍叫其名;徐世勣為避唐太宗名諱改為徐勣;李世民之弟李玄霸為避清康熙帝玄燁名諱,被清朝人改為李元霸等。此種情況,不勝枚舉。在此,分享一下明朝人為避國姓“朱”的情況。

明朝人是這樣稱呼“豬”的。

公元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從此,中國進入了最後一個漢族人建立起來的政權——大明王朝!明朝享囯276年,在此期間由於皇帝姓朱,所以朱姓成為了明朝的國姓,明朝也被稱為“朱明王朝”。由於“朱”與“豬”同音,為凸顯朱姓的尊貴地位,明太祖朱元璋雖然不避諱,但老百姓卻不再說“殺豬”、“吃豬肉”等字眼。因為“殺豬”容易讓他人聯想到“殺朱”,要是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此事到官府告個謀反罪,十顆腦袋都不夠砍的。那麼此事該怎麼辦呢?

明朝人是這樣稱呼“豬”的。

我們都知道豬身體肥碩,憨厚可愛。所以為解決此問題,朱元璋御賜其名為“肥肥”,後有大臣建議將“肥肥”改為“豕(shǐ)”或者“彘”。於是,老百姓們就用它們來代替豬的稱呼,稱“豬”者所剩無幾。然而到了正德年間,由於明武宗朱厚照自己屬豬,又姓朱,而且他覺得豬憨態可掬、十分可愛,所以他下詔不許百姓養豬、殺豬。但他個人喜愛吃豬肉,依舊在宮中食用,史載“內批仍用豕”。內閣首輔大學士楊廷和看不慣,以禮部祭祀所需三牲(牛、羊、豬)貢品湊不齊為由勸諫明武宗廢除此項詔令,他於是下詔准許。

明朝人是這樣稱呼“豬”的。

明朝滅亡、滿清入關後,人們將“肥肥”、“豕”、“彘”等名稱改回了“豬”。並且清朝皇室貴族們還更喜歡聽人說“殺豬”、“吃豬肉”,這樣在他們心裡上獲得一定的滿足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