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明朝宦官專權的階段性,梳理明朝宦官干政為何是必然的?

宦官從先秦以來便在宮廷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

自東漢以前的宦官不一定都是閹人,東漢後宦官全部使用閹人。因宦官照顧皇帝起居和後宮生活,所以歷代帝王大多嚴禁宦官參政,抑制宦官的權力。

但明朝是一個特殊的朝代,以為明朝幾乎從開始到滅亡的過程中,宦官都有著很大的權力。明朝的滅亡有很多的因素,宦官專權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因。

一、宦官干政的各個階段

其實在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后,還是很注重對宦官的限制的。他嚴令宦官參政,並不準他們識字。明太祖曾在宮門口掛上鐵牌,上面寫著“內臣不得預外事,預者斬”,可見明太祖對宦官的管理之嚴格。《大明律》中也規定官員如果和宦官私通,兩者皆斬,妻子和孩子流放到二千里外。

1.明成祖重用宦官

明成祖時期開始重用宦臣,經過幾任皇帝對宦官權利的加強,宦官制度已然隱隱成為凌駕於法律和其他官員之上的一個階層,多個宦官權傾一時,從此宦官制度便貫串了整個明朝時期。

簡述明朝宦官專權的階段性,梳理明朝宦官干政為何是必然的?

明成祖在起事時便依靠宦官探聽宮內的消息,成祖稱帝后,因感覺自己自己皇位得來的不夠名正言順。所以便依賴太監們監視官員,並設立東廠,專門抓捕有反動傾向的官員和民眾。明成祖廢除了朱元璋不準宦官識字的規定,在宮內設立了書堂讓宦官讀書,授予了宦官很多權力。

雖然明成祖任用宦官,但他個人文韜武略、能力出眾,能夠完全的掌控宦官。使宦官僅僅充當了其控制朝廷和官員的爪牙,宦官雖然有不少的權但不至於禍亂朝政,更不可能達到專權的地步。

明成祖對宦官的重用使得宦官成為了皇帝平衡內閣和朝堂大臣的工具,此後的官員大多貪圖享樂,不理朝政,甚至有數年不上朝的現象。故《明史》中評價說“蓋明世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自永樂間始。”

2.明宣宗和明英宗依賴宦官治政

明宣宗繼位後為防止叔父奪權,更加依賴宦官,並給予了宦官“批紅”的權力,從此宦官才走進了明朝的權力中心。

簡述明朝宦官專權的階段性,梳理明朝宦官干政為何是必然的?

明英宗時期,王振掌權司禮監,權傾一時。王振欺英宗年幼,依賴小皇帝對他的信任,貪汙違法、賣官求榮、迫害朝臣。正統十四年,蒙古率兵進犯明朝,兵至大同。

王振為了能夠效仿周公青史留名,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征,在他的脅迫下,英宗到前線督戰,最終被俘,二十萬明朝軍隊失陷,史稱“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後,1957年將軍石亨、宦官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幫助明英宗奪取明代宗的皇位。再度成為皇帝后,明英宗更加昏庸,嚴重寵信曹、石二人。在聽信讒言處死忠臣于謙後,宦官得勢,朝堂愈發腐敗。以至於後來二人相繼謀反,引發了“曹石之變”。

3.明憲宗成立“西廠”

明憲宗早年為政舉措較為清明,任用商輅、李賢等人。恢復明代宗的帝號,設置

“鄖陽府”安置流民。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與內閣的關係,贏得了朝堂和民間的好評。

但明憲宗太過寵信萬貴妃了,甚至在剛立後僅僅一個月就因妃廢后。在成化十三年在東廠的基礎上又設立了“西廠”,任用太監“汪直”為東廠提督,汪直便是萬貴妃的私臣之一。西廠的人數比東廠還多出一倍,直接加重了明朝政府的財政負擔。西廠行事之囂張更甚於東廠,對朝堂和官員的迫害非常嚴重。

簡述明朝宦官專權的階段性,梳理明朝宦官干政為何是必然的?

萬貴妃的另一個私臣宦官梁芳則是貪戀錢財,揮霍皇宮的庫銀。他為取得萬貴妃的新人,在各地搜刮財富進獻給萬貴妃。

據說,梁芳把前幾朝內庫積累的金子揮霍一空。明憲宗寵信貴妃,任用宦官參政、與國民爭奪財富。設立“皇莊”,開啟了土地兼併的先河。授予“傳奉官”,私售官職,以致有權勢的太監都可以中旨授官。據說僅梁芳就就私授官職一千餘人。

4.明武宗時期劉瑾設立“內廠”

明武宗時期的劉瑾專權也相當嚴重,明武宗不但恢復了明憲宗時期的西廠,又在東、西兩廠之外設立內廠,由劉瑾擔任提督。劉瑾與馬永成、谷大用等人合成“八虎”,八虎中劉瑾最為跋扈,連內閣的學士都有他的黨羽。

群臣寫給皇帝的奏章,需先經過劉瑾的過目後,才能轉送給皇帝。當時的京城流傳著劉瑾是“劉皇帝”,可見其威勢之盛。

劉瑾權勢滔天、貪汙受賄,當他被揭發罪狀後,武宗親自帶人抄家,從劉瑾家中搜出黃金多達幾十萬兩。

簡述明朝宦官專權的階段性,梳理明朝宦官干政為何是必然的?

劉瑾專權之時,欺上瞞下,派其鷹犬監視朝廷官員,打擊異己、陷害忠良。任用親信,擾亂軍政。劉瑾還攛掇皇帝增加皇莊,使土地兼併愈演愈烈。

5.明熹宗時期魏忠賢專權

明熹宗時期魏忠賢專權,魏忠賢在明熹宗在位期間可謂是大權在握,他自任東廠提督。東廠在他的指使下捕風捉影、禍害政堂。魏忠賢黨同伐異,對東林黨人大肆打擊,致使大量官員被害,五十餘人被撤職,朝堂機構人員為之一空。

魏忠賢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對朝堂秩序和社會制度的破壞主要表現在他們能夠專權獨斷,不經過皇帝的允許和內閣官員的探討擅自下令、任命和撤銷官員、捏造罪證打擊異己,甚至在皇帝之下自稱自己為“九千歲”。

他庇護腐敗官員,設立了一大批的“礦監”、“珠監”、“鹽監”等職位搜刮民間財富,導致民不聊生。以致於當時的百姓只知道有魏忠賢,不知道有皇帝。

二、宦官干政的形成因素

明代的宦官專權之所以這麼嚴重,歸根結底還是其制度給了

宦官以可乘之機。

1.明太祖廢相導致了宦官干政的必然性

明太祖廢除了丞相制度和中書省,並規定以後的皇帝也不能設立丞相,如果有臣子提出設立,那麼其他群臣應彈劾他,並處以極刑。我們都知道宰相或者丞相雖然能夠幫助皇帝處理一部分政務、減少皇帝犯錯的可能性,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權。

簡述明朝宦官專權的階段性,梳理明朝宦官干政為何是必然的?

明太祖的做法極大的集中了帝王權力,使得君主集權制達到頂峰。但是也導致了皇帝需要事事躬親,政務量加大,皇帝處理政事的時間長了很多。既然認為臣子不可信,自己又不可能大事小事都親自處理,那麼使用宦官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即使是對宦官要求嚴苛的明太祖,也在不知不覺間任用宦官做了不少事。比如派內臣趙成去河州買馬;派內臣趙成傳旨給總官兵指揮楊仲;派內臣劉敏、唐敬賞賜真臘國等等;都為宦官干政埋下了伏筆。

2.各個皇帝賦予宦官權力越來越多是宦官專政的直接原因

明成祖規定太監可以識字,設立宦官特務部門“東廠”,明宣宗賦予了宦官“批紅”的權力。宦官擔任的司禮監職位的權力猶在內閣之上,明朝專權的宦官如王振、劉瑾、魏忠賢等都曾擔任司禮監太監。

明朝中後期連錦衣衛的高層一般也都是宦官,中後期出現的鹽監、礦監等職務更是為了盤剝社會財富。明朝軍隊的監軍一般都是宦官擔任,雖然不直接掌權,但是他們負責監視將領的一舉一動,反饋信息直達天聽。再加上西廠、內廠等太監特務機構,使宦官的權力達到了歷史的最高點。

宦官的權力越來越重,而又不受其他官員或者法律的束縛,他們的生死直接取決於皇帝的態度,以致於宦官以權謀私、爭權奪利、貪汙受賄、明搶豪奪現象越來越嚴重。明朝宦官的權力和威勢鼎盛之時,連皇帝也要對其言聽計從。

3.皇帝對大臣的不信任是宦官專政的根本原因

皇帝對大臣的不信任導致了東廠等機構的一直存在,為了對抗文官集團而使用宦官作為爪牙與文官鬥爭,而宦官則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皇帝的代言人。

簡述明朝宦官專權的階段性,梳理明朝宦官干政為何是必然的?

朱元璋為加強君主權力而廢除了相職,達到了君主權力高度集中的目的。雖然有內閣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皇帝處理政事,但是權力遠遠比不上宰相或者丞相。皇帝對宦官的信任大於對大臣的信任,明朝宦官對官員的迫害相當嚴重。

再加上

明朝的多個皇帝比如朱厚照、朱由校等多個皇帝,都很不務正業,皇帝不理政務,就給了宦官專權的可乘之機。

總結

明朝的宦官專政之猖狂是其他朝代所少有的。無論是宦官人數上,還是宦官地位上,明代都是最嚴重的。宦官之禍貫穿整個明朝,是明代的汙點之一。

儘管明朝的滅亡不能把所有過錯都歸結為宦官專政的原因,然而明朝的所有皇帝終究放不下對宦官的依賴,而隨著明朝的結束宦官專權也終於落下了帷幕。

參考文獻:

1、《明代宦官專權的形成及其原因探討》

2、《明朝宦官制度的特點分析》

3、《試論明朝宦官專權的作用與影響》

4、《淺議明代宦官專權》

5、《淺論明朝宦官專權的作用與影響》

6、《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