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缺少進項發票應該怎麼做

於小規模納稅人而言,沒有成本發票,會帶來所得稅成本的增加,對於一般納稅人而言,沒有進項發票,會帶來增值稅和所得稅的雙重成本增加。同時,還可能使得企業無法準確地核算成本,造成企業的財務核算不規範。因此,沒有進項/成本發票,不僅僅是需要節稅的問題。

企業缺少進項發票應該怎麼做

  1. 分析沒有進項票的原因

  造成沒有進項票的成因往往是比較複雜的,所謂的對症下藥首先是要找到“癥結”的所在。一般的問題可能會涉及到以下一些:

  (1)沒有進行供應商的評估和管理:如果上游大部分是小規模納稅人,並且開票意願低,那麼很有可能會造成企業缺票的情況;

  (2)沒有梳理業務流程:進項票的來源是比較廣泛的,有集中的材料採購,也有分散的員工差旅,有大額的服務費用,也有零星的運輸和採購,因此,要分門別類去看,到底是差在哪個環節;

  (3)沒有相關配套政策:對於大頭的費用,比如材料採購,比如員工差旅,如果沒有配套的政策,制定合理的定價以獲得發票,或者沒有報銷規章要求必須有發票,那麼很可能出現不能獲取發票的情況;

  (4)特殊事項沒有做出改變:對於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有勞務費用,但是沒有發票;客戶墊支的發票無法獲取等,這樣的例外情況,沒有去進行特殊處理。

企業缺少進項發票應該怎麼做

  2. 沒有進項票的處理措施

  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法,企業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體裁衣,制定出符合自己企業情況的方案,來降低沒有進項票的影響。具體來說,可以包含幾個重要步驟:

  (1)梳理出沒有進項票的項目。

  如前所述,是採購材料沒票,還是員工差旅沒票,亦或是勞務費用沒票。按照缺票的重點次序,做出統計。

  (2)制定相關政策,採取措施。

  針對缺票的項目,分別採取相關的措施,制定相關的政策。

  比如,是因為供應商的原因。那麼考慮能否更換供應商,或者與現有供應商重新談判開票的價格,特殊情況下可以對供應商進行重新佈局。

  如果是因為員工的原因,那麼必須要制定嚴格的政策規定,無票不得報銷,為了不影響員工出差的積極性,還需要有些配套,比如什麼特殊情況下確實可能沒有發票,應該如何處理,需要有相關的規定。

  (3)對於特殊事項,採取特殊的安排。

  比如有些企業有幫客戶墊支的情況,那麼這種情況下,要制定相關流程,讓客戶將發票送回。又或者企業有很多勞務人員,因開票成本高,而不願意開票,那麼要做好人員的安排,是成為自有員工,還是用外包的形式來開票,都需要做好規劃。

  在有些重大情況下,企業也可能做出自身的改變,比如小規模和一般納稅人的轉換,延長或者縮短供應鏈等。

  總的來說,企業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採取不同的針對性措施,不能生搬硬套。此外,不管採取什麼方法,一定要提前做好成本測算,節稅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綜合的成本效益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