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名医讲堂为肺结节人群“排雷”,直播刷爆全网

N海都记者 夏雨晴/文 毛朝青/图 通讯员 伍世军 实习生 耿嘉政

每4个成年人中,就可能有一人患有肺结节。昨日上午,海都报联手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呼吸科、影像科多名专家,举办“海都名医讲堂·肺结节义诊”,吸引了160多名读者到场学习咨询。

不少读者拿着体检报告来请教专家,其中一些人被发现疑似肺癌的高危肺结节。义诊现场还送出了15个免费CT检查名额,帮助有需要的市民排查肺部隐患。

海都名医讲堂为肺结节人群“排雷”,直播刷爆全网

专家在给患者看CT片


海都名医讲堂为肺结节人群“排雷”,直播刷爆全网

义诊现场火爆


体检查出肺结节 专家团队现场解忧

昨日上午8点,海都名医讲堂开始前一小时,已经有不少市民带着CT片,早早赶到现场。同样提早到达现场的专家们,给这些“心焦”的患者开“小灶”,细细解答有关肺结节的疑惑。

“肺结节是什么?说白了,就像脸上长的痣一样,是肺里长的‘小疙瘩’。部分肺结节有可能转化为恶性肿瘤,40岁以上、有吸烟史、胸外肿瘤等病史的人,属于高发人群,建议每年都要做胸部CT检查。”讲座一开场,省二医院胸外科郑文武主任便用通俗的语言,对市民进行科普教育。会场坐得满满当当的,还有不少站着听课的听众。

来到现场的市民,大部分人在最近或者曾经被查出患有肺结节。那么,CT单该怎么看?到底要多久检查一次?大伙儿都很困惑。郑文武主任为他们做了详细介绍:

从大小上看,小于0.5厘米的肺结节属于微结节,只要每8~12个月复查一次即可,如果肺结节状态稳定属于安全。

0.5~1厘米的肺结节属于小结节,排除肺部发炎的可能后,CT复查后肺结节出现增大迹象,则需要进一步治疗。

1~3厘米的肺结节属于大结节,首次发现后接受抗感染治疗,2~3个月后复查,如果结节没有变小,就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治疗。

肺结节大于或等于3厘米,就属于肿物或肿块,就需要诊断其良性恶性后再进一步治疗了。

那么,查出肺结节或肺肿块是不是就是癌?“其实大部分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大家不要惊慌。就算是不好的结节,也不用谈癌色变,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完全有可能痊愈。”王春娥主任让大伙儿拿出手中的CT片,逐一教他们查找哪些是高危险系数模样的肺结节。大家都学得特别认真,一边看,一边做着笔记。

讲座结束后,现场的市民们根据事先取的号,找专家咨询。到场的160多位市民,超过百人都曾查出过肺结节,有些甚至就是一两个月前的体检,刚刚发现自己“中招”。

“医生,你刚刚讲的有风险的混合性肺结节,我肺中就长了一个,你看看要不要切掉?”“我的肺结节大小在临界值,会不会癌变啊?”面对忧心忡忡的患者,医生们耐心地进行安抚,并用从科室搬来的CT读片机,认真地帮患者甄别。

“粟粒样磨玻璃结节很小,就是指像小米粒一样的;一般比绿豆大些的肺结节,才是我们特别要关注的。”郑文武主任给患者解释道。他告诉记者,义诊现场,大部分人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只需要定期随访,“但确实也发现了一些高危的结节”。

其中一名43岁的男性患者李先生,去年检查发现1.2cm×0.7cm的肺结节,因为工作忙,他一直没时间找医生进一步诊断。“你这个肺结节,很可能是恶性的!”郑主任提醒道。

这结论吓坏了李先生。郑主任一边安抚,一边送给李先生免费的CT检查名额,并告诉他该怎么处理。

“如果不是这次来参加义诊,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问题!真的太感谢了!”李先生说道。

这种情况,同样也发生在其他义诊专家那儿。黄泽文主任和王春娥主任,也筛查出好几个高危肺结节,帮助患者提早发现了问题。

不过,有些人恐慌过头,根本不需要处理的肺结节也想手术,专家们都一一进行了劝导。“希望通过这场讲座,让更多人正确面对肺结节,不要掉以轻心,也不要过度治疗。”

昨日1个小时的义诊讲座,海都报在多个平台进行直播,吸引了近3万人次在线观看。观众通过视频,学习怎么甄别危险的肺结节。想要观看讲座的市民,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回看。


海都名医讲堂为肺结节人群“排雷”,直播刷爆全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