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做孩子情绪的“灭火器”,小心帮不上忙,还烧到了自己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儿子淏仔在上一年级时,写作业经常会有情绪,我最开始也头疼,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掌握了一些帮他疏导情绪的方法,能够引导他平静下来,然后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时我逐渐减少陪伴时间,到了三年级,淏仔开始独立写作业,偶尔会因为作业多或者比较难的时候,才会需要我。

现在淏仔四年级了,前几天晚上发生了一件事,让我突然意识到:

不知不觉间,我成了他的情绪“灭火器”,成了个他的情绪“垃圾桶”。


不要总做孩子情绪的“灭火器”,小心帮不上忙,还烧到了自己

(一)自我察觉——我成了孩子的灭火器!

那一天,他的作业很多,情绪不稳,刚好那天我也有些烦心事,自身能量不足,所以当淏仔和我反复抱怨“妈妈,我写不完作业了!”“呜呜呜,我要熬夜了,怎么办啊?”“这个题太难了,怎么办啊?”“我明天迟到了会扣分的。”……我的耐心就在他这些抱怨中一点点的流逝。

恰在此时,我老公回来了。然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淏仔的负面情绪瞬间没了大半,不一会儿就和爸爸有说有笑地聊起天来,然后平静地又去写作业了。

我当时心中的阴影面积不是一般的大。

正是因为这样的反差,让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淏仔习惯了把他的负面情绪倒给我,因为他感觉有安全感,也知道我能接住并帮他化解;而爸爸非但不会接住,反而会批评他。所以,爸爸回来了,他便不再肆意往外倒情绪。

这正好也证明了一点:他有了一定的情绪控制和管理能力。

既然他能自己管理情绪,为什么肆意倒给我?

这件事中,我的责任也很大。

因为我在平时,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了“拯救者”的角色上了!我给了他这样的权力和机会,结果烧到了自己。


不要总做孩子情绪的“灭火器”,小心帮不上忙,还烧到了自己

(二)当我成为了“拯救者”,孩子就顺利成章地成了“弱势群体”!

当孩子每一次伤心,我都会第一时间到场,安慰、同理、拥抱,带领他走出负面情绪。这就像孩子每一次生病,就马上用抗生素,他自身的抵抗军团还没热身,还没战斗,外来士兵就进来把病菌消灭了,兵不练不勇猛。久而久之,孩子自身抵抗力越来越弱,每次生病都要依靠药物,依靠外部的力量才能战胜疾病。

所以,当我每次就像抗生素这个外部军团一样,还没给孩子锻炼面对情绪的机会,我就先上来把孩子的情绪疏导开了,孩子没有锻炼成长的机会,就无法提高他处理情绪的能力。

而且我这个“拯救者”每次都来的及时且到位,那么孩子自然就会形成依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需要我照顾的“弱势群体”。

所以,我才说:这件事中,我是占很大责任的。


不要总做孩子情绪的“灭火器”,小心帮不上忙,还烧到了自己

(三)让孩子独立面对情绪,引导孩子自己处理情绪

每个孩子在家长那儿获取爱的通道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获取爱的方式是得到妈妈的赞赏和认可;有的孩子获取爱的方式是不断的闯祸,要妈妈来解决;还有的孩子获取爱的方式是让妈妈帮他处理负面情绪……

每个孩子的自我定位都不同,在一个家庭中的角色位置不一样,想要获取关注的方式也不一样。

(1)从过分关注孩子的情绪中脱离出来,淡然处理

如果孩子真的有负面情绪,而不是为了引起大人的关注,我们也要注意分寸,不要关心过度,包办过度,而是要尝试着让孩子正视情绪,接纳情绪,接纳自己;

如果孩子为了得到家长更多的关注而产生负面情绪,或者夸大负面情绪,那么我们更要从“过分关注”孩子的情绪中脱离出来,不要过分关注,而要学会淡然处理。

  • 孩子一哼唧,我们就着急了;
  • 孩子刚一撇嘴,我们就受不了了;
  • 孩子才哭了一声,我们就觉得天要塌了,要马上干预;
  • 孩子还没开始叫妈妈,我们就瞬间冲过去了……

如果这样,我们就是在过分关注。那么,请和我一起,深呼吸,让孩子独处几分钟,直到他真的需要帮助时再出现。因为有的时候,孩子自己是能消化部分情绪的。

孩子需要了解和体会这些负面情绪的时间,也需要在多次的感受中有所觉察。我们不要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让他们与情绪在一起。

当然,凡事都要讲究“度”,别孩子都哭到脸色发紫了,你还在那边让他体会,那就过分了。该出手的时候还是要出手,只是别再把所有的责任都背到自己肩上,试着把责任一点点地挪到孩子肩上,让他逐渐增强面对和战胜负面情绪地能力。

不要总做孩子情绪的“灭火器”,小心帮不上忙,还烧到了自己

(2)特殊时光,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让孩子不以这种方式求关注

如果孩子真的是因为引起关注而夸大他的负面情绪,那么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如何消化他的负面情绪,而是如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让他满足,而不再去用这种错误的方式引起关注。

正面管教中有个工具叫“特殊时光”。

无论你家里有几个孩子几个大人,每周抽出一个时间,单独和总是给你制造麻烦的这个孩子一起,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尊重孩子的意愿,专心陪伴孩子,放下手机与工作,让孩子感觉到你。

每周只有一次,就足以让大多数学龄的孩子得到满足。

不同的孩子胃口不同,有的孩子胃口大,可能需要多安排一两次,也是正常的。

如果你都安排了好几次,孩子依然觉得你陪伴的不足,那么你就要审视一下你自己的言行,是否做到了“专心陪伴孩子”这一点,是否真的放下了手机,放下了工作,放下了狐朋狗友。


不要总做孩子情绪的“灭火器”,小心帮不上忙,还烧到了自己

(3)从“拯救者”角色中出来,分清与孩子的边界

时刻察觉自己的言行,从“拯救者”角色中出来,认识到孩子和我们一样,是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引导孩子独立面对事物,包括情绪。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现在都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独立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少意识到让孩子独立处理情绪。所以,及时从“拯救者”角色中出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要分清与孩子的边界,因为我们无法陪伴孩子一生。我们若能教给孩子更多的能力,能让孩子变得更坚强勇敢,孩子就越能在以后的日子里过得顺利、幸福。


不要总做孩子情绪的“灭火器”,小心帮不上忙,还烧到了自己

(4)不要让孩子反复陷入同一件事,自己无能力解决,每次都依靠你

重复的抱怨,会让人反复地陷入同样的痛苦中,让痛苦不断加剧,从而在心里生根发芽,挥之不去。

心理学家杨凤池说:他不会提供给来访者不断重复痛苦经历的机会,他说重复的抱怨,是在让那些历史事件在潜意识里生根,会让痛苦加剧。

孩子如果在同一件事中有过两三次同样的负面情绪,我们就要加以重视。可以选择一个轻松和谐的时间,与孩子谈一谈。

  • 这件事最困扰你的是哪些方面?
  • 是什么让你有那些负面情绪?
  •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尽快的走出来?

如果孩子可以在我们的引导下自己说出这些答案,那最好不过。如果孩子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问题,没有思路,我们就可以抛砖引玉地给孩子提出一两个建议,让孩子思考,从而引发孩子自己的答案。

只有关注在“解决问题”上,事情才有可能得到不断地改善。


不要总做孩子情绪的“灭火器”,小心帮不上忙,还烧到了自己

(5)家长的榜样力量

这一点是老生常谈,但却永远是最有效的一个。再好的育儿方式,都不如父母的言传身教。如果父母遇到负面情绪,父母的处理方式,就是孩子看到的非常真实而鲜活的案例。

如果父母生气了只会摔东西、骂人,转头去告诉孩子要控制好情绪,不觉得可笑吗?

一个成人尚且不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一个孩子?

孩子会按照你说的做,还是按着做你做的呢?答案不言自明。

在这一点上,我一直在努力。有时候还会让孩子们适当提醒我,帮助我进步。毕竟,三十多年的急脾气了,有些反应已经深入骨髓,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但我相信,只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的今天就会比昨天好一些,我的今年一定会比去年进步一个或几个台阶。


不要总做孩子情绪的“灭火器”,小心帮不上忙,还烧到了自己

生儿育女,给了我们参与一个人完全成长的机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重新面对从“人之初”到“成熟”所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更是家长继续成长的一个契机。

成为妈妈/爸爸,是我们第二次成长的机会。

为了我们的孩子,请和他们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