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男孩”正襟危坐,却不知是教养良好,还是没了童真?

地铁上最怕见到的就是熊孩子了,不是随意地吃零食就是跑来跑去、大喊大叫的。本来就很拥挤的地铁因此变得更加的嘈杂了。难道孩子们上了地铁就得释放天性吗?

“地铁男孩”正襟危坐,却不知是教养良好,还是没了童真?

近来,有一名小男孩乘坐地铁的图片爆红,人们感慨,地铁上也是有乖孩子的。图片中小男孩正襟危坐,一副小大人的模样,紧紧的贴在妈妈身旁,尽量不给其他人带来麻烦的样子很惹人疼爱。随后有视频爆出,可以看出小男孩坐的有些无聊,但是一直坚持着,没有吵闹着要玩妈妈的手机,也没有来回乱动,可谓是非常听话了。

“地铁男孩”正襟危坐,却不知是教养良好,还是没了童真?

不过,对此也有网友提出质疑,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有规矩会不会是过早的失去了童真呢?孩子没有“小孩子的快乐”,家长这样做真的对吗?到底孩子的教养和童真哪个更值得父母们守护呢?

“地铁男孩”正襟危坐,却不知是教养良好,还是没了童真?

对于父母而言教育孩子是一种义务,但是怎样把握教育的尺度却很不同。公交车上安静的小男孩到底是有教养还是如某些网友所言失去了童真呢?

教养和童真并不冲突。在公共场合要求孩子懂礼貌守规矩,这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但是这和童真并不冲突。孩子的一言一行仍然是稚嫩可爱的,并不会因为懂了规矩,然后就变得老成。教养是孩子儿童时期值得养成的一种美德。

“地铁男孩”正襟危坐,却不知是教养良好,还是没了童真?

遵守规矩的教养远比肆无忌惮的童真重要。

我们对孩子有教育的责任,守护孩子的童真固然可以为孩子带来快乐,但是在公共场合遵守规矩才是更为重要的。即便是孩子也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童真也是需要边界感的。

童真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肆意而行。很多家长对于童真可能有一定的误解。充分表现的是孩子天真可爱的一面,但是如果孩子的某些行为已经对他人造成了困扰,那么这里不是童贞了。当家长们把教养和童真相提并论时,这很可能是为孩子不当行为而进行的开脱。

“地铁男孩”正襟危坐,却不知是教养良好,还是没了童真?

对父母而言,教育孩子懂规矩,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孩子的控制能力有限,这就更需要家长们有所引导。区分好教养和童真的界限,才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行为指引。培养孩子的行为边界感,可以让孩子的童真更加惹人喜爱。童真并不能作为孩子不接受规则的借口。即便是小孩子肆意妄为也需要受到惩罚,否则小孩子造成的行为偏差也并非是家长们可以承担的。

大家对于公交车上的乖孩子有哪些看法呢?对你父母教育有哪些建议呢?

------------------------------

关注、转发、分享【话梅的妈妈】文章,话梅擅长婴幼儿成长知识、儿童教育注意事项、幼儿成长过程中棘手问题等所有的育儿问题都会在这里为您解答,给您最专业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