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勤劳的种子,家长应该适度放手,让“小鬼当家”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勤劳的种子,家长应该适度放手,让“小鬼当家”

案例:“懒惰”的妈妈和勤劳的儿子

儿子今年上五年级,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小当家”了。

儿子不仅能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且还会帮助父母做家务,最拿手的是煮饭。每次他都能把饭煮的软硬正好。他还会做一些家常菜。

从儿子上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把当家的大权交给他,诸如关门窗,检查电器开关、洗碗筷、做晚饭之类的,一概由儿子全权负责。

当儿子还在上幼儿园时,我们发现他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都很强,便有意识地培养儿子的动手能力,教他一些自理的本领。每当回忆起儿子第一次当家的情景,我们总是记忆犹新,感慨颇深。

五年前,儿子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小鬼当家”的经历。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勤劳的种子,家长应该适度放手,让“小鬼当家”

开学前几天,我们给他打了“预防针”,让他明白从今往后,他要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开门关门,自己做午饭,自己去上学,放学后自己回家……这一切都要他自己去完成,没有爸爸妈妈陪同。

儿子很自信,拍着胸脯许下诺言。没想到开学第一天,儿子就出了洋相:钥匙没带。中午,我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我安慰他,让他别着急,接着告诉他怎么做。

第一天当家,儿子就体会到了有家不能归的滋味,心里很不好受。我们完全理解儿子此时的心情,毕竟年龄还小,容易丢三落四。我们没有责怪他,而是告诉他:万事开头难,慢慢就会习惯的。于是儿子乐呵呵地继续当家。而且,家务活越干越熟练。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勤劳的种子,家长应该适度放手,让“小鬼当家”

其实,孩子本身也并不希望事事都由家长包办,他也想“逞逞能”,在某些方面“显山露水”,好赢得家长的夸奖。作为父母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营造出一种氛围,让孩子去闯荡,去磨炼。

五年来,我们从未接送过儿子,午餐都由他自己做。家里许多事情我们都很放心地交给他管理,他干得井井有条。我家的小鬼正是在许多磕磕碰碰中,学会了自我管理,成为一名当家能手。

可以这样说,儿子的自理能力如何,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表现出了愿意帮助家长做事,但是可能父母会出于各种考虑,不愿意让他来做,时间长了,孩子对劳动的热情也就被逐渐抹杀了,变的越来越懒,什么都不会做而且也不愿去做,反正一切都有父母代劳。所以,父母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成员,就要树立他的家庭观念,让他明白他同样有义务有责任为家庭做点小贡献,这样也更有利于父母和孩子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对家长和孩子都大有益处。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勤劳的种子,家长应该适度放手,让“小鬼当家”

首先,家长及时地发现孩子的长处,并给予了他锻炼的机会。家长的悉心指导和大胆放手,让孩子有施展拳脚的空间。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能够及时地协助孩子解决,并不忘鼓励。家长这种明智的做法会让孩子在处理一些家庭事务中得到一种成功后的快感,并激励自己去一次次获得这种快感。

给父母的建议: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勤劳的种子,家长应该适度放手,让“小鬼当家”

据不久前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上海高中生对家务劳动的疏远程度,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调查表明,高中生近六成起床不叠被子;五成从不倒垃圾,也不扫地;七成不洗碗,不洗衣服;九成从不洗菜做饭。还有部分高中生什么家务也不做,个别人连整理书包都还要家长代劳。

是现在的孩子真那么懒,不肯做家务劳动吗?其实不然,调查结果出人意料,有82%的高中生表示愿意做家务,36%的学生认为做家务很开心,是一种乐趣,有40%的学生说家长不让做家务,也从不教他们怎么做。

家长理由是:他还只是个孩子,他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这些事等他长大了再学做也不迟。这些家长的一片“苦心”,使孩子们不仅不会做家务,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以为别人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却不知道自己也有关心与帮助别人的一份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在此,我们有一个这样的建议: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适应社会,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与不易,在孩子上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时,周期性地让孩子当一天(或两三天)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勤劳的种子,家长应该适度放手,让“小鬼当家”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找一个周末,让孩子为第二天的生活与活动安排做一个预算与计划,然后从明天早上起床开始,就由孩子上岗指挥与组织一天的家务与游玩。父母则在孩子指挥下加以配合,需要多少钱,买什么菜,到哪里玩,坐什么车,走哪条路线,均由孩子来筹划。父母要放手、信任,不要干预,即使孩子安排得不是最合适,也不要当即否定,而是等第二天再与他一起总结,先让他自己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再补充。相信孩子对这样的活动定会兴致很高,也会十分用心和负责任,快乐与收获定会出乎你的意料。

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隐藏着勤劳的种子,小时候他们往往看到妈妈擦桌子,就迈着小步伐跑过来想帮妈妈擦;长大点看到妈妈做饭,就跑去厨房给妈妈打下手,但是碰到这种情况时,我们的父母常常会说:“你干不好,让妈妈来”。或者说:“一边看书去,别来打扰我做饭。”孩子心中勤劳的小火苗,就是这样慢慢被父母熄灭了的。等父母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懒的时候,想重新点燃他,就会变得异常困难了。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勤劳的种子,家长应该适度放手,让“小鬼当家”

做为父母,如果想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勤劳的好习惯,首先应该教导孩子有一个积极的劳动态度。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要孩子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就先从改变他们对劳动的态度开始吧,你可以选择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多给他讲一些勤劳的故事,比如在勤奋中长大的商人李嘉诚、用勤奋换来的天才童弟周,给孩子制造一个勤劳的家庭氛围,让他从意识上觉得劳动最光荣。只要养成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燃起他们认真劳动的渴望时,就能使孩子形成勤劳的性格。

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可以使孩子更有责任感。比如可以让孩子帮忙擦桌子,洗碗筷等。当孩子完成了你交给的任务后,要跟他说声“谢谢”,并给予适时鼓励。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勤劳的种子,家长应该适度放手,让“小鬼当家”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