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千古一后有哪些?

洪浩仁慈


首屈一指的就是武则天了,不但当上了皇后,而且还干到了皇帝,可谓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仅限于中国)。武则天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是个雄才大略的人,为李唐盛世的延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死后留下的无字碑也被千古传颂。

吕雉,刘邦的妻子,也是个不简单的人,她比刘邦小了足有十五岁,刘邦起家时有吕雉的支持,又跟着刘邦打天下,数次历险,但也培养出了不凡的能力,刘邦死后,吕雉掌握了大权,诛杀功臣维护大汉统治。虽然死后被人拉了清单,导致吕氏家族被灭,但其对大汉江山的中央集权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活着时,没有人能撼动其地位。

窦太后,汉文帝刘恒的皇后,虽然没有前两者那么有名气,但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其推崇的黄老学说,为汉初的休养生息提供理论支撑,奠定了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国力。她是汉文帝的重要帮手,在景帝、武帝时主导着国家大权,甚至差点完成了皇权的异常交接,汉武帝如此雄才大略之人,也不得不等到其身故后才开始施展抱负。





三国逐梦


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字眼:“巾国不让须眉”。因儒家治世,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都是男人的世界,三纲五常,把妇女打入了社会最低层。妇女成了男人的附属品和可随意支配的财物,没有一点地位。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涌现出了很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千古一后,她们以自己非凡的聪明才智,颠覆了男权社会,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芈月,本是楚国国君妾室所生,陪嫁嫡公主到秦国,做了秦惠文王之妾。但她不甘命运安排,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后宫争得一席之地,后来造化弄人,她的儿子继位,成了秦昭襄王,母凭子贵,她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宣太后。因秦昭王年轻,她临朝称制,共主政秦国41年,灭义渠,蚕六国,将秦国彻底打造成了战国七雄中最强之国,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西汉吕太后吕雉,汉高祖刘邦的妻子,本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因其父吕公看刘邦有贵像,就将女儿嫁给了他。吕雉嫁到刘家,任劳任怨,一心帮扶刘邦。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她成了皇后,仍帮刘邦削除异姓王,稳固汉初统治。刘邦去世后,她做了太后,临朝称制16年,维护了汉朝政治经济的发展。但她妒忌成性,制造“人彘”,大封吕氏宗亲,为后来家族覆灭留下遗患。

此外,南北朝北魏冯太后,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唐初的长孙皇后,以贤徳冠世;辽宋时期的辽国萧太后,以非凡的政治才能推进宋辽百年无战事;明朝的马皇后,以贤明孝慈著称;清初的孝庄太后,与孙子康熙历经艰辛,稳固了大清统治,开疆拓土,为大清立下二百多年的基业。最后还有两名臭名昭著的千古一后,一个是西晋的贾皇后贾南风,在她的干政玩权下,引发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西晋灭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五胡乱华的南北朝时期。另一个就是满清末年的慈禧太后,在她的独断专制下,彻底厄杀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丧权辱国,最终把中国彻底推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中国沦为东亚病夫。

历史上能称得上千古一后的,还有很多,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她们或是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或是加快了朝代衰落,穷途末路。她们这些特别的女人,做出了特别的事,将永远显耀在历史的天空中,让人称颂,让人恨。


sunjin72976689


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历史上的皇后,或许会得出不同的判断。我理解题主所说的“千古一后”,大概指的是这个皇后的品行,才能,仁德等等都应该比别人高,属于有貌、有才、有品之类的人物。

要说著名皇后,我觉得汉高祖刘邦的吕后有些残忍;汉成帝刘骜的赵飞燕有些狐媚;唐高宗李治的武则天有些强势;唐中宗李显的韦皇后有些善变;慈禧太后有些无能。

而称得上“千古一后”的,我想大概首先就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了。当然,像汉文帝刘恒的窦皇后;汉武帝刘彻的卫子夫;隋文帝的孤独皇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辽景宗耶律贤的萧皇后;皇太极的孝庄文皇后等等,都是当朝皇帝的好帮手。用今天的话来说,她们做到了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

我选择几个说说吧。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出生在名门之后,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是一个知书达理,很有规矩的大家闺秀。十三岁和李世民结为连理之好,一心一意支持李世民创业打拼。当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产生缝隙的时候,长孙氏主动弥合修复关系,并孝敬公公高祖李渊,化解父子、兄弟矛盾。在李世民兄弟反目之后,长孙氏义无反顾地站在丈夫一边,和兄长长孙无忌力挺李世民,并亲自安抚士兵。李世民成功上位后,长孙皇后常常劝谏丈夫节俭爱民,礼贤下士,并常常提醒丈夫听取不同意见,缓和君臣关系,匡正丈夫过失,实在是李世民的好妻子,好伙伴,被后人称为“一代贤后”。长孙皇后病逝后,李世民泪水潸然。

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一个温柔懂事,恭敬孝悌的好皇后。她通晓历史、生活简朴,当时隋和突厥贸易中,有一盒价值数百万的明珠,有人提议皇后买下。而孤独皇后却说,花这么多钱买这,还不如直接用钱奖励士兵。她和隋文帝恩爱、互敬、贴心,和隋文帝同寝同吃,几乎形影不离,并善于校正皇帝的过失,被称为贤良皇后。

汉武帝刘彻的卫子夫气质绝佳,是一个典型的美女。然而,在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面前,她生活得小心翼翼。作为刘彻的第二任皇后,他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并给汉武帝带来了影响历史气候的卫青、霍去病。但是,残酷的宫斗并没有放过这个没有任何野心的女性,在做了将近四十年的皇后之后,她把性命交给了一条冷硬的绳索。

尽管历史要把女性拒绝在权力门外,但是,杰出女性实在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缕春风,滋润过皇权。


文踪旅迹


皇后,古时皇宫后院的领导者,作为皇帝的贤内助,皇后的贤惠与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朝廷的绵延,毕竟皇嗣是延续的根本,而且后宫的嫔妃与前朝的臣子有的是父女关系,兄妹关系,姐弟关系,都是皇亲国戚,她们的贤惠与强硬在历史上都是怎么样的?笔者就来剖析下历史上的千古一后。

吕雉

大汉江山的女主,刘邦的正妻,她是古代第一位皇后,也是第一位皇太后,她能进入千古一后之列,靠得不仅仅是狠辣的手段,还有高明的运筹能力,如在刘邦想改立太子之时,她请得商山四皓前来,当然这不全是她一人的功劳,还有张良的献计,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刘邦才就此作罢;再有除掉韩信,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strong>没有决绝的手腕和过人的智慧,这些事情是很难做成的。

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在刘邦即将驾崩之时,她问的是大汉江山的辅佐之人,在刘邦一连点出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人后,刘邦说了句:此後亦非而所知也。意思是之后的人选就不知道了,吕雉在刘邦死后,虽然大封诸吕但是她的主线还是没有改变,而且继续了刘邦与民休养生息的国策,为后来继位者提供了民生基础。

芈太后

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

她也是一位传奇女性,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他儿子回来继位并不轻松,好在芈太后做事果决,加上其弟弟魏冉辅政,才能让他儿子坐上秦国国君之位,在外患来临之时,她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使得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消除;在韩国使臣来秦游说,请求秦国的帮助之时,她则拿她自己与秦惠文王的房中之事做引子,道出: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其根本在于,问韩使者秦如果出兵会有什么好处?而不是以大国自居答应或否决,可见其政治敏感度巾帼不让须眉。也正是她为自己儿子筹谋,加上弟弟魏冉本人和举荐的白起尽心辅政,秦昭襄王的执政几十年能有如此成就,显然有她的功劳。

刘娥

刘娥,宋真宗赵恒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她与吕雉有点很像,那就是做事比较雷厉风行,后世称她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她先是利用权臣丁谓对付宰相寇准,后则将对方罢免,她着帝王龙袍参加大典,有好事的大臣则建议她相仿武则天称帝,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她回绝了,不是她不想而是不能,因为她还是在乎朝廷的礼法,薛奎独争曰:“太后必御此见祖宗,若何而拜?”面对的屡屡质疑,她还是选择身着龙袍,但是她的龙袍还是有区别于帝王的龙袍,礼官议皇太后宜准皇帝衮服减二章,衣去宗彞,裳去藻,不佩剑,龙花十六株,前後垂珠翠各十二旒 ,以衮衣为名。她的功劳在哪?兴修水利、兴办州学等为宋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奠定了基础。

总结:历史上出色的女性不在少数,差不多每个朝代都会有那么一位或者多位,碍于篇幅原因,暂且就列举这么三位,她们都用自己的故事书写了属于她们的传奇,至于是否配得上千古一后的称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相关历史资料:

1.《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史记·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

2.《战国策·卷二十七·韩策二·楚围雍氏五月》

3.《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农夫说历史


个人观点,以下两位:

1.辽国萧太后



萧绰萧太后,辽国第五位皇帝辽景宗耶律贤之妻。后来辽景宗死后,其子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此时的辽国政权不稳定,耶律隆绪此时才十二岁,年少势小,辽国的皇室宗亲对皇位早就垂涎已久,颇有动乱夺位之心。

萧太后此时三十岁,临朝辅镇,善于任用人才,每逢大事,都会与朝中大臣进行商议,在做决定对内进行一系列改革,稳定了政权,对外吸收汉人文化,在经济、军事上迅速发展,使得辽国日益强大,达到鼎盛。在萧太后执政期间,是辽国最强盛的时期。



《辽史》: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

2.马皇后


马秀英马皇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妻,从朱元璋打天下开始就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为人朴素、谦和、贤惠。虽身为皇后,但一点都没有皇后的驾子,与后宫各妃子相处融洽,不为皇上争风吃醋,后宫一片安静祥和之状。

马皇后生活简朴,跟着朱元璋一起,深知太平来之不易,百姓之苦深有体会。所以马皇后勤俭节约,还经常带着后宫的妃子一起纺织做衣,生活上的吃穿用度都是自已亲自动手,以身作则。

马皇后还非常有见识,朱元璋在政务上出现错误以及处理事情的不恰当处,马皇后都会及时告知。并且知道人才的重要性,起初朱元璋好几次想要对功臣下手,马皇后都会晓以利弊,加以制止。

《明史》: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南影小生


朱元璋的结发妻马氏马皇后,称得上是千古一后。因为如果没有马皇后,朱元璋就不可能建立大明帝国。



01

朱元璋和马氏结婚

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颠沛流离。后来,他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

朱元璋很有才能,很快就被郭子兴发现。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是个可造之材,所以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



朱元璋一下子从一个小喽啰,摇身一变,成了首领的女婿。他的地位不用说,军中之人都不敢小觑这位“朱公子”。

此时的朱元璋,凭借着金龟婿这个身份,在郭子兴的队伍中混得如鱼得水。而马皇后在生活中处处帮衬着朱元璋,不仅给他做饭、洗衣,还给他处处说好话。如此之贤惠的马皇后,朱元璋怎能不爱。

02

数次解救朱元璋

  • 给朱元璋说好话

郭子兴虽然惜才,同样也妒才。朱元璋既利用自己的身份在军中广交好友,又有谋略,屡立战功。势头这么猛的朱元璋,让郭子兴逐渐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于是,他只在和朱元璋商量战术的时候,表现得像一家人。在其他时候,他就换了个脸,不仅不待见朱元璋,而且还经常把朱元璋关进柴房里。

而马氏经常从中调节。马氏知道郭子兴十分宠爱他的小妾,于是就和她搞好关系,让小妾给朱元璋说好话,朱元璋才免于受罪。

  • 解决朱元璋的温饱问题

一次,朱元璋又被郭子兴关进柴房里,也没有饭吃。马氏知道了,就设法从厨房里偷一些刚出锅的烧饼,藏在怀里给朱元璋吃。因为烧饼太烫,马氏的胸口都被烫伤了。



后来,军中粮食紧张,要想人人都吃饱几乎不可能。于是,马氏就把自己的那一份分给朱元璋吃。朱元璋是吃饱了,马氏却饿着肚子。

要是没有马氏,朱元璋都有可能被饿死。

  • 单枪匹马救回朱元璋

在一次与敌军的作战中,朱元璋负了伤,不能行走。马氏得知后,冒着被敌军发现的危险,自己扮成村姑,把朱元璋背了回来。

朱元璋也因此捡回一条命。可以说,如果没有马氏,朱元璋还没建功立业,就可能“中道崩殂”了。

03

千古一后

  • 被立为皇后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与他有着伉俪之情的马氏自然被册封为皇后。

照理说,统领后宫以后,马氏应该可以享受一下了。但是,马皇后严于律己,体察民间疾苦,当了皇后以后依然坚持朴素的生活。



而且,在当上皇后以后,马氏不要求朱元璋封赏自己的族人,甚至拒绝了朱元璋的好意。

为了其他人不受罚,马氏常常亲自下厨给朱元璋做饭,这在历代皇后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 劝谏朱元璋

朱元璋这个人喜怒无常,经常没有理由处罚别人。马皇后经常规劝朱元璋,因此很多大臣免于责罚。



明朝彻底巩固后,朱元璋又开始怀疑大臣造反,整得人心惶惶。虽然还是有不少人冤死,但在马皇后的努力下,还是以后不少人因她被赦。

在一次清洗叛党的案件中,朱元璋不分三七二十一,只要和该案牵扯到的人,统统处死或流放,太子的老师宋濂也在其中。



太子每日求朱元璋放过老师,一哭二闹三上吊,就是打不动铁石心肠的朱元璋。

而马皇后知道后,就命人把后宫的饭菜里荤菜都撤掉,只留下素菜。朱元璋回到后宫吃饭,发现全是素菜,马皇后解释道,“太子的师父勤勤恳恳,给太子传授知识,没有什么过错,现在却要被处死,我吃素是在为他祈福。”

朱元璋一听,又是个给宋濂求情的,袖子一挥就走了。不过,这老朱回头想想,觉得马皇后的话有道理,于是就放过了宋濂。

  • 弥留之际仍劝朱元璋选贤举能

最后,马皇后病重,却不让朱元璋给他请大夫看病。因为她知道,若是大夫治不好自己的病,朱元璋肯定会把大夫杀掉。

朱元璋急得满头大汗,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时刻担心着马皇后的身体。



马皇后自知大限已到,于是给朱元璋说,“天要我死,我能不去吗?天命难违啊!我是怕你会治大夫的罪,所以我才不让大夫给我看病。我只希望我死后,你能选贤举能,善待百姓,不要再乱发脾气杀人。”



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再没立过皇后。

没有马皇后,朱元璋可能活不了多长;没有马皇后,那些忠臣可能会被屠杀殆尽;没有马皇后,哪有明朝后来的繁荣?千古一后,实至名归

我是小豪说历史,欢迎点赞,欢迎关注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