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共4子,把他們的名字連起來,才明白李淵的篡位是“必然”

李淵共4子,把他們的名字連起來,才明白李淵的篡位是“必然”

在《三國演義》中,有這麼一句話“天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的確,新的事物代替舊事物是必然的,當一個朝代腐朽了,那麼必將有另一個朝代代替它。要想將一個朝代一直延續,那麼一定要實行仁政。俗話說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才統一了六國,但是從他統一到滅亡只有短短十五年。

就像隋末隋煬帝統治期間,勞役不息,天下死於役,導致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隋朝也隨之很快滅亡。取而代之的就是後來的唐朝,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他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世代顯貴。

李淵共4子,把他們的名字連起來,才明白李淵的篡位是“必然”

李淵出生在長安,在他七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的姨母就是隋文帝的獨孤皇后,所以隋文帝特別親近器重李淵。

有一個叫史世良的人,善於給人相面,他告訴高李淵說:"您的骨骼驚奇,必為一國之主,願您自愛,不要忘記鄙人說的話。"於是,李淵有了遠大的目標。

後來隋煬帝在征伐高句麗時,李淵在懷遠鎮督運糧草,在此期間,李淵廣交天下豪傑,遭到隋煬帝的猜疑,巧合的是,有詔書命李淵去隋煬帝巡行所到之地,李淵因病沒有去。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在後宮,隋煬帝問王氏:"你的舅舅怎麼遲遲不來?"王氏回答說李淵病了,隋煬帝又問:"病的要死了嗎?"

李淵共4子,把他們的名字連起來,才明白李淵的篡位是“必然”

李淵知道以後日益恐懼,因此無節制地飲酒、收受賄絡自汙以自保。後來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李淵招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除此之外,李淵招兵買馬,為後來的造反奠定了基礎。

617年,李淵率軍三萬誓師,正式起兵,一年後,隋恭帝被迫禪位於李淵,李淵即皇帝位於長安,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

李淵共4子,把他們的名字連起來,才明白李淵的篡位是“必然”

值得一提的是,李淵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兒子們。他在兒子的幫助下,成功登上了皇位,打下了大唐的江山。有學者研究表明,李淵之所以會起兵,可能和他早期的野心有關,不信可以從他為自己的4個兒子取的名字中看出!

李淵的大兒子名叫李建成,“建成”就是建立功業,最終成功的寓意。二兒子叫“世民”,“世民”就是濟世安民的意思,一般只有當權者才會為自己的子嗣取這樣的名,而李淵早年就為自己的二兒子取了這樣的名字,實際上就可以看出他的野心勃勃。

李淵共4子,把他們的名字連起來,才明白李淵的篡位是“必然”

三兒子叫“玄霸”,這是不是就隱隱透露出一股和隋煬帝楊廣有一場惡戰的意思,若按《易經》來看,此名則述明瞭他未來奪帝的決心。若按當時主流宗教佛家來看,也有智慧明達,爭奪天下之意。唯一可惜的是,老三的命運卻著實不好,年僅16歲便去世。

李淵共4子,把他們的名字連起來,才明白李淵的篡位是“必然”

李淵的四兒子名字叫李元吉!而“元吉”這樣的名字,也是蘊含深意。“元”是“元首”之意,而“吉”則是“吉祥如意”,“元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元首要吉祥如意。建國、安民、奪帝(爭天下)、大吉洪福,當這四個名字連起來之時,李淵的野心已然暴露,可見他早有稱帝之心。

李淵共4子,把他們的名字連起來,才明白李淵的篡位是“必然”

所以從他兒子的名字中,我們不難發現,李淵的篡位是必然的,他徹頭徹尾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但他在位的時間特別短,從稱帝到退位,總共只有八年。而在這八年裡,大部分時間在征戰,平定其他的競爭對手,終於消滅了其他對手,建立大一統的唐朝。

不久後就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兩個兒子慘死,李淵也沒有辦法,只能立李世民為太子,不久就退位,成為太上皇。八年的時間太短了,而且都在忙於應付戰爭,李淵的話語權非常的小,等到和平了,又遇到了兒子逼宮,最終李世民上位。

李淵共4子,把他們的名字連起來,才明白李淵的篡位是“必然”

這麼看來,李淵在歷史上的存在感簡直太低了,李淵退位以後,也就成了李世民重點關注對象,雖說住在皇宮裡,但實際上相當於是囚禁。但李世民在貞觀之治時期,大肆提拔選擇人才,新建立弘文館儲備人才,任用一批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尉遲恭、秦瓊等賢臣名將,開創了初唐的盛世。

李淵共4子,把他們的名字連起來,才明白李淵的篡位是“必然”

正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如此巨大的政績,所以他在歷史上的評價大多都是正面的,就連唐太宗唯一的歷史黑點玄武門之變,也淹沒在唐太宗巨大的政績中,顯得毫不起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