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姓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有才君子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历史名人,其中姓邓的不在少数。

爱国将领邓世昌,两弹元勋邓稼先,革命前辈邓颖超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而在作者看来,最为著名的就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1978年复出以后,邓小平开始主持工作,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中国的各领域进行了改革。

在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就意味着中国需要改革,邓小平的改革政策就是基于这种需要应运而生。


邓小平总设计师首先大力支持农村改革,在安徽小岗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显然更加符合老百姓的需求,这项政策很快在农村推行。

在城市中,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吸引了国外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中国的经济面貌开始焕然一新。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国从落后的国家,开始转变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国家,整个世界都对中国刮目相看。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经过实践经验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也是适合中国的一条道路。

邓小平总设计师用他伟大的智慧,让中国这条巨龙开始腾飞。

不仅如此,他还鼓励教育事业,恢复高考制度,让中国的青年学生有了报效国家的途径。

在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任务中,他用中国的外交智慧,让中国的统一大业更进一步。

邓小平总设计师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对中国的历史贡献不可估量。

—End—



冷月钩沉


姓邓的历史名人我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两位,一位是甲午海战的抗敌民族英雄邓世昌,还有一位就是为新中国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邓老。


大目


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我竟然有很多认知相同的条友。

我所敬重的邓氏名人有三个:

民族爱国英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革命家政治家、国家领导人~邓颖超;

科学家、民族英雄、“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

……








天马行空的老兵


邓稼先为中国强大作出的贡献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汹涌的大海波涛


邓萍是红军的著名战将,也是红军长征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这是曾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上将悼念邓萍的诗词。

邓萍生于1908年,四川富顺人(自贡市),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分校),他思想进步,追求真理,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7月22日,他与彭德怀、滕代远等一起领导了平江起义,创建了红五军。随后,他们一起率部上井冈,与朱、毛红军会师,参加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

邓萍足智多谋,文韬武略,能征善战,是彭德怀元帅的得力参谋长。在苏区,他参加了历次的反“围剿”斗争,一直是一线的指挥员。 1932年,他任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参谋长,7月入闽后东方军连克清流、归化、将乐、顺昌、连城五城;12月再次入闽击溃国民党军队8个团,俘获6000人,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

长征开始后,他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协助彭德怀担任右路前卫,负责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实施转移。遵义会议后,红三军团二渡赤水,攻占娄山关,在第二次攻战遵义城时,邓萍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7岁。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元帅曾 经讲到:邓萍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作战指挥沉着果断、英勇顽强,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优秀军事干部。

2009年9月14日,邓萍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讲好英雄故事,宣扬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继承红色基因,欢迎点赞,敬请关注。

 





zj史海拾贝


我只尊重邓世昌!


用户4568103903562


邓小平。他是姓邓的历史名人中最有名的,也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伟人。

邓小平首创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对中国极为关键的问题。邓小平理论也是我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启动改革开放,不仅扭转了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让国家强大、人民幸福;还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

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邓小平理论的成功。


袁卫宇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经过检验,答案已清晰地摆在人们面前,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看评论、点赞吧!


倔老夫


个人以为最有名的是科学家,两弹一星的大功臣之一:邓稼先;其次是甲午海战中的致远舰管代,民族英雄邓世昌。


一去二三里2580


姓邓的历史名人很多,邓颖超、邓萍、邓稼先等等,这里主要介绍邓姓中的开国元勋和开国将领。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开国元勋。

在革命战争时期,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要职务,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诞生,建立赫赫功勋,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

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实行“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华(1910—1980),湖南郴县人,开国上将。

在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师政委,八路军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旅政委,辽吉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兵团司令员等职。

参加过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在第五次反“围剿”时,率部协同红1团激战3昼夜,打退敌军3个师的多次进攻。

参加过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战役,参加过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等,指挥过海南岛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司令员兼政委,协助彭德怀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指挥上甘岭、金城反击战等战役。回国后,曾任东北军区代理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邓逸凡(1912—2004),广东省兴宁县人,开国中将。

在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师政治部参谋处文书,八路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华中总指挥部后方政治部主任,新四军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过历次反“围剿”作战、长征、直罗镇战役、东征、西征、山城堡战役、平型关战斗;率部参加过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政治部主任、第二副团长,参与组织领导越战役中的政治工作。回国后,曾任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邓岳(1918—2000),湖北省麻城市人,开国少将。

在革命战时期,曾任排长、区队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副旅长、副师长、师长等职。

参加过鄂豫皖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参加川陕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三过雪山,两过草地。参加晋东南和冀南反“扫荡”、百团大战,参加辽沈、平津、渡江、衡宝、海南岛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副军长兼军参谋长,参加过援朝战争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和坚守防御作战。回国后,调任三十八军军长,曾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后为沈阳军区副司令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开国少将还有邓少东、邓东哲、邓龙翔、邓仕俊、邓兆祥、邓克明、邓家泰、邓可运、邓忠仁、邓经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