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撒謊行為?對孩子的錯誤反應過激,會讓孩子不敢說真話

《木偶奇遇記》是一個意大利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老木匠Geppetto非常想要一個孩子,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獲得了一塊神奇的木頭,他用這塊木頭雕刻了一個小男孩,名字就叫匹諾曹。匹諾曹有手有腳會說話,但是他的身體卻是木頭做的,他非常渴望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孩子。他去請求仙女幫他實現願望,仙女答應了他的請求,但是卻要求匹諾曹必須通過她的考驗,就是學會做一個誠實、勇敢、善良的人,如果匹諾曹撒謊,他的鼻子就會變長。

一開始匹諾曹並沒有把仙女的話當回事,他經常對人撒謊,還不斷的給他的老木匠爸爸製造麻煩。直到後來他得知爸爸為了找他,得了重病,他才後悔不已,決心改過自新。當他從鯊魚的嘴巴里救出爸爸的時候,他真的成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男孩子。

孩子出現撒謊行為?對孩子的錯誤反應過激,會讓孩子不敢說真話

《木偶奇遇記》雖然是一個童話故事,卻影射了現實的生活。當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可能比較調皮、還有一點點自私、不顧他人的感受,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品性很壞。因為在他們的心裡還沒有非常明確的善惡意識,甚至他們還不懂得什麼是誠信、什麼是勇敢和善良,這些都需要父母一步步耐心地去引導,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去給他們做示範。

老木匠Geppetto就是一個非常合格的爸爸,不論匹諾曹做錯了什麼,他總是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包容他,最後終於喚醒了匹諾曹心中誠實、善良的美德!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兒童研究所發現,說謊是每一個3-4歲孩子必經的階段,標誌著他們的智力和大腦發育正在進步。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孩子也一樣。當他們為做錯了事感到害羞的時候,也許會為了逃避責任而撒謊,但這並不能代表他們思想敗壞,而是表明了她們內心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為自己做錯了事情感到懊惱卻又無助,不知道要怎麼去應對,才會通過撒謊來掩飾。

孩子出現撒謊行為?對孩子的錯誤反應過激,會讓孩子不敢說真話

比如有一次我女兒尿床後,她一口咬定這不是她尿的,而是昨天晚上陪她一起睡覺的那個布娃娃尿的。如果我不以一個成人的眼光來判斷,以她當時那麼斬釘截鐵的態度,差點還會信以為真呢。但是我不僅不會責怪她,還會覺得她很可愛,因為我覺得小孩子的內心是非常純真的,她撒謊一定有她的理由。我告訴她尿床了沒關係,我們可以一起把被子拿出去曬一曬。

當我曬被子的時候,女兒忙前忙後的幫助我,態度非常的積極。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她並不是有意要逃避責任,而是她當時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情急之下才撒謊的。當大人告訴她要怎麼做之後,她立馬就會通過行動來表達自己的誠意。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父母一味的要求孩子要誠實,不說謊話,他們往往很少去詢問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似乎只要孩子撒謊了,那麼肯定是做了壞事不敢承認。父母這種遇事總把孩子往壞處想的心態,不僅會在孩子心中種下懷疑的種子,還會讓孩子心中缺乏安全感。

孩子出現撒謊行為?對孩子的錯誤反應過激,會讓孩子不敢說真話

美國心理學家艾琳·卡瑟說:“誠實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它是一種力量的象徵。”

如果一個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他們不必總擔心自己犯錯後會受到大人的責罵和懲罰,那麼他們大都都會願意坦誠相告的!因為說謊也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能感受得到,當我們撒謊的時候,內心是要承受被人揭穿謊言的巨大壓力的,如果可以毫無顧忌地說出實情,誰還願意去撒謊呢!

美國有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按人均壽命七十歲來計算,每個人一生撒謊八萬八千次。

可見在人的一生中,撒謊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只要不對他人造成傷害,都沒必要那麼去上綱上線的,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何必去苛求孩子。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撒謊,責任都在父母。”

孩子出現撒謊行為?對孩子的錯誤反應過激,會讓孩子不敢說真話

為什麼這麼說呢?想想我們身邊是不是有這樣一些家長,孩子走路不小心摔倒了,哭得很傷心,家長為了安慰孩子,就把孩子抱起來,然後使勁在他摔跤的地方跺幾腳說:“都怪這個地不平,害我寶寶摔跤了。”這就等於教給孩子,自己做錯了事情,可以把責任推給別人。那麼孩子長大後,為了逃避責任,把自己做錯的事推到別人身上就順理成章了。

還有一種父母,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不管青紅皂白,先把孩子打一頓,罵一頓再說。這樣會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種恐懼感,以至於他們以後犯了任何錯誤都不敢讓父母知道,實在無法逃避,就想通過撒謊來轉嫁責任。

正如哲學家羅素說的那樣:“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當一個孩子不敢或者不願意對父母講真話的時候,大多是因為已經對父母失去了信任,內心只剩下恐懼了。

孩子出現撒謊行為?對孩子的錯誤反應過激,會讓孩子不敢說真話

知乎上有人問:“你是如何學會撒謊的?”

有個答案說:當你犯了錯,父母希望你誠實。然而,你的誠實換來的卻依舊是責罵而不是嘉獎的時候。”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講一個男孩子在學校跟同學打架了,回家不敢跟父母說,爸爸看到他臉上的傷痕就問他是怎麼回事,起初他撒謊說是自己摔的,爸爸不相信,讓他講實話,並且承諾說,只要他說出實情,就算是他的錯,也不會懲罰他,結果當男孩說出實情後,爸爸卻出爾反爾,還是把他打了一頓。

從那以後,男孩再也不願意對爸爸說實話了。

父母本該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但你的態度卻常常讓孩子沒勇氣說真話。誠實不了,就只能通過編織謊言來應付父母。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願意誠實,而是父母沒有能力去面對真相。

父母如果想讓孩子對你敞開心扉,首要就要懂得尊重孩子,給孩子提供一個可以說真話、能夠誠實表達自己的空間,這樣孩子才願意卸下心防,對你產生信任和依賴。每個撒謊的孩子都不想成為長鼻子的匹諾曹,他們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給他們一點誠實做自己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