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救治專家呼籲:重視並保證臨床氧氣供應

“當前,醫療救治工作面臨著氧氣供應不足的巨大困難。”1月29日,健康報記者電話連線了正在湖北武漢參與救治患者的廣東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

主任醫師鄧醫宇。自從1月25日抵達武漢後,廣東省第一批援湖北醫療隊就馬不停蹄在武漢漢口醫院開展工作。

“病毒感染造成重症肺炎,主要是侵犯肺部,從而造成呼吸困難。”鄧醫宇表示,醫療隊接管漢口醫院呼吸科後,發現該院中心供氧系統容量滿足不了這麼多患者需求,氧流量不夠,對患者無法實施高流量氧療、無創呼吸機和有創呼吸機治療,為了強化臨床治療中的氧氣供應,通過把鼻導管吸氧改為面罩吸氧、儘量用氧氣罐來保證足量的氧、鼓勵家屬購買製氧機配合中心供氧系統,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死亡病例逐步減少。

但是,隨著收治患者增多,氧氣缺乏問題變得十分突出。鄧醫宇介紹,漢口醫院原是一家康復醫院,不具備綜合救治大量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能力,現在面臨的問題包括:中心供氧系統容量有限,無法適應救治需求,當大量的重症病人湧來後,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均無法使用;氧氣罐數量有限,更新速度較慢。“所以一些患者得不到充足的氧療導致死亡,非常可惜。如果能解決氧氣供應的問題,時間越快越好,能夠讓患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甚至下降一半以上。”

“一般的醫院僅有一部分病人需要吸氧,所以中心供氧系統的設計不是按照“當前戰時狀態”來設計。”廣東省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謝佳星也認為,現在突然大量的肺炎病人入院,全院都是這種病人,都要吸氧,相當部分的重病人需要高流量吸氧,負荷太大,原有的中心供氧系統滿足不了需求。

“據我瞭解,其他省份的醫療隊也普遍面臨氧氣供應的問題。”鄧醫宇說,當前防護用品短缺的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廣東省援湖北醫療隊現在正在敦促漢口醫院改進中央供氧系統並調試,預計需要兩三天的時間;有個製氧工廠正在加緊生產,但是氧氣罐數量不夠用,正在向社會徵集;買各種製氧機供臨床使用,但製氧機的容量不夠,只能起到杯水車薪的作用。

“當前最重要的工作還是爭分奪秒挽救患者生命,保證臨床氧氣供應刻不容緩。“鄧醫宇預計,“火神山、雷神山定點醫院建起來後,情況應該會好很多。”

“DIY改造裝備,

我們的戰鬥力UP UP UP”

“在病區裡,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再加上層層密閉的口罩和護目鏡,鏡片上很快霧茫茫一片。只能在模糊中慢慢摸索,逐漸適應,提高工作效率。”今天凌晨2時,廣東省第一批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ICU醫生王凱在結束了6小時的診治工作、脫下防護服後,半回頭望著病區,看到接班的戰友們都還在繼續奮戰。

昨天晚上22時,漢口醫院急診收入一名呼吸衰竭的患者,鼻導管吸氧狀態下,血氧飽和度還不到60。下病危、面罩吸氧、連接心電監護、高流量吸氧,護士有條不紊的執行醫囑。

“醫生,中心供氧設備壓力不夠,血氧上不來。”護士向王凱喊道。

根據醫院現有條件,氧供應設備出現故障,氧壓不夠,病人血氧難以維持,怎麼辦?只有自己想辦法改善吸氧條件。

“我們發現將高流量的接口連接氧氣罐,就可以達到高流量所需氧壓要求,進而進行高濃度氧療,以改善病人缺氧狀態。”王凱和其他醫療隊員立刻行動,將高流量機器連接至氧氣罐、調好參數、給病人戴好高流量鼻導管……很快,病人血氧就穩定到80%-90%之間,呼吸困難症狀明顯好轉。

患者女兒看到父親症狀緩解,激動地拉著王凱,不住道謝:“非常感謝你們不遠千里來援助我們,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太謝謝你們”。

“我們是廣東醫療隊的,我們就是來幫助你們的,你們也一定要加油,我們陪你們一起共渡難關。”當時,王凱這樣安慰著對方。

文: 健康報首席記者 葉龍傑 通訊員 陳平

審核:陳會揚 曹政 閆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