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新剧《切尔诺贝利》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反应了历史事实?是否在刻意抹黑苏联?

横泽隆史



你能在一块黑炭上抹黑它么?

不能。


抹黑的前提是,它至少不应该是黑的,如果他不是白的话。


而前苏联的70年的历史,作为局内人,也就是当时的苏联人,囿于信息封锁和正面宣传,或许他们还多多少少抱有一些对苏联的感情,但是作为局外人的我们,外部世界,苏联的历史其实大家都看的很清楚。今天的俄罗斯人,看的也很清楚。很多人讲,今天的俄罗斯人对于前苏联的解体或许抱有遗憾,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讲,不会有俄罗斯人会试图再回到前苏联的时代。


切尔诺贝利,当然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惨剧;而在惨剧的背后,是一件更为悲惨的现实。

什么现实呢?

苏联人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永远把悲剧变成喜剧,乃至于闹剧的政权,但是苏联显然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

很多人以为切尔诺贝利爆炸本身是悲剧。

其实这只是悲剧的开始,更是悲剧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最大的悲剧,是更多的人抱着建设祖国,为苏维埃而奋斗的人们,多达几十万,在并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条件下,冲入切尔诺贝利,来为完成苏维埃交予的伟大的工作而奋力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此后的人生中,都不得不生活在乌云之下,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是的。一切的悲剧,在这样的政权的渲染下,都会成为一个令人作呕的戏剧,成为体现伟大体制优势的活样板,人们兴高采烈,满怀热情的冲入死亡之地,进行着被证明或许不是徒劳无功,但是显然更像是一场屠杀的工作。


5年后,苏联解体。


所有人都相信苏联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下去的价值,

于是,数百万的苏共党员,就这样自我解散,甚至没人看一眼苏联的领导人;

于是,几百万的苏联红军,就这样目送着苏联的离开,而无一人 加以挽留;

于是,一亿多在苏联的光辉下成长起来的人民,就这样目送这苏联的离开,而无一人流下热泪;


很多人讨厌俄罗斯人;

我挺佩服俄罗斯人的。

俄罗斯人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我们常常讲,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

俄罗斯人通过一场革命,送走了苏联。

这确实需要勇气。


张子曰


大概有十二个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

1、剧中核电站爆炸后产生滚滚黑烟,实际上只有少量白色蒸汽逸出

2、剧中的扎尔科夫(权游中演鲁温学士的那位)敦促官方不要对外发布事故警报,但是扎尔科夫是个虚构的人物,不要对外发布事故警报也是虚构的,但是苏联政府没有立马采取措施控制消息传播,就不得而知了

3、剧中诺尔切贝利的爆炸产生的辐射是广岛两倍多,可是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一位核专家简-哈弗坎普认为,这种对比没有意义,广岛是人直接暴露在核辐射中,而诺尔切贝利是分散在大气中,对人的影响是间接而长远的

4、剧中在灭火过程中有直升机坠毁,其实诺尔切贝利上空的坠机事故离救火结束有好几个月了

5、剧中的乌拉那-霍缪克,那位来自白俄罗斯的女核物理学家,电视剧其实把所有参与调查人员的故事都放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6、乌拉那-霍缪克向苏联高层警告会发生第二次爆炸,堆芯熔毁物质接触到地下水将无法挽回,但是堆芯熔毁过程非常不均衡,即使发生二次爆炸,人们也很难预测后果

7、为了防止蒸汽爆炸,三位英雄自愿到高辐射的水中去打开水箱阀门,事实是,三人中的阿列克谢-阿南科作为一名工程师,当天正好当值,尽管他被告知有拒绝这项任务的权利,但是在场的人中只有他知道阀门的位置,所以他必须参加潜水队

8、矿工在挖掘冷热转换器的隧道时,没有穿衣服,可是本剧编剧兼制片人克雷格-麦辛都说矿工们究竟脱了多少衣服不同记载,说法不同

9、《午夜的诺尔切贝利》的作者,记者亚当-希金波坦认为剧中夸大了苏联政府拒绝和延缓回应的态度,诺尔切贝利爆炸的第三十六小时,核专家已从莫斯科赶往诺尔切贝利,并及时地对事故原因作出了初步判断,剧中安排一个举报人来揭发事故是不符合事实的,但是对事故调查持续了好几年是符合事实的

10、诺尔切贝利调查委员会主席鲍里斯-谢尔比纳与科学家与首席科学家瓦列里-雷加所夫在剧中的友谊很可能是虚构的

11、瓦列里-雷加所夫并非如剧中所描绘的是个殉道者,没有记录显示他在戈尔巴乔夫面前咆哮和挑衅克格勃主席

12、瓦列里-雷加所夫确实在1988年自杀身亡,他口述的由他带领清算工作的信也是真的,但是在信中,他并没有问“谎言的代价是什么”,也没有思考任何关于真理含义的的抽象问题,但雷加所夫确实对诺尔切贝利的处理提出许多具体的不满,他在信中详细地进行了描述


夜上高处看风景


但凡带有纪录性质的文艺作品,不管是影视还是其它文学艺术作品,只能说尽可能大的去接近历史事实,而不是敢保证百分百的还原真相,即便是那些当年在现场的工程师,他们的描述也未必就是准确的,因为在重大历史事件面前,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自保意识,都会下意识的呈现对我有利的,掩盖于我无利的。

比如在《切尔诺贝利》第三集当中赛缪兰在医院采访几名亲历者时,他们本身的讲述也有截然不同的说法,都不想成为历史的罪人,都想把责任归咎到其它人身上,所以历史很多时候就比较容易被人打扮。

《切尔诺贝利》并非是为了刻意抹黑前苏联,它只是向我们展现了在当时历史情境下各方对待该事件的态度,把不同人的立场和心理都呈现出来,有责任的核物理学家,想隐瞒真相的项目负责人,不想背锅的一线工程师,想封锁信息的官方等等,这是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会出现的对待灾难的态度:逃避责任、隐瞒真相、担当道义。

我们看一下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前前后后,如果项目负责人能够坦诚的对待事故真相,那么面临灾难时当局处理就会更为主动,这部剧实际上还是讲了一个常识性的老问题:正义与邪恶。

并且,从已经播出的剧集中也可以看出,不但有丑恶,还有英雄的奉献者,三位冒着生命危险的下水者,还有那一百位光着屁股挖地下通道的煤炭工人,也正是因为他们,防止了灾难向更可怕的地步发展。

最后,还是向大家隆重推荐这部剧,真心好看,虽然它不可能真实还原历史,但起码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思考。


元芳有看法


切尔诺贝利——此乃人祸,非天意难违!

“切尔诺贝利,坏人的天堂,自从爆炸后的20年的时间里,有很多人想染手那里的核燃料,要知道那可是毁灭世界的钥匙”——使命召唤4约翰·普莱斯。

相信很多小伙伴第一次接触到切尔诺贝利是因为游戏!

而近期因为美剧的关系,这个发生在1986年的人类惨案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中!

1986年4月26日1点24分,位于乌克兰基辅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堆芯连带着顶盖棚顶一并被掀开,数吨核燃料被伴随着强辐射尘埃被送到了空中。

其放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约300多万人遭受到辐射影响与侵害!

可以说,这一炸,为整个人类进程填上了极其不光彩的一笔!



那么这起世纪惨案是怎么发生的呢?其实我个人觉得大部分责任还是要归咎于人祸!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共有4个反应堆,虽然在设计时有缺陷,但最多也就是让反应堆熄火,而不会到爆炸的地步!

之所以会爆炸,大部分原因是人为作的!

1作:核电站安全测试
稍微大一点的企业或者工业机构,都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测,以防出现故障,这很正常!

可问题在于核电站这一类大物件的检测更重要的就是慎重!

但当时的电厂的高层认为白天检测时势必要停电继而影响地区用电,而晚上用电量最少,影响也最小。

当然这样的考虑也有几分道理,但问题在于没人通知核电站管理运行的几位高级工程师!

半夜1点,核电站总控室内值班的几个刚过20岁的愣头青接到了检测核电站的命令,而且还是关于停电后备用发电机的检测!

但此时的几位工程师大咖都在家里睡觉,对总控室内接到的命令完全不知情。

所以这个半夜打来的电话就是其诱因。

2作:瞎子指挥,聋子执行

其实同时接到命令的不光是总控室的人,还有管理蒸汽轮机泵房的人也接到了通知,可讽刺的是,从测试开始后,泵房和总控室就失去了联络。


这边总控室开始插入控制棒(非燃料棒)降低堆芯输出功率。


说到这就要简单说一下反应堆,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核裂变,中子与原子发生链式反应继而产生热量然后烧水,利用开水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发电,再靠发出的电力往堆芯和水箱抽水如此往复(水箱与气包是一体联通的)。

其中用来控制反应堆的就是控制棒,控制棒可以有效的吸收中子,继而降低甚至阻断核裂变。

起初功率降低的很平稳,但慢慢的功率开始逐渐要低过了安全线,如果功率过低就会有熄火的危险(

没有蒸汽,轮机不工作,就无法产生电力驱动水泵抽水,没有水就更没有蒸汽,如此恶性循环直至停机)。

如果只是总控室操作,随便抽几根棒子立马就能救过来。

可蒸汽轮机泵房的人不知道啊,为了不让蒸汽轮机停机,企图往中转水箱里蓄水靠水压把水箱里的蒸汽挤到轮机里。

可因为蓄水太急,不光没让蒸汽起到作用,还差点把堆芯淹了。

而总控室这边看到功率直线下降,也是蒙了,当即抽出数十根控制棒,可依旧不见起色,控制台前的愣头青是真急眼了,一下抽出了98%的控制棒,只留下6根!(规定是必须保留26根控制棒)

这么做,虽然拿生命开玩笑,但效果显著,堆芯功率开始缓慢提升。

可千不该万不该,蒸汽泵房的似乎发现了水太多的问题,开始选择把水箱里的水抽出去一部分,但还是抽的太急了,几乎一下把水箱里的水抽干了,完全不知道此时的堆芯只剩下6根控制棒。

这一抽不要紧,堆芯少了冷却水的冷却,温度呈几何倍数上升。

很快就突破了临界值,这时候总控室的愣头青拍下紧急停车按钮为时已晚。

随着一声巨响,整个4号反应堆被炸开了花。



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距离核电站只有十几公里的普里皮亚季小镇的5万居民,他们几乎都是第一时间受到了核辐射,最后不得已撤离,留下了一座空城。

再说回电视剧,其实看完前三集后,觉得并没有黑毛子。

相反拍的很真实,尤其是受过核辐射的遇难者们,而第三季,水泥埋铁棺那一幕更是看着揪心。

至于,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我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游戏大仙莫友前


谢谢您的提问,小编专注于给各位分享各种职场经验,每日更新,跪求大家关注和点赞,下面说一下我的观点吧。

HBO新剧《契尔诺贝利》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反应了历史事实?是否在刻意抹黑苏联?小编看了这套剧,对于切尔诺贝利事件也做过一定的研究和关注,毕竟是大事,首先,《契尔诺贝利》是成功的,包括豆瓣和烂番茄上的评分,都非常非常的高。但在这成功的背后,很多朋友都觉得美国人夹带私货,估计通过这套剧,抹黑苏联,同时,借助高超的拍摄技巧,见这种私货合理化和大幅度传播。下面分享一下小编的观点吧:

首先,小编并不赞同美国人夹带私货,以及故意抹黑苏联,小编以为《切尔诺贝利》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贴合事实的,大家所谓的夹带私货以及抹黑,小编以为这是事实,确实是苏联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有所不当而已,说是抹黑,不如说是事实,这更贴切。

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上,小编并没有亲身经历,但基于我对历史片面的了解,简单分析下我所认为做的好与不好的地方:

1.做得不好

首先,过分隐瞒事实,甚至是内部人员对于事件的严重性、真实性以及辐射的强度,都进行了过分的隐瞒,包括对自己、对百姓以及对外。

其次,过分顾及面子和政府形象,对于他国的支持,由于没有真实反馈事件的严重性,导致支持与实际所需无法相扶,支持形同虚设。

2.做得好

虽说由于政府的作为或者说不作为,使得事件的影响,比可控制的范围还要大,但这过程中,前苏联还是有值得赞扬的地方,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前苏联群众,人性的光辉。很多前苏联的百姓,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在非常简单的防护下,暴露在非常严重的辐射之下,据史料记载,每个人只能干40秒,轮着上,而这40,是正常人一辈子所能承受最大的辐射,很多人因此丧命,或者影响自己和家人一辈子,但也因为前苏联人民每人的40秒,活生生地将这场世纪性的灾难控制了回来,确实是值得称赞的。

而《切尔诺贝利》这部剧,小编觉得这两方面都完整,甚至是完美的表现了出来,因此所谓的抹黑,小编觉得,更加多是事实吧,非常棒,很是推荐!

以上就是小编的观点,如果各位看官有不一样的意见或者建议,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补充,谢谢大家!


在广州奋斗的普通人


《切尔诺贝利》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反应了历史事实?

《切尔诺贝利》是以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人为事故作为背景,围绕在1986年所发生的核电厂意外,以及那些为了拯救陷入浩劫的欧洲而不惜牺牲自我的人们所写下的动人故事。

核爆地点位于乌克兰境内,但在白俄罗斯、俄罗斯、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西欧地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物质污染,最远甚至飘到千里外的瑞典。从当年居民疏散范围则堪比一个巴黎大,就可知其严重性。

为增添故事真实性并展现人性的真实样貌,执行制片人克雷格‧麦辛花了数年时间研究切尔诺贝利事件,大量阅读当时的相关资料和故事,从书中、核科学家、前苏联政府报告、采访当时经历事件的居民等,进而深入了解核电反应炉如何运作,借此更清楚诠释了1986年的文化和尽可能还原事件真相。

其实从第1集片尾几分钟的拍摄过程说明,可看出其用心,让我们对事件真相与发生过程、后续处理状况做相关的比对和了解。

是否在刻意抹黑苏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用意,我想上面是已经说明了,该剧就是想还原整个事件的史实,不存在什么抹黑,也用不着摸黑,它的解体已经说明一切,当时受到前苏联时代封闭制度影响,我们至今仍无法清楚得知受核灾程度有多深。


渔乐电影


切尔诺贝利如何担当得了神剧?简直偏差地离谱,看似冷漠的把控,在历史的背景上编织偏见和谎言,豆瓣高分这么好骗,令人错愕。

从视角上看,或许全景式的叙事不再流行,然而对于叙述宏大复杂的事件,大概这确是种较好的推进和组织方式,不然的话,好莱坞常用的个人叙事就在这里遇到了一堵墙,对于繁杂的大事件,怎么编排一个落魄的先知,一个贯穿着经历过所有章节的主角以及不顾现实为了理论的爱和自由抗争的群演,所以个体英雄的好莱坞歌舞表现正剧就显得特别儿戏,特别执拗,特别鲁莽粗暴自以为是。

关注了切尔诺贝利好多年,也期待着有一部戏能描述一下这件大事,然而不是编造拙劣低幼的政治争斗、用充满偏见的视角错乱地涂抹历史。核事故是一场人为的悲剧,但是这场浩劫并没有人们喜闻乐见轻而易举就被扣上帽子的罪魁祸首:粗鲁无知的苏联将军,麻木不仁的领导,被欺骗被强迫的救援人员,这简直太西方,太魔幻了,核电站消防员不知道是在救核电站,为防备核战争准备了快两代人的军人不知道核污染,这么龃龉智商已经不是龌蹉了,这是固执的偏见和选择性失明。面对史无前例的事故,以血肉之躯补救灾祸拯救了半个地球不是Cyborg,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这也是苏联最后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一群真正怀着理想的人们面对死亡和危机时前赴后继舍身成仁的大无畏精神,这种力量让西方颤抖耿耿于怀,现在蓄满了能量开足嘲讽技能,才是真拉飒太lese


连喷雾器都被注册了


确实有一部分黑苏联,你比如大家都懂,撒谎后得接着撒谎,来圆上一个慌,这是人性。苏联政府本来没有想隐瞒,因为核电站的基层隐瞒,苏联政府根本不知道有那么大灾难,瑞典政府联系苏联政府告诉苏联你们出大事了,苏联政府也没任何隐瞒,赶紧去查。这发现超级灾难,才只能接着基层隐瞒。


内蒙人不知道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印证了苏联当时已经存在的重重问题,这次事件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反应出来了那时苏联不堪的一面。

1986年4月26日一点24分,乌克兰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喷发到空中。

这次爆炸,使得苏联人民神经又一次紧绷,关注点也从美苏印度洋对峙转回了国内。

随着更多细节的曝光,整个东欧地区都陷入了恐慌,因为本来安全的四个核反应堆,居然由于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了不可控的爆炸泄露。

如何控制这场灾难,如何阻止这场灾难扩散?一时间西欧国家都进行了紧急磋商,表示愿意同苏联一同寻求解决之道。

那个时期欧洲的所有农产品出口都被其他国家限制,由于担心核污染扩散,更是引发了人们抢购防辐射服。


但是在这场灾难面前,苏联依旧是坚持了不同西方合作,而是派出了敢死队,直接进入切尔诺贝利关闭核燃料。

这确实让人佩服哪些不怕死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然而当时其实有更好的办法来清理,可苏联坚持不同西方合作。


要知道当时切尔诺贝利空气中辐射含量,是广岛原子弹将近400倍,彻底成为了一座死城。东欧的空气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苏联在这次灾难面前,没有尽到一个大国的责任,选择了不同程度的隐瞒,这种态度间接展现出来了当时苏联的外强中干。

切尔诺贝利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核泄漏灾难,反应了苏联内部矛盾已经重重,尤其是制度僵化,经济濒临崩溃。

因为核电站这样需要严格保证的地方,苏联没能配备满额的员工和技术人员,国内则专注于对外霸权。即便苏联经济已经不堪重负。

所以五年之后,苏联解体了!大灾大难最为体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也考验着这个国家的国力。苏联的覆灭带来的思考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启示便是国不爱民,国强必亡!


小司马迁论史


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罢了。

中国人觉得在这种灾难面前应该侧重描写消防员的英勇和大无畏精神才对。而美国人则从政府及社会角度进行描写。

如果问片子是不是黑,大家可以看看俄罗斯人自己拍的纪录片《切尔诺贝利灾难》这部纪录片,可以说美剧对俄罗斯人认可的情节是相当还原了。

而且拿剧和实际情况对比来说,美剧也不算黑。这种灾难,国家最高领导人应该是最先知道的吧?可是戈尔巴乔夫直到事故第三天才知道,还只是说发生了火灾。

如果知道核泄露,总要通知居民做防护吧?可是为了所谓稳定,直接隐瞒消息,五天后的五一游行照旧进行。

另外,美剧从事故后开始讲,可是整个事故会发生完全是苏联内部腐败和各种矛盾的集中作用。

核电站总工基亚特洛夫教育程度不高,却由于“忠诚”爬到高位。其人傲慢蛮横,又迷恋权力。正是他不顾两名工程师的劝阻,将停车实验的开始功率从700改为200,添上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核电站一把手法明,对核工业完全无知,也是醉心权力。觉得“核电站就和用电热器烧开水一样简单”。

而当天晚上,即使是那两个比较明白的工程师也是到死都没明白为什么会出事故。

核电站在整个建设过程里,随意降低标准、赶工期,就是为了取得巨额的赶工奖。

其实,日本和美国都发生过核事故(三里岛和福岛),正好在切尔诺贝利一前一后,损害不轻,都造成核电站报废,要说黑苏联真不是有这个资格。

这部美剧的拍摄要点可能就是按纪录片的模式,所有情节都有个人证言,只是经过了深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