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除劉禪外跟這個人的關係很大,簡直讓諸葛亮死不瞑目

綿竹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諸葛雙忠祠),是四川省重要的蜀漢遺蹟之一。它與成都武侯祠遙遙相對,都是為了紀念諸葛一門“三世忠貞”而建的。在成都武侯祠大殿內供奉有諸葛亮祖孫三代於一堂的塑像,而綿竹雙忠祠原有的塑像也有祖孫三代,前殿祀諸葛瞻父子,啟聖殿祀諸葛亮。

蜀漢滅亡,除劉禪外跟這個人的關係很大,簡直讓諸葛亮死不瞑目

可以說,武侯諸葛亮為興復漢室奔波了一生,雖然,他沒有成功地北定中原,但是,他的忠心和才智將永遠被後人銘記。在民眾的口耳相傳中,諸葛亮已經成為了智慧的化身。

常言道,虎父無犬子,他的兒子自然應該是卓爾不群才對。可惜的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卻是一個志大才疏的人。諸葛亮結婚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子嗣誕生,等到四十多歲的時候,擔心後繼無人的他只好給兄長諸葛瑾寫信,請求兄長過繼一個兒子給他。

諸葛亮是劉備的智囊,而諸葛瑾則一直為東吳效力。諸葛瑾收到信後決定將自己的次子過繼給諸葛喬,但擔心此事過於敏感,於是,便向孫權請示。獲得孫權的同意後,諸葛瑾將自己的二兒子諸葛喬過繼給了諸葛亮。不料,諸葛亮有了諸葛喬之後不久,他的妻子就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

蜀漢滅亡,除劉禪外跟這個人的關係很大,簡直讓諸葛亮死不瞑目

老來得子的諸葛亮在歡喜的同時,也對這個兒子寄予了厚望。在取名字的時候,他鄭重地選了“瞻”字。諸葛瞻,字思遠。很明顯,諸葛亮希望自己兒子將來的成就超過自己。為了培養諸葛瞻,諸葛亮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在繁冗的工作中忙地焦頭爛額,但還是擠出時間為諸葛瑾寫下了流芳百世的《誡子書》。

其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句,更是成為了無數人的座右銘。令人悲嘆的是,諸葛瞻八歲的時候,諸葛亮就在五丈原與世長辭了。臨終之際,諸葛亮將諸葛瞻託付給了後主劉禪,希望諸葛瞻能夠繼續為蜀漢效力。劉禪有感於諸葛亮的豐功偉績,於是,便對諸葛瞻大力提拔,還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可惜的是,雖有父親的諄諄教導和君主不留餘力的提攜,諸葛瞻還是沒能成材。

延熙十六年(253年),吳國的諸葛恪起兵攻魏。當時,吳國和蜀國是站在同一戰線上的盟友,諸葛恪的戰況與吳國息息相關。蜀國大將張嶷認為諸葛恪過於冒進,恐怕會落入魏國的圈套,於是便給諸葛瞻寫信,想要讓他提醒諸葛恪。但是,諸葛瞻對於諸葛恪的行動置若罔聞,收到張嶷的信後也是無動於衷,直到吳軍大敗的時候才回過神來。

蜀漢滅亡,除劉禪外跟這個人的關係很大,簡直讓諸葛亮死不瞑目

如此慢的反應能力,同運籌帷幄的諸葛亮相比,相差何止千里萬里。到了景耀四年(261年),後主劉禪將年僅三十五歲的諸葛瞻升任為衛將軍,還讓他掌管尚書檯。自此,諸葛瞻集軍事、政治大權於一身,基本相當於如今的國家國務院總理了。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一般來說,位高權重的人都比較愛惜人才,就算做不到求賢若渴,起碼也要親近臣下。但是,諸葛瞻卻連蜀國的老臣都留不住。

宗預是蜀國大臣中的元老級人物,連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也對他十分敬重。他為人一向直率,一次,有人邀他一同去拜見諸葛瞻。當時,宗預已經七十多歲了。他推辭道:“我現在老成這樣子,早就不求升官了。如今能活多久還不知道,何必要向年輕人折腰呢?”之後,宗預再也沒有登過諸葛瞻的門。而諸葛瞻見宗預這樣行事,居然也沒有絲毫的表示。從此,宗預這位老臣與蜀漢朝廷漸行漸遠起來。

如果換成諸葛亮的話,即使是宗預不來拜見,他也會主動前往探望的。畢竟,群臣上下一心才是國家強有力的保障。諸葛瞻獨攬大權多年,一直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對內,他對禍國殃民的奸臣束手無策;對外,他對一心北伐的姜維處處掣肘,甚至,多次上表請求罷免姜維。在諸葛瞻的胡亂指揮下,蜀國的國力江河日下,北伐勝利更是遙遙無期。

蜀漢滅亡,除劉禪外跟這個人的關係很大,簡直讓諸葛亮死不瞑目

景耀六年(263年),魏國南下滅蜀,諸葛瞻率軍迎戰。當時,魏將鄧艾向陰平(今甘肅隴南)逼近,形勢對蜀國十分不利。關鍵時刻,諸葛瞻的部下黃崇勸他火速行軍,在鄧艾行至半路的時候予以截殺。不料,諸葛瞻對黃崇的建議不屑一顧,仍然堅持觀望。看到蜀軍不作為,鄧艾有恃無恐地長驅直入,最終和蜀軍決戰於綿竹。

諸葛瞻自負地認為自己可以以逸待勞,打敗鄧艾不在話下。但是,無險可守的綿竹很難抵擋鄧艾的大軍。最終,諸葛瞻在亂軍之中身首異處,他的兒子諸葛尚也戰死了。綿竹陷落之後,鄧艾趁勢追擊,直接滅亡了蜀國。他雖聰慧,但本身並不具備傑出的軍事才能,而他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也沒有清醒的認識。雖然有志興國,臨危受命,但剛愎自用,導致成都防線崩潰,蜀漢滅亡。

蜀漢滅亡,除劉禪外跟這個人的關係很大,簡直讓諸葛亮死不瞑目

最終,諸葛瞻戰死沙場,確實很悲壯。但是,悲壯的背後是“無能”。相比於鞠躬盡瘁的諸葛亮,他只能稱作是“平日養尊不作為,臨難一死報君王。”

【《三國志》、《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